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进城是怎么个程序?是教育局发现的人才还是自己去找门道?

王居士16


农村中学教师想进城,难,也不难!

1.进民办学校不难,凭才华就可以敲开进城的大门。

如果您想进城里的民办中学,那么非常简单,只要凭借才华,就可以敲开民办学校的大门。但是您得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够在激烈竞争的民办学校生存下去的自信。

乱语君当年就是这样凭着一股盲的自信,毅然决然,不顾一切地扔掉公办学校所谓“铁饭碗”,只身跑到民办学校闯荡的。

参加该民办学校的考试、上课、说课,还有厚着脸皮的毛遂自荐,然后就被民办学校录用了。

因为我原是公办学校老师,于是回到原单位递交了辞职信,就正式成为民办教师了。现在人事代理由县统一管理,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待遇也和公办学校一样,并无什么大的出入。

2.进公办学校难,光有才华肯定不行。

我在乡下中学时,也曾动过进城的念头,可是听道行里的人一说,于是就打消了进城的念头。有许多事情,大家都懂,因此也就不去说了,这种心知肚明心暗不宣被称之为“潜规则”!

我的几个前同事,与我在一起时,教学平庸,成绩一般,后来都进了城,到了县里最著名的一所公办中学任教,问其原因,他们笑而不语,我也心知肚明。

所以说,就目前来看,进入公办学校比较难,可能光有才华还是不够的。当然,进入公办学校还有一种简易的办法,就是“曲线救国”——现在县城中学缺乏老师,通过“借调”的方式进入县城某学校教书,然后再通过其它途径改变身份,正式更换门庭。这个手续最简单,也最有效,现在正为许多有进城需要的老师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

希望这些建议能有一条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乱语三千,共话教育短与长。


乱语三千


我想这个问题,我最有资格回答,因为我就是从农村进城的,并且进了当地最好的学校,没有之一。

说起我进城的经历,是很偶然的机会。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在乡镇的一所学校,农村的学校,是一个复杂的存在。老师绝大部分都是附近村里的,年龄大的都是民师转正,年龄小的大部分是中师毕业,对于跳出农门的他们来说,相比较周边的农民,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老师中夫妻档不少,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找一个同行,是最好的选择,城里条件好的看不上乡镇的老师,而老师们又看不上比自己档次低的,所以同行之间的结合是他们必然也是考量之后的最佳的选择。他们朴实而又带着看得见的狡诈,对于自己的生活很满足,天高皇帝远,也乐于优哉游哉地混日子。循规蹈矩又安于现状。

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形成内部之间的恒定状态,拉帮结派现象严重。

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安营扎寨,我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每天早早地骑摩托到学校,开始一天的工作,放学以后,我还要在学校待一段时间,研究课堂,研究教学。那个时候,我对于课堂处于一种着迷的状态,当别的老师吃完晚饭遛弯的时候,我才离开。

我是日常坚持用普通话的唯一的一个老师,尽管我就是地道的本地人,有一段时间,我的普通话被人经常模仿,以一种戏谑的口气,当成调节空气的笑话。但我依然坚持讲,因为我认为我自己就是最好的课堂。想要让学生进步自己必须有过硬的素质。

我参加了优质课评选,优质课评选需要过五关斩六将,这话对我来说一点也不夸张,首先学校评选,然后乡镇评选,接着全区评选,然后是大市里评选,最后省里评选。作为乡镇选手来说,一般就止步于区里的比赛了,在我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乡镇选手能够选拔到市里,因为那个时候城区的选手实力明显强于乡镇,而我被选到了市里,我是第一个以乡镇选手的身份被选拔到市里的人,区里教研员看到了乡镇选手的实力,于是从此以后就单独给乡镇一个市里的名额了,以前这种待遇是没有的,从我开始的。

从市里,我冲到了省里,参加了省里的优质课评选,并且夺得一等奖,那个时候,我们整个大市能够在省里获得一等奖的选手,就我自己,之前十年没有出来一个一等奖。并且在这之后的十年,我依然保持着这一纪录!

