3圖2表幫您揭開神經梅毒偽裝的神祕面紗!

導讀

在神經科學界,神經梅毒被“譽”為“偉大的模仿者”,引起可累及神經系統各個結構,單從臨床和影像學表現上很容易誤診為其他疾病,血清學標記物是其診斷的突破口,但只記得RPR、TPPA陽性就可以確診了嗎?本文主要通過3圖2表簡述神經梅毒的臨床、影像學及診斷流程,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一疾病,揭開模仿者的真面目。

神經梅毒自然史

神經梅毒(NS)在梅毒患者中佔25-35%,好發於HIV感染者。其致病微生物為蒼白密螺旋體,當其從腦脊液(CSF)進入神經系統,引起無症狀性神經梅毒、腦膜炎等表現,可自行消退,當機體不能將其清除時可進一步加重引起腦實質病變,具體見圖1。目前發現約1/3的患者未無症狀性神經梅毒,1/3的患者合併背痛,10%出現癱瘓,腦膜血管瘤約佔10%。

3图2表帮您揭开神经梅毒伪装的神秘面纱!

圖1 神經梅毒的自然史

根據梅毒侵犯神經系統程度可將其分為早期和晚期形式,早期主要影響CSF、腦脊膜和脈管系統,晚期影響腦實質和脊髓。其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結果見表1,表2歸納了非妊娠期成人梅毒患者的全身性表現及治療和檢測建議。關於梅毒的血清學檢測,黃文盛老師的文章《一不小心就誤診——說說神經梅毒的診斷》已有詳細解讀,本文不再贅。

表1 神經梅毒的早期和晚期表現 (點擊查看大圖)

3图2表帮您揭开神经梅毒伪装的神秘面纱!
3图2表帮您揭开神经梅毒伪装的神秘面纱!3图2表帮您揭开神经梅毒伪装的神秘面纱!

圖2 Argyll-Robertson瞳孔

兩側瞳孔縮小、大小不等、邊緣不整,光反射消失而調節反射存在(頂蓋前區的光反射徑路受損,而調節反射無受累)

表2 非妊娠期成人梅毒的臨床表現和治療(點擊查看大圖)

3图2表帮您揭开神经梅毒伪装的神秘面纱!3图2表帮您揭开神经梅毒伪装的神秘面纱!

注: CSF,腦脊液; IM,肌肉注射; IV,靜脈注射。

ΔHIV患者監測需更加頻繁;◊ 單次口服2g阿奇黴素是一種替代方案,但只有在其他方案不可用的情況下,因為阿奇黴素存在耐藥性問題;§對於晚期神經梅毒患者,由於青黴素治療神經梅毒的總時間短於晚期梅毒的治療方案,部分研究採用在靜脈注射青黴素後使用單劑苄星青黴素G的方案;¥ 有限的臨床經驗表明,多西環素(每天口服兩次,每次200mg),持續21-28天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替代方案。

診斷流程

神毒的診斷依賴於CSF中梅毒抗體的檢查。研究發現,合併HIV感染的神經梅毒患者的臨床表現與HIV陰性的患者不同,HIV檢測結果對於臨床診斷引導意義。根據根據是否合併HIV感染可按不同的診斷流程進行診斷(圖3、4)。

3图2表帮您揭开神经梅毒伪装的神秘面纱!

圖3 HIV陰性的神經梅毒患者的診斷流程

EIA:梅毒酶免疫測定; FTA-ABS:熒光密螺旋體抗體吸收試驗; NS:神經梅毒; RPR:快速血漿反應試驗; TPPA: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 VDRL:性病研究實驗室測試; WBC:白細胞計數。

*應使用不同的密螺旋體試驗確認反應性血清EIA。

3图2表帮您揭开神经梅毒伪装的神秘面纱!

圖4 HIV陽性的神經梅毒患者的診斷流程

ARV:抗逆轉錄病毒藥物; EIA:梅毒酶免疫測定; FTA-ABS:熒光密螺旋體抗體吸收試驗; 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NS:神經梅毒; RPR:快速血漿反應試驗; TPPA: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 VDRL:性病研究實驗室測試。

*應使用不同的密螺旋體試驗確認反應性血清EIA。

總結

神經梅毒因病程隱匿、表現多樣,在臨床常易誤診,本文通過表格和圖片的形式,總結了神經梅毒的感染史、臨床表現及診治要點,旨在幫助臨床識別和處理,減少誤診漏診可能。

參考文獻:

[1] Salazar J C, Rice D P.Neurosyphilis[J]. 2018.

[2] Tuddenham S, Ghanem K G.Neurosyphilis: Knowledge Gaps and Controversies[J]. Sexually TransmittedDiseases, 2018, 45(3):147.

[3] Smibert O C, Jenney A W J,Spelman D W. Management of neurosyphilis: time for a new approach?[J]. InternalMedicine Journal, 2018, 48(2):204.

[4] Hobbs E, Vera J H, Marks M,et al. Neurosyphilis in patients with HIV[J]. Practical Neurology,2018:practneurol-2017-001754.

[5] Christina M Marra, MD. Neurosyphilis.UpToDate. 2019.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