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曾是中国“辣都"

易中天教授在《大话方言》中谈到辣椒:“如果辣椒也不是‘国货’,那我们湖南、四川的‘辣妹子’,岂不都成了‘外来妹’?

然而辣椒确实原产南美洲热带地方,据康道尔的《农艺植物考源》考证,直到十七世纪才传入中国。那时明朝已近灭亡,清人都快入关了,这可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我等嗜辣之人吃了一辈子辣椒,原以为自己是爱国主义者,谁知道吃的竟是外国佐料。”

湖南曾是中国“辣都

这里谈到的康道尔的《农艺植物考源》,建国前便有了中文版本,编译者之一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他不大赞成康道尔的说法。在他看来,我国南方和热带地区也有原生态的野辣椒,如云南分布有一年生的“涮辣椒”及多年生的“小米辣”,只是未普遍种植,其来路也讲不清楚。

湖南曾是中国“辣都

不过,即使中国有原生态辣椒分布,也没有历史文献记载。有文字记载的,仅见于明末清初辣椒传入后的各地方志。辣椒由南美传入的说法,也就成为目前唯一可信的说法了。

据说,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早在9500年前便已食用野生辣椒,距今7200年至5400年开始栽培辣椒。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将辣椒带到欧洲,再传到非洲、亚洲。传入中国的渠道有多种,主要是东部沿海。

湖南曾是中国“辣都

中国最早的辣椒记载,是明末高濂的《草花谱》。1591刊印的高濂《遵生八笺》也有相同记载,“丛生, 白花, 子俨秃笔头, 味辣, 色红, 可观,籽种。”从“可观”两字看,当时只是把辣椒视之为观赏植物。

湖南曾是中国“辣都

这个记载虽然最早,但此后80年再没有关于辣椒的消息,直到清康熙十年(1671),辣椒才重新浮出,显身于浙江《山阴县志》:“辣茄, 红色, 状如菱, 可以代椒。” 可知,此时辣椒已成为胡椒的替代品。

湖南曾是中国“辣都

浙人并不嗜辣,虽抢得先机,动静却不大。然而,辣椒一旦传入湖南,便如干柴遇烈火,很快便成燎燃之势。

康熙二十三年(1684)《邵阳县志》和《宝庆府志》首次出现“海椒”的记载,疑似证明了辣椒是从沿海的浙江传入湖南的,也暗示“海椒”之称可能源于湖南。这个记载,比《山阴县志》仅仅晚13年,比周边省份要早得多。可以想见,在这之前湘人已经普遍嗜辣。

湖南曾是中国“辣都

乾隆年间,湖南《楚南苗志》、《辰州府志》、《泸溪县志》均有辣椒的印记。到清嘉庆年间(1796—1820),吃辣椒几乎成为风尚,慈利、善化、长沙、湘潭、湘阴、宁乡、攸县、通道十多个县的县志都有介绍,涉及的地域遍布全省,是当时国内记载范围最广的省份。

由此推断,湖南应该是我国最早“种以为蔬”的嗜辣之地,一度成为全国的“辣都”

,比现在长沙的“脚都”更火爆。

湖南曾是中国“辣都

南京农大的蒋慕东、王思明教授认为,“长江以南地区的辣椒传播路径很可能是从浙江到湖南, 以湖南为次级中心,再分别向贵州、云南、广东、广西以及四川东南部地区传播。”

这么说是有道理的。例如:康熙六十一年(1722)贵州《思州府志》记载,“海椒, 俗名辣火, 土苗用以代盐”。按时间算,比湖南的首次记载滞后了38年。

湖南曾是中国“辣都

明末清初,四川惨遭屠戮,人口稀少,史志留下大量空白,但随之而来的“湖广填四川”却促进了饮食交流,扩大了辣椒的领地。乾隆十四年( 1749) ,《大邑县志》首次记载辣椒:“家椒、野椒、秦椒, 又名海椒。”按时间来说,比湖南晚了65年。

湘人遇到辣椒,那真是一见如故,情投意合,而烈火的中心就在中部的邵阳。联想到本省最早记载辣椒的《邵阳县志》和《宝庆府志》,邵阳人对辣椒的深厚感情,可谓是终身不渝,历经三百多年仍情意浓烈,嗜之如命。

湖南曾是中国“辣都

但外地人去邵阳得小心了,那里无菜不辣,而且必定是辣得叫、辣得跳,让人口腔冒火、浑身冒汗,连一些本省客人都无法消受。有一年我去邵阳,去路边店吃面条时,再三嘱咐用清汤,哪晓得端上来的面条仍辣得连连呵气,满嘴火烧火燎,老板却再三声明没放辣椒。跑到厨房里一看,煮面条的汤锅一片红彤彤,哪来的清汤!

湖南曾是中国“辣都

川人邂逅辣椒之后,又是另一番情象。他们的办法是火上浇油,让花椒与辣椒团结一致,联手挑战人类的神经和舌头,形成个性鲜明、威震四海的“麻辣”风味。

清嘉庆年间,全省十多个县志、州志中均有辣椒记载。光绪以后,川菜菜谱中已经大量出现辣椒的身影。清末傅崇矩《成都通览》记载,成都一千三百多种菜肴中, 辣椒已成为主要佐料之一。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也说:“惟川人食椒, 须择其极辣者, 且每饭每菜, 非辣不可。”

湖南曾是中国“辣都

辣椒一到湖南,便迅速成为大众情人,莫非是前世有缘?

确实有緣。这缘份源于“三大需求”:

一是生理需求。湖南气侯夏季溽热、冬春寒湿,辣椒可以平衡生理的失衡,夏季出身大汗,冬春送来热辣,确是湘人不可或缺的忠实朋友。

湖南曾是中国“辣都

二是生活需求。辣椒很易种植,採摘期长,便于加工存储,一年四季皆可食用,且送饭功能强大。对老百姓来说,这是上天赐与的最方便、最节省、最让人兴奋的珍贵礼物。

三是精神需求。湘人性格强悍,脾气火爆,敢冲敢闯,与辣椒天生对味。那么多年,湖南都一直“默默无闻于天下",十九世纪中叶却一改常态,群雄迭起,改天换地,有人说与辣椒的引入有关。照这么说,湖南人一旦吃上辣椒,精气神都被辣醒了。

不管怎么说,湘菜因辣椒而形成的质朴、火辣、包容的风味,倒确实展现了湖南民风。

湖南曾是中国“辣都

而且,辣椒还真是个好同志:既密切联系群众,又密切联系领导; 既志在四方随地生根,又登大雅之堂调理鼎鼐; 既当二把手做调味的配角,又当一把手唱主角。总之,是能上能下,能进能退,招之即來,來之能战。

试问,天下还有哪种食材比得过它?

最后讲几句:历史中,世界各地的食材从未固守一隅,而是不停地流陟、传播。中国本土食材流向外国,或外国食材传入中国,正常得就像刮风下雨。易中天先生的悲哀,大可不必。


  • 文/彭子诚,长沙生活集经授权发布。感谢作者的创作,为我们留下这些美好的生活记录!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关于长沙生活的各个方面题材稿件都行),我们一起记录长沙生活!投稿请加微信号:ms96218,或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