我就是在这时被市里的学校看重的,和我一起参加比赛的一个选手,我们特别能够聊得上来,她说从来没有讲过一个像我这样专业的选手,她回去要向校长推荐我。而那个校长是一个很执着的人,致力于教育教学,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研队伍,当他听说以后,对我很感兴趣,于是就向教育局提出了要求。

我就这样来到了城里。真的,我真没有去求别人,我完全就是凭借着自己执着于教育教学的能力,引起了别人的注意,他们关注到了我。

我是我们这里唯一一个凭借着上课选调到城区学校的老师,直到现在,我依然是全区唯一一个省优一等奖,这项纪录已经保持了十三年。

之所以说起这些,绝没有装大头蒜的意思,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如果你足够的努力,在不经意中,幸运会垂青于你!
越努力越幸运!

当然陆续也有极少的老师从乡镇来到城区,至于别人怎么进来的,我真的不好说。绝对不是凭借着业务水平进来的。

从乡镇到城里,越来越难了,现在招考老师,直接分城区和乡镇两个组报,报考城区的,考上以后就留在城区,报考乡镇的,考上以后就去乡镇。由乡镇往城里调动,除非真有硬关系,不然几乎不可能。

和我当年一块分到乡镇的大部分人,大部分已经找了当地的老师,就像我刚到乡镇看到的一样,成为教师夫妻档,结婚生子,扎下了根。记得和我到乡镇的有一个帅哥和美女,前两天我在路上看到了那个帅哥,骑着摩托,已经“聪明绝顶”了,就像秋天的红高粱。

专注于教学,专注于孩子,让你的业务成为你最闪亮的招牌!幸运自会不期而至!


教育锋线,带给你最有冲击力的视点!欢迎关注!


教育锋线


关于农村 教师进城区工作,这样的事情,结合我自己身边的实例,谈一些个人 观点。



走正常程序,进入城区学校工作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有一位师范毕业的挚友。毕业以 我们一同分到了同一乡镇的不同小学任教。他平时爱钻研教学,而且在这方面颇有成绩。15年前,我们这里晋升初级职称必须参加全区统一组织的公开课教学,而且后面有评委打分,60分为及格。在参加这次,职称晋级的公开课中,城区小学的校长是他所在那一组的评委。听了他的课以后,对他的课大家赞赏。 课后直接跟他去谈,如果有意向进入这所城区小学,只要愿意一切行政手续有校长来亲自办理。考虑了几天以后决定,离开农村小学进入城区小学。那一年暑假,在那位校长的帮助下,顺利地办完了所有的调动手续。秋季正式进入那一所城区名校。

在那一所名校,他干了五年。五年中,他不断锐意进取,积极上进,先后取得了省、市、国家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不少省内名校也是频频向她抛出了橄榄枝。经过自己慎重考虑,最后去了一所部属师范大学的附小,现在任 主管教学的副校长。



还有一类可以通过正常途径进入城区小学。一些城区新建学校,对于优秀教师的选拔,面向本区域和全国进行公开的选聘,而且都带有事业编制,这样也给不少,想进城区小学教学的老师提供了机会。 在最早的时候,农村教师想进城去学校还有另外一种途径,那就是自己主动提出申请,由教育局审核符合相关规定的,可以进入城区工作,现在这样的途径已经彻底没有了。因为如大家都这样申请,谁去农村任教,让教育主管部门取消了这样的途径。

非正常渠道进入城区学校

由于农村学校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让很多中青年教师可能来了,就有呆上几年就有想调走的想法。但是目前现行体制下,教师的调动,只有区县教育局有这样的权限。不少有想调动念头的老师可能通过诸多的途径去想办法找关系和铺路子,为自己的调动寻求解决的方法。

在农村从教近20年来,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农村中青年女教师 进入城区工作的人往往比男教师多得多,一方面是因为在小学多属于女教师为主。其实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有些女教师在选择个人婚姻问题的时候,往往可能更多的是考虑对方的家庭背景和经济收入。更多的人可能会去选择对方父母是公务员或者是有一定级别的领导层,工作调动有了一定的便利条件。正所谓职场上有些人倡导的选择大于努力。



农村教师进城,乡村教育怎么办?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家都想有比较优异的生活,学习,工作条件,这无可厚非。近年来,不少地方农村教师涌入城区。造成了农村小学教师缺乏。农村教育普遍比较落后的现象,城区学校教师超编,教育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学校,由于优秀的师范类毕业生不愿意来,或者来呆不了几年。对农村教育的冲击以及影响越来越深,有些地方的学校有不得不外聘教师来解决,师资缺乏的问题。还有些地方可能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加大了一部分老师的工作量,使老师们超负荷工作,有苦不敢言。

结束语: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控制老师的合理流动,其实更多的是要从提高农村教育教师的待遇,生活,学习环境等方面入手,让农村教育成为老师们想往的地方,能进得去留得住,使城乡教育资源均衡一体化发展!




