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無罪 懷璧其罪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個典故出自《左傳》,其基本意思是,一個人本沒有罪,因為身藏璧玉而獲罪。在春秋以前,玉器的使用是有嚴格的等級制度的,普通百姓不能私藏寶玉,如果一個普通百姓身上帶了一塊作為禮器的璧玉,那就可以推斷他非搶即盜。由此引申,比喻一個人因為有才能、有理想、有德行而無端受到加害。

虞國是春秋時期一個很小的姬姓諸侯,與周天子的同宗,地位很高。

虞國公的弟弟虞叔有一塊美玉,虞國公聽說之後,就向弟弟索取,想據為己有。可是,虞叔自己也很喜歡那塊美玉,捨不得,就沒有獻出去。

可是,過了不久虞叔就後悔了,他說:“周朝有句諺語:‘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我留著這塊美玉有什麼用,難道留著它招災惹禍嗎?”於是就把那塊玉獻給了哥哥虞國公。

在我們今天看來,虞叔的做法很聰明,一塊玉無論多麼完美,總歸是身外之物,與其留著惹事,不如把它送出去。

匹夫無罪 懷璧其罪

可是,那位虞國公有點不夠檔次,人品極其貪婪,總是看著別人的東西好,覺得什麼好東西都該歸他才合適。虞國公得到了的虞叔的美玉,又看中了虞叔的寶劍,讓虞叔把寶劍也送給他。

雖然,虞國公是一國之君,又是哥哥,春秋時代還沒有完全喪失長幼尊卑的禮制,但是,兄友才能弟恭,像虞國公這樣貪得無厭,欲壑難平,一點沒有哥哥的樣子,更沒有君主的風度,虞叔也就很難再把哥哥,不把他當哥哥,也就不能維持君臣關係了。虞叔憤憤不平地說:“你如此貪得無厭了,今天要寶玉,明天要寶劍,早晚有一天會直接要了我的性命,我還是先下手為強吧。”於是虞叔就起兵政變,把虞國公趕出了都城。

虞國公因為自己貪得無厭把君主的位子給弄沒了,估計那塊玉也被虞叔拿回去了,實在是很不划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領導的不能太不開眼,大糞車從旁邊過去都要嚐嚐鹹淡,很容易引起腸胃不適,把下邊人都逼急了,後果也會很嚴重。

匹夫無罪 懷璧其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