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告訴你,離婚不是失敗,是美好下半生的開始

人到中年的女人有三怕:一怕父母生病;二怕孩子叛逆;三怕丈夫出軌。父母生病,是生命的自然規律;孩子叛逆,是成長過程中的煩惱;而丈夫出軌,對人到中年的妻子來說,就像得了一場大病。

我有一位同事,丈夫婚內出軌,她不吵也不鬧,周圍的人都以為她不知道,沒有人敢問她。但是兩年後,她還是離婚了,人瘦了一圈。

她真的不知道丈夫出軌嗎?知道,她只是不想離婚,她怕成為別人眼中的失敗者。

當今社會,離婚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國家民政局數據顯示,2018年離結比是38%,就是說有100對夫妻登記結婚,同時就有38對夫妻登記離婚。

離婚只是與錯誤的婚姻告別,並不意味著人生的失敗。美國教育學博士布魯斯·費希爾和心理學博士羅伯特·艾伯蒂,在《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一書中,就闡述了分手後如何擺脫消極情緒,如何重建自我的19個步驟。

全書有二十章,從人的成長過程和心理角度分析了:離婚的原因;離婚後的情緒;以及原生家庭對婚姻的負面影響。指導離婚人士如何重建自我,提升自我價值感,重新面對生活。

《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不僅適合離婚人群,也適合未婚和已婚人群,因為我們只有具備獨立面對生活的能力,才能在單身和婚姻之間做出選擇。

心理學家告訴你,離婚不是失敗,是美好下半生的開始


一、 為什麼會分手

  • 想要通過婚姻找到幸福

有些人結婚的理由就是錯的,比如:為了避免孤單;為了逃離原生家庭;迫於父母的壓力;認為不結婚就是失敗者;奉子成婚;“墜入愛河”等。

抱著這些目的結婚的人,都有一個共性,就是認為婚姻能夠帶來幸福。他們容易將結婚對象理想化,然後愛上理想化的對方,而不是真實的對方。婚後才發現,對方沒有達到心目中的理想狀態。於是,幻想破滅了,婚姻也難以維持。

比如,李敖與胡因夢的婚姻,結婚前,李敖是胡因夢心中的多情才子,胡因夢是李敖心中的絕世美人,

婚後,胡因夢在李敖心目中的美麗形象大打折扣,而李敖在胡因夢的心目中也變成了暴君。兩個人經常為了生活瑣事吵架,他們的婚姻只維持了115天。他們因為不瞭解而結婚,因為了解而離婚。

愛情能持續多久?美國康奈爾大學用3年時間,調查了5000對夫婦,得出過結論:男女之間產生的愛情,只能保持18-30個月,過了這段時間,就不再有手心出汗、臉紅心跳的感覺。

所以,婚姻和幸福之間沒有決定性的關係。有些人結婚,只是為了填補內心感情的缺失,將對方視為自己的另一半,想要通過婚姻找到幸福。這種觀念就是錯的,為離婚埋下了隱患。

心理學家告訴你,離婚不是失敗,是美好下半生的開始


  • 第三者插足

現實生活中因為第三者插足而離婚的太多了,數據顯示,有50%的夫妻離婚是因為第三者插足。婚內出軌、第三者插足當然是不道德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夫妻雙方的愛情關係就有裂縫,第三者通過這一裂縫輕易地介入他人的婚姻,插足成功

比如,英國查爾斯王子與戴安娜的婚姻,查爾斯迫於壓力而結婚,他們的婚姻,表面看很完美,戴安娜符合王妃的所有條件。

但是,查爾斯與戴安娜在精神上難以達成一致,興趣、愛好方面都不認同,雙方無法溝通交流。婚後幾年,查爾斯與初戀情人卡米拉舊情復燃,卡米拉沒有戴安娜年輕漂亮,但她最懂得查爾斯的心。最終,查爾斯與戴安娜以離婚收場。

心理學家告訴你,離婚不是失敗,是美好下半生的開始


  • 雙方經歷了各自的成長,原本的愛情關係被打破。

婚姻就像一座橋樑,男女雙方是橋樑的根基,共同在風雨中承擔起橋樑的重量。如果兩個根基或者一個根基發生了改變,無法承載橋樑的壓力,橋樑就會坍塌。作為根基的人之所以會發生變化,有各種原因,比如:個人成長、態度變化、疾病等。

