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關係裡的冷暴力傷害不亞於肉體傷害

“冷暴力”:暴力形式的一種,其表現形式多為通過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

冷暴力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家庭冷暴力,多指夫妻雙方產生矛盾時,漠不關心對方,將語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懶於做家務等行為。二是職場冷暴力。無論是家庭冷暴力,還是職場冷暴力,實際上都是一種精神虐待。

而所謂“家庭冷暴力”,這種暴力一般表現在夫妻之間矛盾雖不訴諸武力,但卻通過暗示的威脅、言語的攻擊,在經濟上和性方面進行控制。彼此有意用精神折磨來摧殘對方,使婚姻處於一種長期的不正常狀態。這種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殘,有的甚至比肉體傷害更可怕。無論是已婚還是未婚,在親密關係中發生的冷暴力行為統稱為“家庭冷暴力。”

張恆做了什麼,因為“冷暴力”上了熱搜,鄭爽和他之間究竟出現了怎樣的矛盾?沉默,可能是人類的互動方式中最令人費解的,也是最容易讓人誤解的。

男女關係裡的冷暴力傷害不亞於肉體傷害

某一期,鄭爽和張恆因為工作問題產生了一些分歧,鄭爽很快發現了張恆的不開心,於是,她主動去牽張恆的手,並好言好語嘗試溝通,想要緩和氣氛。

但張恆卻始終一張冷漠臉,讓兩人之間的氣壓變得很低。鄭爽在節目裡說:“他一給我擺臭臉我就想哭!”

男女關係裡的冷暴力傷害不亞於肉體傷害

在鏡頭下,張恆因鄭爽否定了衣服的事情而開始生氣,但是鄭爽卻毫不知情。她只知道張恆不高興了,卻不知道為什麼。所以當張恆面無表情的時候,她不停地追問“怎麼了?”或“你是不是累了?”結果沒有得到任何回應,於是她開始自責是不是自己哪裡做錯了,這種想法一直在心裡發酵,最後委屈地哭了。


男女關係裡的冷暴力傷害不亞於肉體傷害


男女關係裡的冷暴力傷害不亞於肉體傷害


男女關係裡的冷暴力傷害不亞於肉體傷害

從房間裡走到停車場的一路上,鄭爽不停向張恆發出溝通邀請,張恆也連續拒絕了這份邀請。

男女關係裡的冷暴力傷害不亞於肉體傷害

令眾多網友為鄭爽打抱不平的一個細節,可能是張恆“牆一般”的問題處理方法。面對鄭爽主動給的臺階,他沒有順著走下來,而是用否認:“我沒有不開心,只是累了”,和持續的沉默拒絕了進一步的溝通。張恆的行為即為“冷暴力。”

男女關係裡的冷暴力傷害不亞於肉體傷害

正如papi醬所說:“冷暴力就相當於把兩個人溝通的閥門都關上了,這些矛盾沒有得到解決,後面還是會再次冒出來。”

一方想溝通,另一方什麼都不願意講,隔離、冷漠,連架都吵不起來。

且它的殺傷力不亞於任何一種矛盾,甚至要比吵架,還讓人覺得無力。

男女關係裡的冷暴力傷害不亞於肉體傷害

我都已經主動哄ta了,ta為什麼還是不理我?

1

想必每個人身邊不乏有朋友遇到過伴侶這種令人抓狂的溝通方式。

ta們說:“你說ta到底是怎麼回事?是真的不想講話,還是故意氣我?”

答案是,兩者皆有。

沉默,有時是一種主動選擇的策略,有時也可能是一種被動啟用的防禦機制。

01 “沉默是一種武器,我用它來傷害你。”

故意的“沉默相待”是一種常見的情感操控方法,也是一種被動型攻擊的形式。臨床心理學家Harriet Braiker認為,這樣的沉默是一種對對方的懲罰。當沉默被用作一種策略時,他們的沉默有明確的目的——獲取權力、表達憤怒、引起關注,他們也清楚自己這樣做的後果,包括對對方造成傷害。

*沉默相待(Silent Treatment)

男女關係裡的冷暴力傷害不亞於肉體傷害

在對方急切想要溝通時,保持沉默的那一方與情緒激動的一方相比,通常是處於權力上風的。比起對方,他們掌握著更多的信息量,感受到更多的確定性。是否予以回應的權力全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

