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为何三十年不上朝?

尋找一種叫幸福


明帝自朱棣以后,出了很多性格很古怪、言行很让人费解的“当家人”。其中自然就有神宗朱羽钧,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万历皇帝。

万历最厉害的地方,大概就是他是有明276年16帝中当皇帝当的最久的,一共撑持了48年。而他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竟然躲在深宫内不上朝达近30年——这是世界史都没有的咄咄怪事。

所以呢,万历大佬为什么“躲猫猫”不见大臣,就成了明史大谜。带来的影响也主要有两点:

一,他到底干嘛不见人,是彻底自闭,不想当皇帝了,还是受制于人,身不由已?

二,他的长期“怠政”,使得权力下放,是“晚明式民主”的先声,还是明代政府运转不灵最后导致灭亡的起点?


平实地说,万历当家48年,也并不是一直都躲着不见人。他在位前很多年,其实说得上勤政。

他10岁即位,前10年,也就是20岁前,一直有权相张居正秉政,治国层面,是既年幼又没实权,说白了是“皇帝学徒期”,能量有限。可他那时起就对国是很热心,并非完全的“垂拱而治”,乐得清闲。

有史料说,不过10来岁的他,就表现的极其聪明,也极其勤奋,时刻关注朝野动向,并给予改革以支持。比如,彼时朝鲜使节赵宪,出访大明,事后留下一部《东还封事》的书,就明确说万历帝虽年幼,可不是唯唯诺诺的主,啥都“主于张居正”,而是很主动很勤政,每月那么多朝议,从不缺席,大部分的奏折,都会亲自批复。

可自万历十年始,20岁以后的他,在亲手筹划,清洗掉张居正老师的“班底”以后,至少有五六年时光,曾是更加勤奋,努力“全面执政”的。比如,万历十三年四月,国内大旱,他曾主动表率,领着文武百官,出紫禁城,步行20多里路,到南郊祈雨——历代帝王其实都很少这么实诚搞过。

可以说,早期的万历皇帝,不但不懒惰,甚至都是一代明君的样板:聪慧,亲民,勤政。


万历的反常,是在万历十五年以后。开始几年,他还偶尔应付一下露个面,可慢慢地,此后的他,竟长达几十年,都不上朝了。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除了个别大臣、重臣,满朝文武大部分人竟都没有见过自己的主子!这里的蹊跷到底在哪里?

万历长期“罢工”,论起原因,核心当是传统说法:起于万历20年,持续了15之久的“国本之争”——到底选哪个皇子为储的争端,致使当时的君臣之争白热化,方30岁左右、傲娇爱赌气的万历皇帝彻底罢工了。

这理由很怪异,但确实最符合万历的性格,与当时的情势、时间点等等都最能对应上,所以很难驳倒。

从留存的文献与事实看,万历皇帝他本就是个很懦弱,但又容易被激怒且爱记仇的人,用现在的观念看,就是心理上的多少有点不健康。

这种不健康,大体和他童年时代,张居正对他的蛮霸态度导致的阴影有关。据记载,万历年幼时,只要读书时念错一个字,张居正都会对他大吼大叫,吓得他浑身发抖不止,道歉不已。

他恐惧“外廷”,对士大夫大臣们又惊又敬又怕的微妙心理,和对抗的姿态,是自小就埋下的动因。而后来他“翅膀硬了”后,如此灭绝人性地去报复张居正及其家人,更能明显看出他这个人的性格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不便摆上台面的“私人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不然单单是对抗大臣也犯不着长达30年不上朝不是?

图:定陵挖掘出来的万历遗骸

这个很“隐私”的因由,从现在的资料、考古上推断出来的,就是万历皇帝个人有些很严重的爱好、形象问题,使得他顾不上、更没脸面见大臣们。

一,他入壮年后,似乎自感国事不足虑,长期在后宫忙着“修仙”、忙着炼丹——那些处女经血、硫化汞等等混合而成的“毒物”,没有时间去理会大臣了。后来的定陵挖掘报告,显示他牙齿损耗非常严重、体内鸦片含量很高。他活了56岁,不算短寿,但死因确实可能和炼丹有关。当然,这不是主要的,再忙还是有空闲的嘛!

