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简直快被气疯,家长到底怎么做才好?

我是一名健康管理师,也是一位二胎妈妈,曾经在武警总医院、宝宝树任职,一直专注母婴健康、育儿知识的科普。如果您在孕期、产后或者育儿方面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问我,我会真诚为您解答。期待您的关注!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你可能正在经历这种困扰——随着孩子年龄一起增长的,除了个头,就是脾气。在这个问题上,相信很多家长都有共鸣。

你是不是感觉孩子心情好的时候,真的就跟天使一般可爱,然而情绪一来,就如同魔鬼,令你不知所措?跟他好好讲道理,他不听,大吼大叫甚至拿着衣架恐吓都无济于事?

正如卢梭所说:“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式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那么,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真的就无能为力、任其发展吗?其实不然。我们最应该做的应该是去了解孩子负面情绪背后的一些心理,否则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只会愈发头疼。

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简直快被气疯,家长到底怎么做才好?

1、 父母首先别再误解孩子的负面情绪了,要学着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心理原因

(1)不要认为孩子表达负面情绪就是坏性格

“我的宝宝脾气很急,我跟她爸脾气都还好啊,她怎么会是这样的性格”“他脾气很大,性格犟,完全没法劝”“这孩子就是天生的急脾气”……不少家长都曾这样定义过自己的孩子,包括我家女儿,也总被身边的人这样“贴标签”,孩子们其实真的很冤,就因为不会恰当表达负面情绪而哭闹、发脾气,就被冠上了“坏性格”的头衔。

(2)不要认为孩子表达负面情绪就是父母的失败

很多父母包括我也曾经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不会教育孩子,是不是育儿书看得太少,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就那么不听话、不听劝,软硬兼施都搞不定?有时候感觉教育孩子真是太有挫败感了。

其实这只是一种悲观的看法、一种误区,我们必须去正视孩子的负面情绪,而不是一味责怪孩子或者责怪自己。

儿童心理学博士陈忻说:“情绪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会因为你不喜欢它消失了;情绪还是一种主观体验,我们只能体验它,疏导它,而不可能想把它压制住就能压制住。”

(3)不要过度保护孩子,千方百计取悦孩子

很多家长见不得孩子哭闹,见不得孩子任何负面情绪,这种心情也能理解,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幸福快乐,所以竭尽所能把最好的给孩子。然而现实是,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必然会经历一些不快乐甚至伤感的情形,比如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和同学闹矛盾了,又或者是输了篮球比赛。

面对这些情形,我们不应该回避,也不应该过度保护孩子,而应该学会抓住孩子这些不快乐的瞬间,帮助孩子认识和排解情绪。如果我们千方百计去取悦孩子,比如当孩子比赛输了,父母会安慰孩子:“没事,下次努力一定能赢,走吧,我们去吃一顿好的”,那么,孩子就来不及体验失败的情绪了,也不可能去思考总结下一步该如何做才能赢得比赛,也不可能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批评自己而不是别人,更无法懂得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冲突。

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简直快被气疯,家长到底怎么做才好?

2、 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

(1)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孩子遇到不高兴、不开心的事情,通常会直接表现出脸红、哭闹、挥拳头或者直接倒地打滚,而父母往往看到孩子表现得很“不听话”,也会非常生气。其实,这个时候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帮助小朋友慢慢了解、认识这种情绪,而不是责备孩子不懂事。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这种情绪就是生气,而生气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我们要慢慢帮助孩子学习用其他方式,比如用语言表达或者用合适的行为表达

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我们可以给他看一些介绍情绪的绘本,小朋友适合直观的学习方法,比如看到绘本上的小朋友生气时是什么表情,后来小朋友不生气了,中间又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学习和认识了生气这种情绪。

3岁以上的孩子,因为可以比较自如地进行语言表达了,我们可以逐步鼓励孩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当然最初,可能孩子对于这种情绪的描述非常模糊和不确定,但我们可以帮助他用语言去描述,这样可以让孩子比较快地从不安的状态中恢复平静。

比如儿童心理专家陈忻就曾讲述自己如何引导孩子描述情绪,她写道:

“我的孩子3~5岁时,我们准备了一个本子,让孩子把当天印象深刻的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都记录下来,可以我写,也可以他们写,还可以画。我们会回顾发生了什么事情,问孩子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分析那是怎样的情绪,后来有没有感受好了点儿,为什么,或者我们是怎么做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是记录,对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不做评判。”

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简直快被气疯,家长到底怎么做才好?

(2)认同孩子的情绪

所谓认同孩子的情绪,就是我们要怀有一颗同理心认同不仅仅是接纳和包容,还包括对孩子情绪的理解,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情绪的合理性,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平复情绪,还能让这个问题不会继续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有一次,我3岁的女儿刚洗完澡,本来准备穿衣服了,但她始终不愿出澡盆,非常不合作,大叫着:“我还要洗!我还要洗!我不起来!我不起来!”在我们大人看来,孩子这种行为明显就是胡闹嘛!这怎么行呢?不能让她这么无理取闹,必须赶紧起来穿衣服、上床睡觉!这个时候,有的家长可能一开始会讲讲道理,比如我婆婆就是,“不能再洗啦,你身上都已经干净了,已经到了上床睡觉的时间了”,但小姑娘显然听不进去。有的家长可能会非常生气,直接吼道:“你给我起来,瞎闹啥呢?赶紧穿衣服!”在他们看来,孩子这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所以大人必须通过强硬的手段来摆平,然而效果却微乎其微。还有的家长直接拿出玩具,想着分散下孩子的注意力,结果还是没搞定,另外还有的家长直接心软妥协了,好吧好吧,再洗5分钟吧,可没想到孩子洗完5分钟还要洗,怎么办呢?