汇智坊


一种是借调,向教育局申请或表明想进城,如果哪个学校需要人的麻烦考虑一下,然后以借调的形式调动,工资由原单位发工资减去乡村的补帖。工资会比正式调动多一点。另一种是县里有考进城的就一起考,是从在编人员选,不是考编。考进去之后编制一起转。工资从13级开始算,受岗位限制,有职称也不一定有编制给,我同事14年工龄领12级工资,我借调,工龄2年也领12级工资,但是他们考进城的很稳定,没人会退你。这是我们这边的情况,仅供参考。但是我建议,如果没有房子或家庭在城里还是在乡村好些。工作压力太大同时工资比乡村少太多,我都听挺不下去了,学到本事了都想调回乡村去了。


猪肉炖粉条35


要问农村教师的梦想是什么?我想大多数农村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会告诉你——进城。为什么农村老师热衷于进城?自然是城区教学环境好,家长对教育比较重视,还有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区老师收入比农村老师要高,而且现在很多老师在城区买了房,调到城区也免了奔波之苦。



但重点是,如何才能进城呢?我从教二十几年,身边的老师纷纷调入城区,从他们的调动情况来看,大致有三种途径:

其一,通过公开选调的方式调入,每年城区由于老师退休,老师异地调动,新建学校等种种原因会有一定的老师缺口,区教育主管部门会拿出十几个指标进行公开选调。农村老师工作五年以上,都可以参加,我曾经参加过一次选调考试,最后以两分只差败北。竞争相当激烈,通常上千人参加考试,十几个指标,将近百分之一的录取比例。所以能走这条路调入城区的,教学怎么样不敢说,自身素质肯定是属于学霸级别的。这么多年来,我们乡镇大概有三四个老师是通过这种方式调走的。



其二,通过教学教研成果,荣誉称号,靠自身教学实力被教育局破格调动,这种人才当然更是寥寥无几。据我所知,我们学校有且只有一个老师是通过这种形式调入城区,靠着自己优质课竞赛的市一等奖,省二等奖,靠着自己是骨干老师,学科带头人的荣誉,最后入院调入城区。

其三,就是通过人脉关系,找到领导,用借调或者直接调动的方式调入城区。不过现在在我们这边也有一定难度,听说现在找局领导都不一定能拍板,区委常委会研究才能通过。不过总有人有一定的人脉,这几年,身边陆陆续续调走的老师大多数是通过这种方式调动的。



现在农村老师流动很大,有的老师想方设法调动的,也有坚持不了辞职的,还在坚守的,大多数是年纪比较大,没有门路调动,辞职又没有其他特长的老师了。


周老师的工作室


农村教师进城的渠道一般有以下三个,请题主结合当地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子,只要努力,就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一、打造品牌,让城区学校向你伸出橄榄枝

走这条路子的老师,必须教学基本功扎实,普通话标准而又悦耳动听,不但要能上好常态课,还要能上好表演课,说到底要有一定的表演才能。这条路,是少数人能走的路。

十年前,我在乡镇中心小学时,去一所村小学听课,这是这个乡镇最边远的村小学,两名教师引起了我的注意,都是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当时中心小学进不了,就到了村小学。听了几节课,发现真是人才,一个是语文老师,一个是英语老师。虽然课上的毛糙,但是自身的素质还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

新学年直接调入中心小学,多多提供外出学习机会,省市县观摩课都去,回来就上汇报课,很快成了学校两张王牌,参加县市优课竞赛,陆续获奖。不久,二人先后被县城学校通告教育局直接调走。那名男的英语教师,进入县实验小学后,参加省优课大赛,摘取了特等奖。又不久,就被苏州一所学校以高薪挖走了。

二、夯实基础,参加县城学校选调考试考核

这条路,是大多数老师可以走的路子。现在,乡镇学校生源不足,而县区学校生源爆满,农民都把孩子往城里送。县城不断新建学校,需要大量的教师。

笔者这里,县教育局每年都要面向全县在编教师,以考试的形式选调一些农村教师到县城学校任教。想进县城的老师,就要做好准备,考试成绩要在本乡镇绝对第一,因为为了保证乡镇学校教师不被大量选调,各学科只能在一个乡镇只能选调一名教师。

