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菩提心④

常識 | 何謂菩提心④

欲滅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眾不安,

欲享百種快樂者,恆常莫舍菩提心。

生死獄系苦有情,若生剎那菩提心,

即刻得名諸佛子,世間人天應禮敬。

——寂天菩薩《入菩提行論》偈句

偈句的意思是說:如果想摧毀自己在三有中的百般痛苦,如果想遣除其他一切有情的所有不幸並想使自他有情均享受快樂的人,恆時不能捨棄菩提心,因為依靠它必定能成辦這些利益。

在輪迴的牢獄中被業與煩惱緊緊束縛的苦難眾生,如果能生起菩提心,那麼瞬間也就是說從此以後,在名稱上可以堪為一切如來之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也成為人天世間的應禮處。可見,對佛弟子來說,發菩提心是何等重要!

常識 | 何謂菩提心④

發菩提心有什麼條件?

佛陀說“佛種從緣起”,發菩提心也一樣,無因有緣不成就,有因無緣也不成就,必須因緣和合才能成就。

首先,發菩提心的根本條件是生出大悲心,沒有大悲心,不可能有菩提心。為什麼這麼說呢?

佛經裡講,有一個國王向佛陀請教:“怎麼樣發菩提心?”

佛陀回答說:“所謂大悲,你生出大悲心就是菩提心了。”

又問:“如何生出大悲心呢?”

佛說:“要對佛法僧三寶生起清淨信仰。”

所謂清淨信仰就是一點疑惑都沒有,有一點疑惑都不叫清淨信仰。

這個國王又說:“如何對佛法僧三寶有清淨信仰呢?”

佛說:“若發菩提心即是發清淨心。”

你發起菩提心就是對三寶生起清淨信仰了。

國王繼續問:“怎麼樣發菩提心呢?”

佛說:“深心不退轉,是發菩提心。”

退是退步,轉是轉變,“深心不退轉”是說不減退、不改變深心,意思是說你只要不退步、不改變深心就是發菩提心。

那個國王又問:“什麼是深心不退轉呢?”

佛說:“即是所起大悲。”

你只要生起大悲心就不退轉了。

國王又問:“怎樣才能發大悲心呢?”

佛說:“於一切眾生不生厭舍之心即是大悲。”

對六道眾生不生討厭、捨棄之心,就是大悲心;反之就不是大悲心了。

這個國王不清楚怎麼才叫不離、捨棄眾生,佛說:“所謂不著己樂。”

你得到了智慧,不要執著這個智慧,認為這個智慧只有你可以擁有、別人都沒份,應該知道一切眾生都能夠得到這種智慧,這樣才叫做不捨棄不討厭眾生。這就進入修行維度來討論問題了。

怎樣才能不執著自己修行所獲得的快樂呢?佛說:“於三寶常不捨離。”要對三寶生起清淨的信心。

什麼叫做不捨離三寶?“若能除去一切煩惱,即於三寶而不捨離。”出自《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

常識 | 何謂菩提心④

怎樣才能除去煩惱?

只有建立了中道見,才能完全除去煩惱;如果不建立中道見,就不能完全除去煩惱。譬如聲聞和緣覺也有智慧,但這智慧只是說他們不再生起新的煩惱,並不是說他們斷除了煩惱種子,實際上埋藏在他們心裡的煩惱種子並未斷除,因此他們不是大成就者。真正的大成就者,連阿賴耶識裡的煩惱種子都盪滌得乾乾淨淨,不但任何外在條件都不會讓他們產生新的煩惱,他們還能進入六道眾生的種種煩惱世界去隨緣救度他們。

只有佛菩薩才具有這樣的無上智慧,而佛菩薩的這種智慧則是建立在中道見基礎上的,因此中道見是發菩提心的根本因。

《六祖壇經》雲:眾生心的本真狀態就是中道。由於菩提心不是從外面得來,也不是神所賦予,而是我們的本心,因此只要具足善緣,每個眾生都能發起菩提心。

常識 | 何謂菩提心④

發菩提心須具備如下因緣之一

第一,修行者體驗到佛的不思議境界。修行者看到佛菩薩的智慧那麼高妙、那麼自在,體驗到這種不可思議的功德,就能夠發起菩提心。如果說沒有這個緣分,只要聽到關於佛菩薩宣講的妙法,看到佛法裡講到佛菩薩的不可思議功德,生起對佛菩薩的恭敬信仰之心,由此也能發菩提心。這是第二個緣。

如果既沒有第一個緣,也沒有第二個緣,有第三個緣也可以發心:深知佛法是解除眾生煩惱、引導眾生證入涅槃的良藥,而這良藥正處於衰亡之際,為令佛法久住世間而發起菩提心。修行者見到眾生煩惱深重、輪迴不已,為令眾生免除煩惱、輪迴之苦而發起菩提心,這是發菩提心的第四個緣。

同時,發菩提心還需要一個重要外緣——善友。善友就是善知識,即能引導修行者趣向佛道的老師。(待續)

常識 | 何謂菩提心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