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得罪皇帝,皇帝:只配收破烂!大臣:我奉旨收破烂!顾客盈门

导语:大臣得罪皇帝,皇帝:只配收破烂!大臣:我奉旨收破烂!顾客盈门

清朝一直存在满人至上的局面,早在皇太极时期,满人就已经把汉人当成奴隶。乾隆前都是拿汉人开刀摄威,汉臣地位永远受到排挤。

1695年,杭世骏出生在杭州一户贫寒人家,虽然家境不好,但是杭世骏很好学,家中藏书很多,就连睡觉的床榻也都摆满了书。1724年,29岁的杭世骏中举,算是正式步入读书人行列。然而,这样一位嗜书如命的读书人,连考12年都没有考中进士。杭世骏倒是很豁达,考不中进士,那就专心做学问吧,于是和同乡梁诗正、孙灏等人组成读书会,以举人的身份担任乡试考官,在杭州的文人中,地位也越来越高。1736年,为了不埋没人才,浙江总督程元章推荐了41岁的杭世骏出来做官,就这样杭世骏还是走上仕途

大臣得罪皇帝,皇帝:只配收破烂!大臣:我奉旨收破烂!顾客盈门

1743年,天下久旱无雨,满清朝堂乌云遍布,乾隆心里十分着急,下诏求直言,想要听听大臣们的意见。杭世骏见状,以为乾隆是一位从善如流的明君,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数千字的《时务策》,说:“虽然是满洲当权,但是汉族却是占了大部分,但是那些高官全都是满洲人,比如各地的总督。杭州人才济济,但是因为是汉人却很少升迁,难道是因为满汉之分吗?希望皇上能够在选人用人上有所改进。”

大臣得罪皇帝,皇帝:只配收破烂!大臣:我奉旨收破烂!顾客盈门

一篇文章,直指满汉矛盾,乾隆看后恼羞成怒,把杭世骏的上书丢到地上,后通知刑部,部议死刑,乾隆询问大臣意见。只有,刑部尚书徐本念及杭世骏的才能和胆识,极力劝阻乾隆不要处死杭世骏,在乾隆帝面前磕了不少响头,额头都肿了,这才保得杭世骏一命。侍郎观保也为他说情,说他只是一个狂生,喜欢发表一些高论罢了。乾隆道:“这种狂士,只能收废铜烂铁!”。可能觉得如果因为一个要求满汉一视同仁的想法就把他杀了,会被人觉得朝廷就存在满汉歧视,何况这次是乾隆自己征求别人上书的。于是,乾隆将杭世骏罢官驱逐出京。

大臣得罪皇帝,皇帝:只配收破烂!大臣:我奉旨收破烂!顾客盈门

当时,杭世骏正在一户人家宴饮,主人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将杭世骏赶出。得罪了乾隆,杭世骏的处境是相当凄凉。杭世骏离开京城时,很多认识他的人都怕受到牵连,都不敢来送行,立刻断交,并都通知家人不许让他进门,只有郑板桥写信安慰了他一番,即使是郑板桥一辈子也只能呕血出"难得糊涂"四字,足见清朝的文字狱是多么的可怕。

大臣得罪皇帝,皇帝:只配收破烂!大臣:我奉旨收破烂!顾客盈门

杭世骏返回老家杭州,因为是被罢官,所以谁也不敢用他,一时间穷困潦倒,无以为生。就在这时,杭世骏想起了乾隆说的“只配收废铜烂铁”干脆摆了个地摊,门前挂了一块破布,上写:“奉旨收废铜烂铁!”,一时之间,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乾隆下江南后,特意召见杭世骏,问他靠什么为生。杭世骏倒是大大方方说自己靠收破烂生活。乾隆一听心中十分得意,“看这就是你得罪我的下场”。后来还写了"买卖破铜烂铁"六个字赐予杭世骏。这次杭世骏真的成了奉旨收破烂了。后乾隆又一次下江南,杭世骏的名字报上去后,乾隆却说了一句"杭世骏尚未死么",我们也不知道乾隆当时说这句话是什么口吻,是觉得杭世骏早就该死是吗?

大臣得罪皇帝,皇帝:只配收破烂!大臣:我奉旨收破烂!顾客盈门

杭世骏前来迎驾,乾隆问他:“你的错你改过了吗?”,杭世骏答道:“臣已经老了,改不了!”,乾隆又问:“怎么老了还不死呢?”,杭世骏答道:“臣要歌咏太平!”乾隆明知道这句话是嘲讽自己,但是也只能哈哈大笑。

大臣得罪皇帝,皇帝:只配收破烂!大臣:我奉旨收破烂!顾客盈门

小编有话说:小时候,小编看《武状元苏乞儿》里面苏乞儿帮助皇帝保住了江山,但是皇帝对他不放心,所以苏乞儿放弃了武状元身份,就继续当他的乞丐。皇帝还给他赐了一个碗上面写着“奉旨乞讨”。小时候看只当是个喜剧,苏乞儿靠着奉旨乞讨四个字就养活了一大家,还过得风生水起。现在再看其实背后多的是无奈,就像杭世骏一样的有志难酬。

乾隆七年的时候,弘历称自己:"广开言路,虚心讷谏。其言之是者,不次超擢;未是者,亦曲予优容。"然后鼓励臣工举荐言官。但是广开言路只是为了装饰繁华,一旦涉及到禁区,只能被消灭。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