其二,更为重要的是,他确实身体不好,尤其是形象不佳,他可能有着非常严重的自卑感,不好意思去面见大臣们,惹人笑话,损耗权威。

图:万历的金丝蟠龙翼善冠

史学家早已清楚的是,《明实录》自万历15年后,确实一直有他身体不适的记录,而且严重已经使得他的身体出现“扭曲”:“头晕目眩”、“下部虚软”、“两目涩瘴”等等,说明要他长久坐朝,确实有点受不了了。

更为权威的推断,是1958年他的坟墓定陵被挖掘,他的尸身重见天日,让我们得知了很多文献上没有的内幕。比如,从《定陵发掘简报》、庞中威《定陵发掘亲历记》等资料看,他死前个人形象,确实是变得非常糟糕的了:本身就口吃,明人《万历野获编》里写过的;很胖,皇袍腰围就有四尺;从头至左脚高仅1.64米,推测他是长期痛风。

图:定陵中的万历棺犉

通风这病,老朱家是有遗传的。很可能导致万历最后关节变形。依现在的医学惯例,他是都到了需要截肢的地步。另外,他还有严重的驼背。


总之,万历其人,就是个鸦片鬼,且说话结巴、驼背罗锅,又矮又肥,似乎后期还不良于行,很废柴的样子。

至于现在自媒体文几一致说他长短腿,其实现有研究根本无法证实确否。因他死后形体上貌似的长短腿,不过是皇帝丧仪中特地摆的姿势,是所谓“七星葬式”,不一是腿疾。也没有任何材料表明,他都严重到长短腿这等地步。

可是呢,万历皇帝虽身为九五之尊,可样子、行动、言语挺骇人是一定的。他后半生不怎么爱见大臣,是有意不露底,或心理自卑,也说得过去。这也是有相似例子的,比如康熙帝,中风以后就曾不上朝、不见人好久,恢复之后才见人——君权神授,皇帝“为天之子也”,维持这点神秘与体面,那是必须的吧!

所以呢,君臣对抗、加上自惭形秽,内外这两点因素交缠,我以为是理解万历皇帝近30年不上朝、不怎么见人的最关键之处。

至于说,万历虽“怠政”,可万历朝运转自如,整个国家于群龙无首中竟顺利发展,宦官、外戚、奸臣等大明病毒,反在此时期通通没有出现,何以会如此诡异神奇,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刘愚愚


许多朋友、专家、明史爱好者都研讨过《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的原因,见仁见智,各有说法。小编有幸受到邀请回答此问题,于是,连夜翻阅史料,也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一、切入正题, 万历皇帝是何时起不上朝的?

据载,万历十四年后,神宗就开始连续不上朝。自万历十六年后,常朝也经常看不到神宗身影。在其老师、内阁首辅、万历新政的主要策划人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开始逐步沉湎酒色,万历十七年元旦后,神宗以日食为由免去元旦朝贺,此后每年元旦神宗再也不视朝。之后,万历又因为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之久,闹到最后,他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表现为:“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二、30年不上朝,究竟什么原因?

(1)文官集团的发展壮大,日益成熟,万历皇帝没了“脾气”

神宗看来,皇帝既要亲政,大臣们就应当无为;皇帝既要无为,大臣们就更应当谦逊地表示顺服。但是,明朝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后宫琐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尽管说来,不要害怕得罪皇帝。于是问题开始爆发了!

据资料记载:

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酒色财气四箴疏》,几乎就是对万历皇帝指着鼻子破口大骂,把万历皇帝描绘成一个好色、贪婪、残暴、昏庸、无能、懒惰……总而言之五毒俱全的、一无是处的皇帝。在我们看来,这不是进谏,简直就是人身攻击、诽谤侵犯名誉。但万历皇帝最后给他的处分不过是革职为民。

这以后,给万历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对这种群狼式的围攻、暴风雨式的谩骂,皇帝没了脾气,只能装聋子不理睬。另外,文官制度却日益成熟,势力日益稳固,同时也更趋保守。所以,中央的权力争夺已从皇帝和宰相之间变成皇帝和庞大文官集团之间的纷争。这样的一种政治环境,让万历皇帝很是无奈。尤其是他在位期间,透过东林党争和国本之争两件大事,已经发现君主想做点事情,就会被文官不厌其烦进行阻挠阻挡,故而他不得不萌生一种“君愿不能遂,还要受人摆布”的悲观情绪,逐渐丧失了年少时候对治国的热情、对社稷的关注。于是乎,在与文官不断抗争却常常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干脆选择了“无声的抗议”做法,那就是了不再上朝。

这也是史学界普遍认为的观点:文官集团牵制了皇权,导致皇帝“报复”文官集团

(2)逃避现实说

身为一介皇帝,九五之尊,看似贵不可言,大权在握,却令不能行、禁不能止,连个心腹干将都没有,成为了真正的“寡人”一个,又能奈现状如何?唯有“眼不见心不烦”,选择逃避的方式,尚且可过得安生些。这个说法还是建立在当时的朝堂文官集团的斗争和社会乱想上!从各种学说得知:文臣多贪婪,武将多怕死....