三、丰富人脉,走借调过渡的路子

如果打造不出个人品牌,考试也不能胜出,就只好在人脉方面下功夫了。我们这个社会是个关系社会,人情社会,人脉资源很好的老师,可以利用这些关系,先借调到县城学校,然后再正式调入。

也许有人会指责笔者,为何不劝导农村老师安心在乡村从教,我觉得没用必要,想走的必然会走,想留的也自然会留。再说,留住乡村教师,不是无用的劝说就能奏效的,而应该依靠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的。再说,从农村走出来,站上更大一点的舞台上,取得更大的成就,成就自己的事业,不是更好的选择吗?


当代师说


农村教师进城是怎么个程序?山村老师是一名农村老师,下面就以自己身边的例子谈谈这一问题。农村教师进城,有两条路可选:其一走正常公开选调,其二走非正常路线(你懂的)。


一、正常公开选调

城里的学校为了学校的发展,向教体局申请调入优秀的科目老师。然后教体局再发文告知各学校,让有意向的老师报名参加公开选拔。前年,一名和山村老师一起考来的年轻女教师为了能更好的照顾孩子也参与了县一中的教师公开选拔,在通过了示范课的比拼和资格复审(比拼平时的奖状情况)后,终于如愿以偿的凭自己的本事调入了县城。

二、非正常关系路线

何为非正常关系路线?说白了就是关系户。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关乎于自身利益的事情,有关系的都会使用关系,没关系的花钱搭建关系也要上,这就是现实。我们学校几乎每年都有老师调入县城,去年一位物理老师调入城里的一所中学。在调的过程中,这位老师就用了他的关系(他表哥在乡政府当乡长,直接找到了教体局局长)调入了城里学校!

2015年我表弟为了从另一个地州调回本县,也是花了很大的力气才回来的。当时县教体局让本县在外县教书的老师能有机会回到本县工作(外县人流动比较大,不利于稳定),于是发文只要符合要求的教师都可以写申请调回本县,僧多粥少的局面,可想而知有多激烈了。为了能回来,可畏是八仙过海啊!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优秀老师都愿意到城里学校任教,到城里任教的老师也并非是优秀教师!如果你十分优秀,优秀到教体局的人都认为非得把你调入城里的程度,那你就已经成功了,不过这样的老师太少太少!

总结语:人往高处走,这是人之常情。很多时候,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做出这样的选择很正常。但农村的孩子也需要更多的优秀教师(不是说就在农村的教师不优秀),如何才能让更多的教师愿意留在农村以校为家,这才是当前应该要解决的问题!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见,各位网友关于教师进城,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各位留言吐槽!


山村老师看教育


以我们当地为例只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选调,即参加教体局组织的公选,这也是最多乡村教师能选择的一种途径。只要具备公选条件,都可以报名参加。

另一种是借调。这种途径现在基本没有了!

如果您是乡村教师,也想调到城里教学,那么请努力将成绩提升,有公开课或者教研课多争取参加的机会,做好充分的准备,祝你成功!


解放小学校


只要个人有本事,不要等,不要靠。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勤上网,勤看报,关注招聘信息。抓住机遇,才有可能更上层楼。

有关题主所问问题,最好是双管齐下,才有可能事半功倍。如果走正规调动程序,可谓难上加难。

城市里的学校,除非自然减员,一般并不缺员,要想由乡村级学校的老师进到城里教书,也可应聘私立学校。这也不失为一个捷径。只要个人年轻有为,凭借自己的能力,这年头条条大道通罗马。(2019/05/11)


吉祥如意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程序不同。

比如,我们这里基本上是选调考试,先在网上公布设岗情况和报考要求。设岗情况包括学校、学科、人数等。符合条件的自己选择报考。当然,各个乡镇设立报考人数上限,避免同一乡镇和学校报考人数过多,导致农村学校严重缺编。县里由教育局牵头组织考试,择优进入复试,最终决定人选。

有的地方由学校自主面向社会招聘,程序也各不相同。

当然,也有少数因符合某种照顾条件(比如人才引进条件)而直接进城的,这种情况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