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公開支持電子煙,互聯網模式能否洗脫產品原罪?

近日,羅永浩通過微博多次表態支持某品牌電子煙,其宣傳口徑也經歷了“戒菸產品”到“減害產品”的變化,可見其推廣電子煙的熱切心情。然而此時電子煙危害被央視3·15晚會曝光尚且不久,不少人對於電子煙敬而遠之,全國多個城市更是相繼祭出電子菸禁令,為何互聯網如此著急將手伸向菸民?

羅永浩公開支持電子煙,互聯網模式能否洗脫產品原罪?

擁有“打假鬥士”之名的方舟子公開反對羅永浩賣電子煙,理由一語中的。方舟子表示,羅永浩說他賣電子煙是賣“減害產品”,如此說來,賣可卡因的也可以說是賣海洛因的“減害產品”。賣毒品還能說得這麼冠冕堂皇,也就羅永浩說得出口。正因為“成癮性”,讓互聯網“上躥下跳”如此著急,菸草國家專賣,毒品嚴打的大勢之下,電子煙似乎是互聯網“錢景”最大的生意。

2018年,我國菸草行業實現了11556億元的工商稅利,同比增長3.69%;上繳國家財政總額10000.8億元,同比增長3.37%。這個上萬億且仍在增長的大蛋糕,隨便切一塊就能讓參與者樂不思蜀,而互聯網正指望用電子煙切下一塊。

對於互聯網而言,2018年是一個特殊的經濟年份,盲目推崇規模效應,造富故事頻繁失落,商業變現滯後於規模壯大成了戳開泡沫的針眼。而當互聯網注意到2010年到2018年,國內電子煙銷售額增加了近20倍,而且僅5%的消費市場卻貢獻了全球90%以上的電子煙產量,其商業想象空間瞬間膨脹。面對技術和專利壁壘尚未出現,不過百萬元投入就可以出成果的電子煙行業,互聯網資本終究是喪失了理智。

羅永浩公開支持電子煙,互聯網模式能否洗脫產品原罪?

在國外,隨著消遣類大麻在部分國家的合法化,電子煙吸食大麻愈加常見,電子煙和大麻相關的公司也成為了資本的新寵兒。開發出“JUUL”電子煙和大麻霧化器的美國製造商Pax Labs在進行新一輪融資時,原本籌集資金僅為1.5億美元,但在投資者的強烈建議下,Pax Labs已確認本輪股權融資額高達4.2億美元,估值更是高達17億美元,也難怪國內互聯網資本動心。

根據《華爾街日報》和調研公司Mercury Analytics的調查顯示,在美國13歲到18歲的青少年中,近三分之一在30天內吸食過電子煙。而另一項研究指出,吸食過電子煙的不吸菸人群最終吸食捲菸的概率將提高一倍。因此,有控煙人士表示,“讓不抽菸的人上癮,是電子煙最大的罪惡。”

羅永浩公開支持電子煙,互聯網模式能否洗脫產品原罪?

電子煙在外觀和氣味上具有極佳的偽裝性,外觀好看百變具有科技風,水果、薄荷等口味甚至各種香味,都在掩蓋其尼古丁含量甚至高於傳統香菸的事實,對於大眾而言很可能產生無害的印象。因此,一旦電子煙在國內銷售擴大化,相關的政策法規必然趨嚴,對於原本的電子煙公司影響可能不大,畢竟其生命線在於向國外出口,但對於國內想摻和一腳的互聯網資本而言,無疑又是一場博弈。

在以往的互聯網模式變革中,某種程度上總能達到“改變世界”的效果,創造出新價值,而“互聯網+電子煙”不僅幾乎沒有任何價值,更會傷害國家稅收和大眾身體健康,甚至對於主要服務出口的電子煙公司也幾乎沒有價值,本質上不過是一場互聯網營銷。

從年初的同道大叔創始人和前黃太吉創始人赫暢攜手推YOOZ電子煙,到一週後同道大叔、視覺志、軍武次位面等5個頭部媒體聯盟推LINX靈犀電子煙,一直以來入局電子煙的都是營銷界大拿,即便是羅永浩也是個演講能力較產品能力高出幾個檔次的營銷天才。

羅永浩公開支持電子煙,互聯網模式能否洗脫產品原罪?

事實上,電子煙的核心能力從未掌握在這群互聯網創業者手中,從生產製造到產品端都沒有針對用戶體驗的明顯升級,而在煙油方面也沒能發生變化,更何談“減少傷害”。所謂的互聯網入局電子煙,只是依靠代工廠供貨,通過營銷模式的差異化麻痺大眾“作惡”,攫取一筆快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