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华尔街的王者,大裁员!

每年春季,高盛都会开始“春季大扫除”,裁掉表现不佳的员工,为新员工腾出空间。虽然裁员比例每年可能有所变化,但目标通常是5%。但在新任CEO所罗门治下,高盛内部的一些业务今年将出现更大幅度的裁员。

高盛裁员动作频繁

昔日王者业务大范围缩水,引发裁员危机。

高盛作为全球最大的投资机构之一,华尔街的王者,留学生心目中的First-tier殿堂,在2018年的年度报告中也有着亮眼的成绩:

然而靓丽的业绩未能挽救高盛某些部门的岗位,而其中,大宗商品交易部门的命运可能是最惨的一个。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高盛认为其大宗商品交易业务消耗成本太多,盈利太少,近期进一步收缩大宗商品交易业务,裁员名单中甚至包括数名高管。

昔日华尔街的王者,大裁员!

据报道,本月早些时候,大宗商品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经接到裁员通知。上周,路透报道称高盛进一步缩减了全球大宗商品交易部门,已裁员10人,约占该部门员工总数的5%,其中3人是道宗商品部门的高管。

裁员一直是高盛保持竞争力的方式之一。

全球经济寒冬中,频频传来裁员的消息,而对于高盛来说,裁员是这家华尔街投行每年的常规动作。

据Business Insider援引知情人士称,高盛今年将裁减销售和交易部门约5%的员工。该公司本周将裁员通知了证券部门,其中包括与股票、债券和货币交易客户打交道的员工。

高盛常务董事Jeff Nedelman在周一的一场员工会上宣布了上述裁员计划,并表示,如果员工不接受新首席执行官David Solomon主张的合作文化,他将对他们零容忍。据了解,Solomon将对公司业务进行评估,并寻找改善各部门之间合作的方法。

一位消息人士对纽约邮报表示,本周股市部门裁员约五人,信贷部门裁员约六人,但固定收益部门裁员的规模可能会“高得多”。

此外,高盛在周四公开的一份文件中表示,计划在纽约裁员65人。该公司向纽约劳工部提交了一份工人调整和再培训通知,描述了裁员计划,并将其归咎于“经济”因素。该文件的日期为2月27日,并于本周公开发布。

实际上,每年3月左右,高盛都会开始“春季大扫除”,裁掉表现不佳的员工,为新员工腾出空间。

虽然裁员比例每年可能有所变化,例如几年前该行就裁减了10%的固定收益员工,但目标通常是5%。销售和交易领域的某些业务最有可能遭到削减,具体比例取决于业务业绩和未来增长前景。

高盛“新王”的风格

目前高盛在全球共有约36600名员工。高盛的裁员动作受到了密切的关注,因为华尔街希望能从中发现高盛新掌门人Solomon的改革动向。

昔日华尔街的王者,大裁员!

目前,Solomon正通过提升各部门的业绩,来提振整个公司的收入。在投行部门,该公司计划扩大产品供应,扩大客户范围,加深与现有客户的关系。

此外,在投资管理部门,业绩增长预计将通过扩大超高净值客户的覆盖面和跨区域扩张来实现。此外,高盛还计划通过解决客户的“痛点”,并利用技术实现规模化,逐步打造消费业务。

纽约邮报预计,相较于往常5%的裁员比例,高盛内部的一些业务今年将出现更大幅度的裁员。内部人士表示,高盛的交易员尤其担心,因为Solomon此前负责高盛的投资银行业务——长期以来,该部门一直与交易部门形成竞争。

除了主动裁员外,高盛也遭遇了一些被动的人才流失。

据BI报道,高盛证券部门股票销售人员、拥有大型对冲基金客户的Jack Johnston已跳槽到竞争对手摩根大通,担任摩根大通美国股票销售和交易业务联席主管。而彭博上周五报道称,高盛客户关系管理部门董事总经理Danielle Johnson已经被瑞士信贷挖走。

爱好打碟的掌门人

白天在华尔街指点江山,晚上穿梭于各大夜店打碟,这是高盛新掌门人的非典型投行人生。

昔日华尔街的王者,大裁员!

在高盛,大卫·索罗门(David Solomon)是首席执行官(CEO),当戴上耳麦,站在打碟机前,跟着节奏摇摆时,他是D.J. D-Sol。

D.J. D-Sol在6月初发布了他的首支电子舞曲单曲Don't Stop。这是一首美国流行摇滚乐队Fleetwood Mac 于1977年发布单曲的混音版,目前在Spotify上已经登上了热门歌曲榜。而D.J. D-Sol在Spotify上的月活听众人数也达到了40多万。

索罗门无疑是DJ圈里做投行最拿手的。据媒体报道,他还凭借自己的业余爱好拿下了Spotify上市的咨询业务,可谓是工作兴趣两不误。

这位56岁的跨界DJ有望于今年底接任劳埃德·布兰克费恩(Lloyd Blankfein)担任首席执行官(CEO)一职,已有将近150年历史的高盛将就此开启所罗门时代。

起家于垃圾债

所罗门是土生土长的纽约威彻斯特郡人。就读于汉密尔顿学院,学生时代的他十分活跃,担任大学兄弟会主席,热衷橄榄球,周末则在酒吧兼职。

1986年毕业后,他先在欧文信托(Irving Trust)工作,此后就职于德崇证券(Drexel Burnham Lambert),从事商业票据销售,后又转向垃圾债部门。

垃圾债券80年代在美国风行一时。所罗门供职的德崇证券有“垃圾债券之神”之称,这段经历使他累积了在高收益债领域的丰富经验,此后他又履职于贝尔斯登(Bear Stearns)的垃圾债部门,一待就是将近十年。

值得一提的是,所罗门曾供职的这两家公司最终都走向了破产倒闭的结局,这也使得所罗门对大型金融机构所潜伏着的风险有着敏锐的意识。

在这一点上,他与自诩为"终极风险管理者"的高盛现任CEO十分契合。布兰克费恩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总是将98%的时间花在了担心2%的可能性上。"

高盛晋升之路

所罗门的高盛事业开始于1999年,但与之结缘则更早一些。

1997年,所罗门与时任高盛债券部门联席主管乔恩•温克尔里德(Jon Winkelried)合作,为拉斯维加斯的一家度假村筹集资金。合作中,所罗门的工作方式和能力令温克尔里德印象深刻,他邀请所罗门加入高盛,管理杠杆融资部门。

当时37岁的所罗门在贝尔斯登已经是一个区域主管,加入高盛担任部门主管,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降级”,但所罗门还是选择了高盛。

所罗门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坦言,当时的选择是一种“退步”,然而当时贝尔斯登的领导人没有意愿在全球扩张,所罗门担心,如果不能进一步拓展业务,贝尔斯登可能会被同抛弃。而当时的高盛,早已经站稳脚跟了。

经过一番考虑后,所罗门最终以合伙人级别的身份加入了高盛。

在高盛的最初几年,所罗门负责杠杆融资和信贷业务。2006年,他开始领导高盛的顶级部门——投资银行,这一干就是差不多10年。

在他的领导下,投行业务利润率几乎翻了一番,该部门在高盛营收中所占的比例也从11%上升至22%。在金融危机后,高盛交易部门日渐萎靡,投行业务的出色表现帮助提振了公司业绩。

在此期间,高盛还决定发展债券资本市场业务,当时这块领域已经被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等占领,但高盛还是从中分得了一杯羹。

尽管高盛债券交易业绩不佳,但债券承销业务却持续增长。据彭博数据,去年高盛这块业务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29.4亿美元。

整理自华尔街见闻、 全球央行观察、WallStreetTequila、直通投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