如果兩個人都沒有發生變化,都不成長,那麼婚姻也不會出現裂痕,也會穩固,但是,這種生活方式並不科學、不健康。如果兩個人共同成長,婚姻也會穩定,比如錢鍾書和楊絳的婚姻。

如果一方在不斷成長,而另一方跟不上對方的節奏,差距就會越來越大,雙方在思想、認知上就會產生分歧,裂痕越來越大,最後婚姻不得不解體。

比如,馬伊琍和文章離婚,兩人一別兩寬,各生歡喜。有人說是馬伊琍太強勢,有人說是馬伊琍對文章出軌一直耿耿於懷。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馬伊琍一直在成長,她憑藉《我的前半生》奪冠時的獲獎感言,打動了無數觀眾。

而文章在出軌後這幾年一蹶不振,並沒有出色的作品,沒有努力去提高自己,兩個人的分歧越來越大,難以溝通造成的。

心理學家告訴你,離婚不是失敗,是美好下半生的開始


二、如何擺脫分手後的消極情緒

成年人的分手一瞬間塵埃落定,一轉身又心如刀絞,許多人都面臨各種消極情緒:恐懼、悲傷、憤怒。

  • 恐懼

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產生過恐懼,適度的恐懼並不是壞事。比如,過馬路時,我們恐懼會被汽車傷害,就會遵守交通規則,來保護自身的安全。

分手後恐懼的原因多種多樣:害怕被別人看作失敗者;害怕未知的將來;害怕改變;害怕失去孩子等。

有些人為了消除分手後的恐懼心理,會去冒險,比如攀巖、危險駕駛,把自己置身於更危險的恐懼中,想以此來消除分手之後的恐懼。但這些極端的方法並不可取,我們應該面對、解決恐懼。

消除恐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發現、感受、征服。我們可以用冥想的方法來放鬆自己,靜下心來做深呼吸,獨自思考:恐懼的根源是什麼?恐懼會造成生命危險嗎?只有通過放鬆和理性的思考過後,才能克服恐懼。

  • 悲傷

悲傷是分手後典型的消極情緒,悲傷通常有幾種表現:總是感嘆自己的處境,排斥他人的親近;不能入睡;茶不思,飯不想;總是嘆氣;抑鬱,悲傷的極致是自殺,不想活下去了。

悲傷時,想哭就哭,想叫就叫,不要壓抑自己,將悲傷發洩出來,只要不是破壞性行為就可以。如果你壓抑自己,不釋放你的悲傷情緒,你就會生莫名奇妙地生病,頭痛、腸炎、關節炎跟著就來了。

化解悲傷最好的結果,是接受分手的事實,與過去告別,不再為從前的關係浪費感情。

心理學家告訴你,離婚不是失敗,是美好下半生的開始


  • 憤怒

許多人在分手時,都會有憤怒的情緒,適當的憤怒,可以表達真實的感受。但過激的憤怒,會傷害自己和別人,這種過激的憤怒,是由童年憤怒引起的。

童年憤怒,是指童年時期,孩子沒有學會正確地表達憤怒,憤怒時受到壓抑和懲罰,沒有通過健康的方式宣洩出來,在心裡積累了大量的憤怒。

成年以後,童年積累的憤怒就像炸藥,一點小事就會引起過激行為。比如,有的人在離婚時,會開車撞人或者持刀砍人,用攻擊性、暴力的方式宣洩憤怒,這些都是因為童年憤怒引起的。

憤怒是人性的一部分,表達憤怒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要通過健康地方式表達出來,通常有三個階段:接受、表達、寬恕。

我們可以用幽默的語言、各種形式的運動、打電話等方式來表達憤怒。我們可以說出自己的感受:我很生氣;我強烈反對;我不能接受。注意:不要諷刺挖苦;不要辱罵;不要有敵意;不要動手打人。

憤怒最好的結果是學會寬恕和忘記,只有寬恕別人,才會寬恕自己,減少自己的憤怒。

心理學家告訴你,離婚不是失敗,是美好下半生的開始


三、分手後,重建自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 擺脫原生家庭中的負面影響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影響,這些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負面的影響會造成壓力、創傷、留下心理隱患,產生適應性行為。

適應性行為,就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對愛和關注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心理需求被忽視,為了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人就會產生各種不健康的適應方式。比如:過度負責;完美主義;取悅他人等。童年的經歷越是被壓抑,創傷越多,適應性行為就越嚴重。