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认同孩子的情绪,比如对于我女儿的不合作,我会想她为什么会突然这样呢?难道是因为洗澡好玩,可以玩水?于是,我就问女儿:“妞妞,洗澡是不是很好玩呀?可以玩水,还可以玩小鸭子,是不是呀?”女儿一听,连连点头,立刻不哭了。然后我又说:“我们不让你洗澡了,你是不是不开心啦?”女儿回答是的,我接着说:“可是每次洗澡洗太多遍,对皮肤不好哟!妞妞的皮肤会变得越来越干,我们明天再洗好不好?明天还可以玩水、玩鸭子哦!”这下,女儿很快就不再哭闹了,因为我说中了她的心事。

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简直快被气疯,家长到底怎么做才好?

(3)让孩子学会恰当表达情绪

我们理解并认同孩子的情绪,是在告诉孩子们一件事,那就是不管你现在高兴还是不高兴,生气还是不生气,我们都能理解。

儿童心理学博士陈忻说过,“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不过表达情绪的行为却有好坏之分。我们有三个原则: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损坏财物。”

那么,尽管情绪确实不分好坏,但如果我们表达不当那就有好坏的区别了。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如何恰当地表达情绪、管理好情绪。

研究认为,情绪表达是后天习得的,学习适当地调节疏导情绪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幼儿来说,他们需要学习行为的界限,怎么表达情绪是恰当的。如果不能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就不能很好地学会管理情绪,更有可能产生各种行为问题。

有的家长不仅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如哭闹、摔东西、推别的小朋友等行为都统统接纳包容,甚至连家长自己也控制不好的情绪,比如当孩子之间发生的一点小冲突,家长会采用暴力行为去干涉;当孩子发脾气了,家长拿着衣架、棍子就开始恐吓、吓唬孩子;当孩子做错一件事,家长就是“劈头盖脸”一顿骂,所以孩子会认为这样表达情绪、宣泄情绪是对的,看爸爸妈妈也是这样做的,这样做肯定是对的。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思考一下,如何宣泄情绪是既不会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也不会损坏物品。比如可以我们可以用语言讲出来,可以画画,可以想象自己头上在冒烟,等等。美国的幼儿园就很重视孩子们的感受以及如何教育孩子们恰当地表达情绪,对于2~3岁的孩子会在墙上贴各种表情的图片,以及怎么表达情绪。比如深呼吸、把手放在肚子上等等,可以让生气的自己慢慢平静下来。等孩子稍微大一些,他们还会继续接受这方面的训练,比如通过讲故事,或者让孩子们写和画出自己的情绪,并想象如何让这种情绪平静下来。

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简直快被气疯,家长到底怎么做才好?

(4)启发孩子思考,通过解决问题疏导情绪

说到孩子发脾气,各种各样的情形都有可能发生,不一定就正好是育儿书所提到的情况,有的时候我们急需解决问题才能化解孩子的负面情绪。但是,如果每次都靠大人去摆平一些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孩子们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你的做法也不一定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所以,我们需要慢慢引导孩子去思考如何才能解决问题,并化解这种负面情绪

比如,我女儿和她的小伙伴弯弯有一次发生了激烈争吵,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我正在书房敲字,只听她们俩在客厅吵了起来,还伴随着一阵哭声,我连忙跑出来问怎么了,原来两个小姐妹正在抢一只粉色的小兔子玩偶。这只兔子玩偶是我家女儿的,但她平时其实很少玩,不过弯弯看到这种小兔子非常喜欢,于是就想一直拿着玩甚至想带回家玩。显然,女儿这个年纪已经有了主权意识,即使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但因为是自己的,也不会允许其他小朋友一直玩甚至带回家。

其实,我当时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不过我灵机一动,突然想到,如果我劝两个小朋友不抢、不闹、不哭肯定是不行的,那么就当时的情况,最应该先想想如何让两个孩子都可以满意。于是就跟我女儿说:“ 妈妈知道你是因为弯弯姐姐抢了你的兔子,所以你生气了,对吧?”女儿听了连连点头,然后我又说:“但是弯弯姐姐是不是你的好朋友呢?弯弯姐姐她也很喜欢这种兔子,怎么办呢?”女儿一听若有所思,不再大哭大闹,也放下手中的兔子,接着开口说道:“那好吧,我就给她玩一会儿吧!就玩一分钟。”因为我知道弯弯那边肯定不会同意,毕竟她是太喜欢这只兔子了。于是,我又说:“妞妞真懂事。不过,妈妈知道妞妞其实不喜欢粉色的,你喜欢黄色对不对?我们要不把粉色兔子给弯弯姐姐带回家玩,明天让她还给你就好了。”这个时候,另一边的弯弯也连忙点头,开心地说:“我明天就还给妞妞妹妹,好不好?”果然,两个孩子很快就达成了“协议”,没有再争吵、打架了。

这个事情也说明,3岁以上的孩子其实是完全可以自己去解决一些冲突的,从而化解负面情绪,他们很多时候之所以不会,是因为大人没有去引导他们

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简直快被气疯,家长到底怎么做才好?

我是一名健康管理师,也是一位二胎妈妈,曾经在武警总医院、宝宝树任职,一直专注母婴健康、育儿知识的科普。如果您在孕期、产后或者育儿方面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问我,我会真诚为您解答。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