(3)吸毒说

据《大明会典》确实记载了当初亚洲藩属国给明皇室进贡鸦片的事。暹罗、爪哇、孟加拉,他们的国王定期向中国派出朝贡使团,拿着黄金镶边的国书,向明朝进贡当地土产的各种宝物,以取悦宗主国,贡品中就有鸦片,不过《大明会典》把它叫做“乌香”。暹罗每次给皇帝进贡200斤,皇后100斤,其他两个国家进贡的数量史无明文。但是这个数量并不能满足皇室的需要,皇帝还要派出太监到处寻觅采购鸦片。

明朝皇帝得到鸦片这样的春药,当然是乐不可支。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在宫中试验、服食丹药,他的丹药中就有鸦片,他给鸦片起名叫“福寿膏”。他不上朝借口是头晕、眼花,其实主要原因是纵欲过度,再加上鸦片的毒瘾所致。数百年后的1958年,定陵被挖掘后,科学家对万历皇帝的尸体进行化验,发现他的骨头中含有吗啡成分,这是万历皇帝食用鸦片的铁证。

(4)疾病说

万历不上班是懒惰,但他的懒惰是有原因的——他的身体很差,套用现在的一个网络用语,就是——弱爆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埋葬万历的墓穴定陵,他们惊奇地发现,“无论是棺内万历右腿蜷曲的痛苦形状,还是尸骨复原后,右腿明显比左腿短的情形,都足以说明这位皇帝生前确实患有严重的足疾”(见杨仕、岳南所著《风雪定陵》)。

这样的身体条件,严重地妨碍到了他出席各项活动,他也就因此背负上了“怠政”的恶名。

对于臣子的指责和谩骂,他只能一次又一次地耐心解释,说自己:“腰痛脚软,行立不便”、又说“足心疼痛、步履艰难”(明代申时行《诏对录》)。

可是没有用,人们认为他这是推托之词,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直至晚年,他已经“面目发肿,行步艰难”了,大臣们还是不依不饶,说你活该,你这是酒色所致,咎由自取。

三、万历30年消极“罢工”,但是不见得不理朝政

明清史学家樊树志说:万历只是不临朝,其处理朝政的主要方式是透过批阅奏疏、发布谕旨来进行。毕竟,其在位期间曾完成了平定哱拜叛乱、援朝战争、平定杨应龙叛变所谓“万历三大征”。

(1)万历三大征之:播州战役

在元明清时期,西南地区由于地理偏远,情况复杂,于是便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土司制度。土司其实就是地方的土皇帝。今天的遵义市在明朝便是播州土司杨氏的辖地,这个杨氏可不简单,简直就是个不倒翁。在唐朝时是南诏国的重臣,随来跟南诏国王闹掰了,打败了南诏中央军后便事实搞割据。宋朝兴起后臣服宋朝,蒙元崛起投降蒙古,明朝强盛了便投靠明朝,真可谓是几百年的专业墙头草。

由于做惯了土皇帝,播州土司杨应龙竟大胆的造起了反。明朝政府刚开始犹豫不决,最后决定剿灭播州。明朝竟出兵二十万,分六路出击,仅仅用了一百多天便平定叛乱,播州也被撤销土司地位,被设置成了中央直接管辖的府县。

(2)万历三大征之:抗倭援朝,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在明朝缓缓步入垂暮之年时,亚欧大陆东缘的岛国日*本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1467年的应仁之乱,陷入乱世长达一百三十年的日*本最终被农民出身的太阁丰臣秀吉所统一。丰臣秀吉可不是个平庸之辈,其野心之大令人咋舌。作为织田信长的政治接班人,他幻想着经由朝*鲜突破辽东攻占北京,并趁势吞并全中国。然后再以浙江宁波为大本营,进一步征服东南亚和印度。

