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保寧之戰:吳三桂差一點兵敗被俘,卻為何能夠反敗為勝?

吳三桂,這是一個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也是一個著名的大漢奸。他本來是明朝末年的山海關守將,深得崇禎皇帝的寵信,甚至被加封為平西伯。後來,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攻破了北京城,崇禎皇帝自殺於現在的景山公園。接著,李自成親自率領大軍殺向了山海關,和吳三桂決一死戰。在最危急的時候,吳三桂選擇了投靠清朝,引清軍入關進入北京城。投敵以後,他依然掌握著一支部隊,三四萬人左右,然後跟隨清軍南下,殺入了西南地區。

四川保寧之戰:吳三桂差一點兵敗被俘,卻為何能夠反敗為勝?

吳三桂

1652年,這是一個不平靜的年度。此時的大西政權已經受到重創,統帥張獻忠被清軍射殺於西充的鳳凰山。義子孫可望繼承了他的位置,並且聯合南明一起抗清。反清勢力在西南地區極為強盛,引起了清廷的恐慌。在這個背景下,清廷迅速派出平西王吳三桂、四川巡撫李國英、漢軍鑲藍旗將領李國翰等人,率領川陝邊區的清軍入川平亂。清軍勢如破竹,迅速佔領了四川的大片地區。孫可望極其憤怒,派出撫南王劉文秀率領5萬人向清軍發起反攻。

劉文秀,陝西延安人,出身貧苦,很早就投靠了張獻忠。他因為驍勇善戰,深得張獻忠的喜愛,並且成為了張獻忠的義子,和孫可望、李定國、艾能奇齊名,這四個人被稱為大西四將軍。接到孫可望的命令後,他率領5萬大軍迅速北上,屢戰屢勝,前後殲敵數萬人。很快,清軍敗退到了位於川北的保寧城,幾乎丟掉了除保寧以外的所有四川城池。保寧城,大致位於現在的四川閬中,已經是清軍在四川最後的屏障。失去保寧,就失去了整個四川。

四川保寧之戰:吳三桂差一點兵敗被俘,卻為何能夠反敗為勝?

李自成

此時的吳三桂和李國英都已經絕望了,他們準備率部撤退到陝南,尋機再攻入四川。但是在四川巡按郝浴的堅持下,吳三桂等人不情不願地留了下來。清軍很快開始修補城牆,建造工事,準備隨時迎擊前來攻城的敵軍。劉文秀則在當年的10月,率領5萬大軍包圍了保寧城。他的部隊大多由大西軍改編而成,還有8000多人是南明軍隊,由大將張先璧指揮。至於城內的守軍,目測不少於3萬人,以吳三桂的部隊為主。清軍雖然損失很大,但是主力尚存。

保寧城在現在的閬中境內,它三面環水,周十二里三百三十步,呈正方形的形狀。城高11.7米,上寬5米,下闊11.7米,開四門,東曰望瀛、南曰迎薰、西曰瞻嶽、北曰拱極,外有寬十米、深五米的城壕。可以說,這是一座堅城,易守難攻。敵我雙方的兵力相差也不大,如果執意攻城,至少要準備敵軍兩倍以上的兵力吧。劉文秀麾下的名將王復臣多謀善戰,他建議圍而不攻,等待援軍到來,再合力攻城。或者以主力攻城,但是給清軍留下一條退路。

四川保寧之戰:吳三桂差一點兵敗被俘,卻為何能夠反敗為勝?

張獻忠

王復臣的本意是,集結好絕對優勢的兵力再攻打保寧,或者迫使清軍逃回陝南,在清軍逃跑的路上發起攻擊。無論是哪一種方案,進攻方的勝算都比較大。但是呢,劉文秀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開始膨脹起來。在他的眼裡,清軍不堪一擊,我隨手就能攻克保寧。很快,劉文秀率部對守軍發起了進攻。他親率主力攻打城北,同時派出部分官兵去截斷清軍退往陝南的道路。清軍沒了退路,只能背水一戰,拼死反擊劉文秀的部隊。雙方激戰數日,難解難分。