例如,家中的長姐,從小就幫著父母照顧弟弟妹妹,做家務。但這並不是她樂意做的事情,她只有通過做這些事情,來獲得父母的承認、關注和愛。在這種環境下,她就產生了過度負責的適應性行為。

結婚後,過度負責的妻子大事小事樣樣操心,時間一長,妻子就會對丈夫心生怨恨,而丈夫也會怨恨妻子不懂得享受快樂。

在這種婚姻狀態中,過度負責的妻子會感到疲憊,厭倦這種不公平的關係,想結束這段婚姻。而不負責任的丈夫會怨恨妻子阻礙了自己的自由,會變得叛逆、鬱悶、憤怒,想要逃離令人窒息的婚姻。

發生適應性行為的根本原因是恐懼,恐懼被拒絕,被拋棄,被批評。擁有適應性行為的人,她們內心都有內在批判的聲音,這種聲音類似於原生家庭中父母的責備、警告。

所以,要擺脫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我們就要正確應對內在批評的聲音,做到:理解、傾聽、講和。當我們與內在批評的聲音講和後,也就是與“內心的父母”講和。

心理學家告訴你,離婚不是失敗,是美好下半生的開始


  • 提升自我價值感

自我價值感,也稱作自我概念和自尊,簡單地說就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以及你對自己價值的評估。

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有自卑情節,心理學家認為,自我價值感有50%是天生的,50%是後天養成的。當婚姻結束時,大多數人的自我價值感會降到歷史最低點。心理學家給出了11個步驟,讓離婚人士獲得更高水平的自尊。

1、 你必須下定決心要改變。2、 改變你看待自己的方式。3、 在別人面前把自己的優點說出來。4、 審視與他人的關係,改掉自己的破壞性模式,養成新自我。5、 從腦海裡根除那些負面的自我概念。6、 紙條上寫下自己的優點,貼在家裡顯眼的地方。7、 傾聽來自他人的正面評價。8、 在自己的行為方面做出一項具體的改變。9、 多一些擁抱。10、 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交流。11、 選擇進行心理治療,增強自我概念。

提升自我價值感並不是自大,也不是自負,而是愛自己的表現。

心理學家告訴你,離婚不是失敗,是美好下半生的開始

  • 學會無條件地愛自己

如果童年時期沒有被愛,就很難做到愛自己。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沒有得到足夠多的無條件的愛。許多情感上的問題,都是因為成長過程中,缺乏愛和被愛造成的,解決問題的核心就是彌補愛的缺失。

當別人對我們的愛是有條件時,我們學會的愛也是有條件的。而成熟的愛是無條件的愛,也就是沒有功利性的愛。

我們要學會的是無條件地愛自己,愛別人,即愛自己本來的樣子,愛別人本來的樣子。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曾說:

你一旦學會接受自己本來的面貌,就能夠成才,改變並且更像你想象成為的那個人。如果你不接受自己的某個部分,你就很難做到改變這一部分。

無條件愛自己並不是自私的表現,也不是以自我為中心,而是相信自己能夠通過努力,可以變得更好的一種思維模式,是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中,提出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如何做到無條件愛自己?首先,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們都是凡人,都不夠完美,只要不在內心排斥自己,接受自己不夠好的方面,即使自己看起來不好也沒有關係。

其次,是花時間做一些讓自己感覺良好的事情。當有人關心、體貼我們時,我們會感覺到愛。如果我們自己為自己做一些愉快、體貼的事,就是在愛自己。

心理學家告訴你,離婚不是失敗,是美好下半生的開始


當我們放下了消極情緒,提升自我價值感,重新愛上自己後,我們就擁有了兩種自由:選擇的自由和做自己的自由。

選擇的自由,是過快樂的單身生活,還是快樂地投入到新的戀情,都可以自由的選擇。

做自己的自由,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都有未被滿足的要求。這些沒有滿足的要求,會成為我們的障礙,阻擋我們成長。如果我們能夠放下這些未被滿足的需求,就能繞過這些障礙,獲得自由,做真正的自己。

人生只有一次前半生的機會,也只有一次下半生的機會。《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告訴我們,離婚不是人生的失敗,是自我重建的開始。

離婚了,就與過去告別,將分手作為美好下半生的起點,相信自己,分手後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