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肿瘤患者需要忌食“发物”,真的必要吗?

说起“发物”,忽然想起一句歌词:“不要疯狂的迷恋我,我只是个传说。”

确实,"发物"究竟为何物,可能大家都不清楚,但是关于它的传说却在民间一直流传,经久不衰。那么,"发物"在医学上究竟有没有确切的定义,都包括了哪些内容,肿瘤患者真的需要忌食吗?

都说肿瘤患者需要忌食“发物”,真的必要吗?

今天就聊一聊这个话题。

在中医典籍里,对疾病饮食禁忌的说法较多,《本草纲目》就记载:“凡服药, 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鲋、 腥臊陈臭诸物;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姜、诸果、诸滑滞之物。”

而“发物”两个字明确提出,是源自明代刊印的《普济方》,虽然提出了这个词,但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定义,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种类和范围,所以“发物”都包含了哪些内容,基本上都是在民间口口相传,各种说法、各种版本。

浙江医院中医内科路晨雯中医师把发物总结为6大类,大概包括:1.食用菌类: 过食容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2.海腥类:属性大多偏寒而腥,容易诱发过敏性疾病; 3.蔬菜类:黄瓜、鱼腥草等甘寒属性蔬菜,脾胃虚寒者要少食; 温辛之性的蔬菜,阴虚火旺、疮疡等患者少食;4.果品类:西瓜、梨等甘寒类水果,脾胃虚寒应少食; 荔枝、桂圆等温辛之类,体质热性患者少食;5.禽畜类:羊肉、狗肉等以甘温为主,一些热性疾病或皮肤疮疡肿毒忌讳;6.豆类:消化功能不良、脾虚、 腹泻的人群不宜多食。

都说肿瘤患者需要忌食“发物”,真的必要吗?

民间相传的“发物”,一般是指能动风生痰、发毒助火的食物,因为体质或疾病的不同,进食这些食物后可能引会起阴阳平衡失调,诱发旧病, 加重新病,比如:无鳞的鱼、海鲜、虾、蟹、羊肉、狗肉等。

可以看出,"发物"是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食物“寒热温凉”的属性,提出的一个宽泛概念。

而在现代医学里,并没有"发物"的说法,如果一定要对号入座的话,有学者认为可能有以下三种:一是动物性食物可能含有某些激素成分,若超过生理剂量,可引起皮肤感染扩散、溃疡出血等;二是某些食物所含的异体蛋白,容易成为过敏源,导致过敏性疾病,如蛋、奶、鱼、虾、蟹会引起或加重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等,豆腐乳有时也会引起哮喘病复发:三是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如白酒、辣椒、葱、姜、蒜等,可能会引起炎症扩散,伤口难愈等。

都说肿瘤患者需要忌食“发物”,真的必要吗?

回到题目中,肿瘤患者应该忌食“发物”吗?

我们都知道,肿瘤本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名词,是一大类恶性疾病的统称,并不能和中医理论里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的疾病的属性直接关联。比如:同样是肺癌,在中医辨证里,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象、脉象,辨出是虚症还是实症,是寒症还是热症,然后根据辨证的结果处方用药,饮食禁忌里,也会遵循这一规律。

在肿瘤术后或化疗后,中医辨证大多属于气血两虚,在饮食方面,会建议减少寒凉食物的摄入,防止伤及脾胃。

而对于晚期没有手术机会的患者,如果辨证属于实症、热症,会建议减少甘温属性的食物,比如羊肉、狗肉等。如果辨证属于虚实夹杂,饮食方面除了海腥食品、寒凉属性的蔬菜以外,有时一些牛羊肉等也可能被列入禁忌范围。

都说肿瘤患者需要忌食“发物”,真的必要吗?

事实上,肿瘤患者是否应该避免一些"食物",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禁忌名单,也没有证据表明某些食物会加重肿瘤患者的病情、诱发癌细胞扩散等,反倒是过分强调饮食禁忌,会使一些患者营养摄入不均衡,加重营养不良的状态。

有数据表明,在我国,胃癌、结肠癌和胰腺癌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可高达70%至80%,并且有大约22%的病人是直接死于营养不良。 2017年8月1日,国家卫计委曾发布了《恶性肿瘤患者膳食指导》,该项标准规定了成人恶性肿瘤患者的膳食指导原则,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量、食物选择等,就是为了避免因为营养缺乏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或死亡。

都说肿瘤患者需要忌食“发物”,真的必要吗?

所以,肿物患者的饮食并没有绝对禁忌,只是在患病过程中,因为患者身体状况不同,饮食也应该有所选择,但这些都不会影响肿瘤疾病本身,也不会诱发加重癌症病情,不能因为一些民间"发物"的说法,过分限制肿瘤患者的饮食种类,一个良好、均衡的营养状态比任何饮食禁忌都重要。

【参考文献】

1.吴 竟. 要忌口还是要多补?“发物"到底怎么吃才对?. 《健康人生》 2018年6期 50页

2. 姚庆华 . 肿瘤患者能吃“发物”吗?.《健康博览》 2019年1期 56-57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