此時,沉默是他們刻意給對方製造的“不確定感”。這種感覺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折磨。

*不確定感(sense of uncertainty)

02 “除了沉默之外,我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有的時候,在特定的溝通情境中保持沉默,也是一種出於自我保護、對關係和對方的保護的本能反應。當沉默作為防禦機制時,通常有三種情況:

●一種習得性無助的表現

在話還沒有說出口之前,沉默者就已經搶先“無效化”

了自己的話。他們預設了對方不聽、不理解自己,覺得自己說的沒有意義。這種對溝通結果的悲觀預期往往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與過去負面的溝通經驗有關係。

*無效化(invalidate)

● 因為對情緒的焦慮進入了僵死(freeze)狀態

會遭遇沉默不語的,往往是會讓人感到一定壓力的場景。如談論嚴肅的話題,或是對話的另一方情緒十分激動。

一直以來,大眾與研究者們認為,人們在壓力狀態下會做出“戰或逃”的選擇,或者投入戰鬥,或者轉身逃跑。近年來有研究者指出,除了“戰或逃”,人們還會出現一種叫“僵死”的反應。

*戰或逃(fight or flight)

*僵死(freeze)

男女關係裡的冷暴力傷害不亞於肉體傷害

這是一種人們在面對讓自己感到巨大壓力時的一種應激反應。在僵死狀態下,人們的表現與戰或逃時的反應不同。此時,血壓下降,行動與聲音都被抑制,沉默者可能真的由於過度緊張和焦慮,而“大腦一片空白,說不出任何話來”。

*那些過於恐懼和緊張以至經常陷入“僵死”的人,也存在一些共性。他們可能本身就是焦慮水平更高的人,這使得他們總是對這些情境作出“災難化”的解讀。還可能是本身就對他人情緒更敏感、也更容易被情緒浸染的高敏感者;又或是由於自小沒有習得處理衝突和應對他人情緒的能力,使得他們在這樣的情境裡格外的如臨大敵。

● 對爭吵的避免

還有部分人對溝通抱有的一個誤區是:爭吵才是最糟糕的情況。而只要自己保持沉默,雙方就“至少沒有吵起來”。即使對方因為自己的沉默喪氣離開,也會比吵起來要好。

男女關係裡的冷暴力傷害不亞於肉體傷害

要求者和沉默者,

構成了關係中最有毒的溝通模式。

2

● 這種一方保持沉默,另一方迫切想要對方開口的狀態,形成了一種在心理學研究中被稱為“要求-退縮”的溝通模式 。它通常出現在兩人產生矛盾或衝突的時刻。

*要求-退縮(Demand-Withdraw Pattern)

● 要求-退縮模式在親密關係是一組常見的固定搭配。在這種模式中,一方扮演著“要求者”的角色,另一方則是沉默的“退縮者”。要求者是那個尋求改變、討論,或是問題的解決方案的人,例如鄭爽;退縮者則是那個希望結束或是迴避關於問題的討論的人,即張恆。

男女關係裡的冷暴力傷害不亞於肉體傷害

在一段呈現出這樣的溝通模式的關係中,要求者幾乎總是那個更想要改變的那一方。從這個層面上來說,要求者通常是這段關係中更痛苦的那一方。

雖然同樣身在其中的退縮者並非不會感到痛苦,但沉默和退縮對於他們來說的確是一種有效的自我保護機制,沉默者在這個場景中都擁有著相對更高的權力位置。

這種模式一旦形成就難以改變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溝通中的雙方都傾向於認為會變成這樣是對方的問題,認為主要是對方的行為促成了這種模式。

男女關係裡的冷暴力傷害不亞於肉體傷害

在這個循環中,雙方的情緒、負面反應和未解決的矛盾都會不斷累積,要求方因為要求從未得到滿足,所以越來越困惑、憤怒和急躁;而退縮方面對這樣的伴侶,就只會越來越緊張、焦慮和恐懼,於是只能沉默。

逐漸地,要求者在溝通中會表現出越來越多的批判和怨懟。他們會對退縮者的退縮作出多種解讀,並在溝通原本的矛盾的基礎上附加對他們沉默的批判。如此一來,唯一的結果便是退縮者只會更加想逃了。