(图)万历壬辰战争

万历十九年(1591年),丰臣秀吉致书朝鲜国王:“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而直入于明使四百州溶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 面对日本的无理要求朝鲜因久事明朝而拒绝,恼羞成怒的丰臣秀吉出兵十六万讨伐朝*鲜,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朝鲜三都被破、八道尽失,日军几乎占据了朝鲜全境。危机万分的朝*鲜国王慌忙派人向明朝求援。万历皇帝收到消息后反应迅速,立刻从全国集结精锐兵力,出兵朝鲜。这场战争战况极为激烈,毕竟这时候日本刚刚结束乱世,兵威正盛,再加上这次日本可是倾尽了全国之力。

但明朝终究是当时的超级帝国,纵然已是日暮黄昏,也不是其他国家所能撼动的。这场历时七年的战争最终以丰臣秀吉病亡、日军狼狈回逃告终。

(3)万历三大征之:宁夏战役

 哱拜原是个蒙古人,后来投靠了明朝,因为骁勇善战屡立战功,颇为明军重用。哱拜因此日益骄横,再加上与同僚生有嫌隙,最终与其子起兵叛乱,顿时宁夏大乱。万历命麻贵、李如松为大将,遣兵平叛。几个月后明军包围宁夏城,最终哱拜惶恐之下全家自尽,哱拜之乱最终被平定。

(4)在今天看来较为神气的一战_明缅之战

明朝时期的中国西南疆界线是远远超过今天的。除了今天的云南省,明朝还在云南的西部、南部设置了六个宣慰司,以至于今天的缅甸和老挝也被包括在内。

(图)西南六宣慰司

到了万历年间,缅甸宣慰司崛起,这便是缅甸历史上的东吁王朝。万历九年(1581年),缅王莽应里继位,不断对外扩张。由于其父莽应龙已兼并缅甸大部,莽应里竟将手脚伸向了中国云南。万历十一年(1583)正月,缅军攻陷施甸(今云南施甸),并进攻顺宁(今云南凤庆)、盏达(今云南盈江)等地,给当地人民造成极大苦难。当时朝臣们习于安逸,大多不赞成出兵,在黄仁宇先生的佳作《万历十五年》中多有笔墨的内阁首辅申时行也是如此。但万历皇帝力排众议,决意教训缅甸。名将邓子龙屡败缅军,取得了攀枝花大捷。

但是由于云南太过偏远,明朝中央鞭长莫及,双方不断拉锯,以至于明缅之间较量了二十年之久。最终双方讲和,以妥协告终。在此战中,明军战斗力的下滑以显而易见,且明朝的政治腐化日益严重,明朝已显示出浓浓的黄昏暮气。

四、结尾

抗倭援朝、宁夏兵变、播州之乱在历史上被称作万历三大征,可以说是万历的生涯中最值得浓墨重彩的地方。

(图)明帝国中后期疆域图


元谋微生活


明朝皇帝奇葩多,一个个都有个性,再遇上嘴炮能杀人,更有个性的明朝文官们,明朝朝廷就成了撕逼世界的角斗场。闲话少叙,且说这朱翊钧人称“明神宗”,真TM是个神人呀!听我给你唠唠,他怎么神?

十来岁继位,遇着一个牛人的张居正,明神宗年纪小,啥也不用管,躺着就赚来一个“万历中兴”的好时代。本来明朝就快不行了,张居正这十年硬生生让明朝回光返照,国库也堆满了,社会也安稳了。

饱满思淫欲,安逸出纨绔。张居正驾鹤西游,才三五年,明神宗就开始跳大神了,据历史记载是酒色伤身,年纪轻轻不到30岁,身子骨就垮了。再就是吵架,吵不过大臣们刚就干脆撂挑子了。

得嘞,朱翊钧在后宫闭关,修炼吃喝嫖赌大法。皇帝整天旷工,大臣们想找皇帝唠唠嗑都见不着,怎么处理国家大事呢?传纸条呗。

就是“万历三大征”中,灭日本丰田秀吉这样的国战,都是靠“传纸条”跟大臣们唠嗑。

  • 明神宗:“小样的,大爷一个纸条灭你10万兵”。

  • 丰田秀吉:“八格牙路,老子还会回来的”,遂吐血而亡。

之前吧,明神宗偶尔还露一脸,后来他想立朱常洵为太子,大臣们却拥护皇长子朱常洛,一扯皮就是15年(吉尼斯最长撕逼记录)。明神宗郁闷了,大爷天下至尊,连这么个屁事都做不了主?