城內的守軍很快傷亡過半,劉文秀的部隊連續幾次都差點攻上了城牆。據說吳三桂開始哀嘆,說自己戎馬一生,要命絕於此彈丸之地了。清軍將所有的旗幟都換成了八旗軍的軍旗,以鼓舞士氣。但是劉文秀不為所動,甚至加緊了對保寧的攻勢。此時的守軍已經撐不住了,保寧最多在一天之內就會被攻克。就在這個時候,心如死灰的吳三桂經過多日的觀察,終於發現了進攻方的一個缺陷,算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氣色也開始好了起來,並且很快反敗為勝。

四川保寧之戰:吳三桂差一點兵敗被俘,卻為何能夠反敗為勝?

孫可望

吳三桂的意外發現就是,進攻方的部隊良莠不齊,尤其是張先璧的8000明軍,其戰鬥力最為差勁。經過商量,他決定去賭一把:吳三桂率領麾下最善戰的官兵突然打開了一個城門,攻入了張先璧的軍營,巡撫李國英等人則率領老弱病殘繼續守城。張先璧猝不及防,所部迅速被清軍擊潰,敗軍狼狽逃竄,甚至衝亂了友軍的陣型。劉文秀的其他部隊因此陷入了混亂,在清軍的猛攻下全線潰退。其中王復臣的部隊被亂軍衝散,王復臣不願意被俘,自刎於江邊。

此時的劉文秀無可奈何,只能下令全軍撤退。誰能料到,張先璧的弟弟張先軫在撤退中竟然砍斷了浮橋,以讓自己的部隊能夠先撤走。大批官兵因此無法過江,要麼被清軍砍死,要麼落水被淹死。卻說清軍追擊了一段距離,擔心劉文秀率部反撲,不敢繼續前進,於是撤軍回到了保寧。劉文秀脫險以後,收容殘兵敗將,這才發現5萬大軍只逃回來不到2萬人。將軍王復臣、總兵姚之貞、張先軫、王繼業、楊春普等人在內的3萬多官兵,永遠地倒在了保寧城下。

四川保寧之戰:吳三桂差一點兵敗被俘,卻為何能夠反敗為勝?

保寧古城

另外,劉文秀還損失了2000多匹騾馬和3頭戰象,甚至連撫南王的王印都被清軍繳獲了。當然,清軍也損失慘重,尤其是吳三桂的部隊損失超過了一半。事後,劉文秀率領殘兵敗將回到了貴州,怒氣沖天的孫可望立刻收回了他的兵權。此後,劉文秀來到昆明,一直無所事事,鬱鬱寡歡。至於豬隊友張先壁,他的弟弟張先軫因為戰死逃過了懲罰,他則被孫可望派人亂棍打死。清軍因為損失太大,吳三桂帶著殘兵敗將回到了漢中,逐漸恢復其士氣和元氣。

據說,吳三桂在反敗為勝以後,長長地呼出了一口氣。他感慨道:戎馬一生,從未遇到過如此強悍的敵人,也從未遇到過如此危險的境遇。這次算得上是死裡逃生,看來孤王命不該絕於此地,必有後福。總結吳三桂的一生,最驚險的莫過於以下幾次戰事:少年吳三桂率領幾十人,於戰場上救父。明朝覆滅後,吳三桂在山海關和李自成決一死戰。吳三桂率部進入雲南,在磨盤山被李定國伏擊。吳三桂率部進入川北,被劉文秀包圍於保寧城,差點兵敗被俘。

四川保寧之戰:吳三桂差一點兵敗被俘,卻為何能夠反敗為勝?

明末風雲圖

後來,吳三桂恢復了元氣以後,再次揮師殺入了大西南。他先後殲滅了孫可望還有南明的主力,將南明的殘兵敗將和永曆皇帝趕到了緬甸境內。孫可望選擇了投靠清軍,劉文秀則在清軍殺來之前,先後受到孫可望和李定國的猜疑,鬱郁而死。再後來,已經逃到緬甸的永曆皇帝被吳三桂活捉,死於昆明城外。李定國復國無望,病逝於緬甸的叢林之中。至於劉文秀的兒子,還有李定國的兒子,在他們的父輩去世以後,先後投靠了清朝,成為了大清的子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