● 沉默者是在這類情境中享有更多權力的人,而要求者實際上才是更加尋求關係中新的狀態的那個人。很喪的說,“在乎的人更容易輸”是有一定道理的。

男女關係裡的冷暴力傷害不亞於肉體傷害

一旦這種溝通模式被建立起來,要求者和退縮者都會更頻繁地感受到憤怒、焦慮、抑鬱和恐懼 等負面情緒。

在這樣的溝通之中,幾乎所有的矛盾都會停滯在“未解決”的狀態,不斷地累積、影響著兩個人的關係。我們對未解決的事項的記憶力,要比對已完成和終止的事件的記憶力強約兩倍。

● 在親密關係中,伴侶間的爭吵如果能夠以雙方達成了共識為結局,這段爭吵就會很快被遺忘。那些幸福的情侶並不像他們所回憶起的自己那樣,“我們幾乎沒有矛盾”,他們只是順利地忘記了那些被好好解決了的矛盾。而也只有在當下就被解決了的矛盾,才會更快地被遺忘,不再繼續影響兩人的關係。

遇到冷暴力,怎麼辦?

3

男女關係裡的冷暴力傷害不亞於肉體傷害

01 如果你是和鄭爽一樣的“要求者”。

● 對於要求者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你要在兩個人的溝通又疑似出現了這個徵兆時意識到它,並控制自己不要進入到“要求-退縮”的模式之中。

● 當對方開始退縮時,你的情緒會本能地推動著你去進一步地提出要求,而你清楚的,接下來等待你的只會是更漫長的沉默。你需要意識到,不論對方究竟是出於哪種目的,Ta在此刻的情緒主要就是兩種:憤怒和恐懼,而它們也正是Ta想要退縮的主要原因。但你要求的姿態本身就會加重對方的憤怒和恐懼,因此它只會起到反作用。

● 那麼,當對方開始退縮時,能夠做些什麼呢?答案是,你也應該後退一步。這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溝通的模式,重構溝通的可能。你的退縮本質上是在移除Ta的壓力源。

如果你確定你的目的真的是溝通,而不是情緒的宣洩的話,你應該做的

是去撫慰對方的情緒。這是因為,敏感的沉默者其實能夠意識的到你是真的想要撫慰Ta,還是僅僅想要“騙”Ta說話,而後者同樣只會帶來反效果。

男女關係裡的冷暴力傷害不亞於肉體傷害

● 接著,需要做的是認真地重申自己溝通的目的。並注意在和對方重申時,更多地使用“我們”,而不是“我”和“你”,時刻提醒Ta和自己,在這段關係中你們是一個共同體,這場溝通的目的也是為了讓你們兩個更好。

男女關係裡的冷暴力傷害不亞於肉體傷害

02 如果你是和張恆一樣的“沉默者”。

● 作為沉默者,且你的動機並不是想要攻擊對方的話,你同樣可以練習用非語言表達代替語言的表達。即使你是因為過度焦慮和緊張陷入“僵死”狀態,給予對方非語言的回應也是更有可能做到的。僅僅是刻意地更靠近Ta一些,都可以傳遞出很多積極的信息。

● 深知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就說不出話的沉默者,還可以給自己準備一套“不說話的詞典”。記錄下自己在那些只能沉默時內心所想的話,從很簡單的“我現在很難過”,“我真的很想回應你,但我這個時候也是真的不知道說什麼好”,再到很具體的內容。當你不知道怎麼開口時,便可以打開你的詞典。

● 其實,比起要求者,沉默者的改變其實是更加困難的。沉默者有時是確實不具備面對衝突的能力,沉默的傾向也更有可能與人格特質相關,而這兩者改變起來都是更加困難的。

男女關係裡的冷暴力傷害不亞於肉體傷害

冷暴力就像是生活中一把無形的劍,

這把劍沒有聲音,僅僅是用沉默,

就能輕易摧毀一段感情。

但不論你是哪一方,希望你都能夠在一些時刻,為了兩個人共同的“舒服”,

忍受一點自己的“不舒服”,也在一些時刻,

學著把“我們”放在“我”之前。

男女關係裡的冷暴力傷害不亞於肉體傷害

心新說——改變自己,改變世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