从此明神宗成了王者级的“宅男”,再也没有上过朝,也没接见大臣,更没走出房门一步(宅男祖师爷)。

我就好奇了,那个年代没网游、没岛国小视频,他宅在家里干什么呢?生孩子吗?关键是他的孩子也不多(才18个)。

反正他不上朝,就被大臣们认为是不勤劳、不上进,于是历史上明神宗的名声就臭大街了。尤其是满清篡改后的历史,到处遮遮掩掩,我们都没法研究,究竟万历30年不上朝,这真实内幕是什么?

《明史》中直接就给明神宗,定调调了:明朝,亡于万历。

明神宗不上朝为什么?咱们很好奇,历史大咖郭沫若也很好奇,于是郭大咖就去挖人家明神宗的墓了。明神宗的“定陵”是国家主动挖开的唯一皇帝陵。

郭沫若看到了明神宗的尸骨,于是发现明神宗不上朝,另有隐情。他的左腿长、右腿短,右腿严重蜷曲,可以断定他有严重的腿脚疾病,甚至走路已经不好使。

由于身体疾病无法外出,影响工作,这也情有可原,于是有了万历“离朝不离政”的说法。


尔朱少帅


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公元1573年至公元1620年,共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然而万历帝大部分时间不上班,史学家孟森称这一时期为“醉梦之期”,说万历帝的特点是“怠于临朝,勇于敛财,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与外廷隔绝”。阎崇年在孟森所说的不郊、不庙、不朝的基础上又加上了不见、不批、不讲三个“不”。台湾学者柏杨先生则称万历的统治是一种“断头政治”。

因此对于万历不上朝的猜测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据1958年对其定陵的挖掘与研究表明,万历的右腿有严重的足疾。另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那就是万历与文臣的置气,皇帝的叛逆,一方面因为张居正早年的管束,一方面因为文臣集团在朝政把持上的控制其实是超出了皇帝的想象,万历不得不进行消极抵抗。

除了这些原因以外,从制度上来理解也可以说明朝中枢制度的“自动化”以及太监的批红权方便了皇帝“偷懒”。

明朝的中枢制度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朱元璋废掉了宰相。后来虽然产生了内阁,但内阁大学士不同于唐朝的宰相。大学士只负责内省,理论上并不能直接指挥外省六部。内省和外省出现了永久性的断裂。少数权臣可以绕过这个障碍,但这属于不正常现象,严格来说属于违法乱纪。还有一点就是帝国运转越来越自动化、越来越公文化。明朝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和大学士没有面对面的联系,帝国照样运转。各地公文汇总到内阁,内阁做票拟起草处理意见,司礼监按票拟审阅批红,文件就生效发回。大家都说明朝皇帝懒惰而清朝皇帝勤快,其实这不光是性格问题,更多是制度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明朝太监有批红权,而清朝没有。清朝皇帝如果懒惰,系统就会崩溃掉。


国家人文历史


万历即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从1573年至1620年共48年,他也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应该说,万历亲政之初还是很勤勉的,但在其老师、内阁首辅、万历新政的主要策划人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开始逐步沉湎酒色,从万历十七年元旦后,其以日食为由免去元旦朝贺,此后每年元旦即再不视朝。

之后,万历又因为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之久,闹到最后,他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以致内阁“人滞于官”,“曹署多空”,尽管原有的官僚体系仍在按惯性运转,但整个国家的行政体系已经失去了活力。

表面上看,万历三十年不临朝是因为与文官集团斗气,但背后原因较为复杂。据史书记载,万历好酒色,其17岁时曾因醉酒杖责冯保义子而差点被慈圣太后废掉帝位。万历也好色,其在民间大选嫔妃,曾一天就娶了“九嫔”。据说,万历尚有癖好娈童与吸食阿芙蓉(即鸦片)的陋习。

当然,另外有一种说法是,万历三十年不上朝是因为他患有严重的足疾,出入不便。因此,万历只是不临朝,其处理朝政的主要方式是透过批阅奏疏、发布谕旨来进行。毕竟,其在位期间曾完成了平定哱拜叛乱、援朝战争、平定杨应龙叛变所谓“万历三大征”。

对于万历接近于荒怠朝政的做法,历史学家多给予差评。如史学家赵翼就说,“论者谓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清史学者孟森也说,万历朝乃“醉梦之期”,其“怠于临朝而勇于敛财”。作为明朝享国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庙号“神宗”,实为寓贬于褒,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也。

关于本问题,推荐阅读黄仁宇的名著《万历十五年》。


坑爹史册


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皇帝,但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让人无法琢磨的皇帝,在位四十八年三十年不上朝,可谓奇葩至极!

明朝的早朝制度,每天都上早朝,即便精力充沛的人都无法坚持,别说处在九五之尊的皇帝。除了每日上早朝之外,皇帝还有每月三次的经筵。讲官在前面将儒学相关内容,下面所听人员包括皇帝都凝神静气听着,皇帝还要坐的姿态庄重。这些活动让万历很是头疼。



万历朝皇帝和文官集团矛盾空前绝后,万历和文官对着干,故意消极怠工不上朝,这是万历对于文官臣子不同意废长立幼的一种报复行为。文官集团不同意立朱常洵为太子,万历也不立朱常洛为太子,这样的对抗行为持续了整整十年。


万历皇帝本身也很懒,1586年,二十三岁的万历以身体不适为由停止了早朝和经筵,这一停止就是一年时间。以后这种身体不适奇妙的重复出现,成了万历不上朝的借口。


历史大观园GD


1644年当“闯王”李自成踏马攻入紫禁城之时,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大明王朝就此灭绝!而大明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也落魄的吊死在了紫禁城煤山北面一棵歪脖槐树上!临死之前只有“宦官”王承恩陪伴其左右,而昔日的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东林文士”却无一人伴其左右。

那么历史上所讲概述的“进入资本主义萌芽且工商业兴旺发达的”明末为何会爆发农民起义?为何在与清军作战之时屡屡国库空虚,以致军饷都无从发放,何故?这就要归功于由“资本家”暗中扶植上台的代言人:“东林党!”

至于东林党人为何等上政治舞台,完全是沾了当初拥立皇帝的光,光宗与熹宗皇帝能够登上皇帝宝座,可以说东林党是出了大力的,并且在天启3年之前,东林党的势力遍布朝野,可以说是很特权的一个政治集团。也正是封建社会的这种特权,使得东林党在后世的皇帝面前依旧有恃无恐,万历皇帝对这群道义上武装得天衣无缝的人早已忍无可忍,只不过碍于他们的特权,实在找不到道义上惩治他们的武器,为了避免面对他们时引出一些朝政上的不应有的风波,干脆采取十几年不上朝的方式来应对。所以在我看来万历皇帝不上朝的原因是避开“东林人士”。

而随后的木匠皇帝“天启”登上皇位之后,便开始“整治朝纲”一度派魏忠贤等宦官“大力度打击东林人士”,那么为什么天启皇帝会打击东林人士呢?因为天启看透了他们道貌岸然的本质!不收拾他们,工商业阶层会一直逃税漏税下去,国库会一直空虚;不收拾他们,农业的税赋就会加重,势必导致民不聊生,造成李自成这样的反贼提前起事。可以说,天启表面上“昏聩”无比,其实确实极富远见和谋略,可惜他驾崩得太早了,如果他能再多活上个十多年,或者说在他活着的时候像他先祖朱元璋那样,彻底打击特权阶层,避免他们挟权祸乱国家,彻底把这些特权阶层赶出政治舞台,也许压根儿就不会有后来的清朝。


青衫云史


万历皇帝创造了明朝最后的辉煌,他所面对的时期是明朝最危险的时刻之一,然而他的怠政不朝又和他的政绩看起来相矛盾,是的他就是一个傲娇的皇帝。

\n

{!-- PGC_VIDEO:{"status":0,"thumb_height":360,"neardup_id":4838872298887767802,"vname":"完片.mp4\

lingzisea


说了话老被人怼回来,皇帝说话很不好使,万历帝十分上火。

干不过文官们,就自己罢工,撂挑子不干了。

这搞得文官们急得不行。

可万历就是晾着他们,也不履职;但有个现象跟他爷爷嘉靖帝一样,这么多年,朝廷大权仍旧没有旁落。

万历想立自己的小儿子朱常洵为太子,文官们始终抱起团来反对,万历更是上火,继续罢工;可结果仍然是万历妥协,可见文官可以左右皇帝的决定。

万历当皇帝当得不自在,小时候有张居正管着,大了这帮子文官净给自己添堵。

万历还有身体原因,行动不便,也是不愿意上朝的原因之一。


过去即历史


明朝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体制走向末落的时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历经唐、宋的高度发展走上顶峰以后,也必然走向末落。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了,可惜,因为政治腐败,社会的不稳定,交替出现了农民起义和外族入侵,动乱和落后拉着中国社会倒退了三百年!终于错过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最佳时机。

万历和文臣的斗争,是专制政治走向末落的开始,是一个人说了算、还是大家说了算?这是民主政治的萌芽?万历无法解决这个历史大题目!只能逃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