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秀們:你們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互聯網新秀們:你們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互聯網新秀們:你們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蹭著烏鎮大會的一點點熱度,胡潤髮布了一個《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只要你滿足四個條件就能被當作“獨角獸”上榜:

1、估值10億美元以上;

2、科技初創企業,

3、歷史短於10年,

4、未上市。

按他這個算法,入榜的中國科創類獨角獸企業有206家。我也是閒的荒,把這個榜單從頭到尾讀了一遍,還想著要看看最近有什麼可能改變我們生活的下一個大可能正在悄悄孕育。

結果看完失望透頂,10個字形容就是:無科也無創,廖化當先鋒。

排在最前面的螞蟻金服,字節跳動,滴滴這些沒什麼好評論的,能上榜purely只是因為還沒上市,估值都在幾千億人民幣段位,早已經不能算初創企業。

而下面10億美金到100億這個檔次的,我稍微歸類一下,大概剩下這幾類:

二房東,互金,二手車,電影,網課,偽AI,電動車,電商。

是的。沒有飛行汽車,沒有機器人女友,沒有black mirror,只有各種聽過或沒聽過名字的——英語網課,幼教網課,考證網課,記賬,網貸,賣菜的,賣酒的,海淘的。而這些已經是中國這片土地上這兩年最被資本追捧的“科創”產品,估值都被捧到了驚人的數字。

當然我不是說這些東西不好,畢竟一個社會確實需要有人來提供網課,這些東西當然是有價值的,不然也不會有人投。但如果一想到這些東西是我們這個時代裡,民營企業唯一能拿出手的東西,你就很難不對中國所謂“科創”的前景擔憂起來:(為避免麻煩,以下點名的企業都隱去名字)

-01-比如所謂“智聯網汽車”這種,依然在偽概念裡打轉。

互聯網新秀們:你們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智能汽車智能汽車,在我看來,難道不應該是路上的汽車自動組成車隊勻速前進之類的層次,才配得上智能兩個字嗎?或者至少你得往這個方向努力啊。

結果現在業界打著“智聯網汽車”的獨角獸實際上搞的產品是什麼鬼呢?“綁定淘寶賬號體系,來完成只屬於您的出行生態體系搭建”,至於什麼是出行生態體系呢?具體來說就是你在淘票票購買電影票後,購票信息就會同步到汽車,你上車後就會收到觀影提醒。我的天,這就是現在資本追捧的“智能汽車”能做的全部事情了?且不提用手機訂了個電影票,有什麼特別大的必要同步到汽車上,所謂“專屬網絡行車聽音樂、網絡電臺、全民線上成語接龍”這類東西,難道不是六七年前就能用手機解決的小事一樁嗎?

遠程開個空調這種更是20年前就成熟了的技術,今天除了給汽車本身加一個sim卡模塊能上網,加一個小愛同學之類的東西能聲控,對於汽車的真正智能化有個毛的進步?把手機上就能解決的事情投射到車載安卓上再做一遍,這叫脫褲子放屁,算不得科技。一個手機磁吸支架就能擊潰的商業模式居然能被吹的這麼大,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悲哀。

-02-再比如所謂的“互聯網醫療”,也是個要戳破的泡泡。

互聯網新秀們:你們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國內一直在吹5G,5G說的最多的遠景就是將來醫生們可以遠程進行手術,把醫療資源散發到貧困地區。故事一遍又一遍講,現在有誰真的做出來了嗎?沒有,因為難點不在互聯網的帶寬,而在於有人需要踏踏實實的把機械手指做的更加精益求精。

結果到了真正hardcore的部分我們就沒人做,或者沒能力做了。市面上名聲很大的幾個“互聯網醫療”企業,做的事情都差不多,不是插號黃牛,就是搶號票販子這個層次。找醫生加號這個層次最多隻能稱之為生活服務類企業,是怎麼歸類到科創領域的?我對這種迷一樣的分類方法表示困惑,是不是因為帶上醫療兩個字,聽上去護城河就一下子高了?當然也不完全都只有這麼低級的,榜單裡還是有幾家真正在搞醫療科研的,比如有搞高通量克隆篩選和CAR-T細胞治療的,或者核磁設備生產的,但這些只能歸為傳統的商業醫療科研單位,和互聯網根本一點也扯不上邊。唯一能和互聯網扯上關係的獨角獸,有什麼有技術含量的東西呢?看了一圈也就是共享手術室,給那些接私單打野工的三甲大夫們一個體制外的執業場所,其業務模式更接近二房東,和新科技離的十萬八千里。

-03-所謂“大數據”,雷聲大雨點小。

互聯網新秀們:你們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點開10家號稱自己做大數據的公司,8家額產品基本都主打貸前審查、信用評估。其他的大頭?沒了。個別能拿到政府訂單,做些這裡不便討論的業務之外,剩下的都是雜魚業務。網頁上一個個都是各種高大上的“行業解決方案”,一年下來也不知道能框到幾個客。

中國真正有價值的數據,都在互聯網老巨頭的手裡,巨頭們霸著各大入口,日進天量數據,自己用來開發消費產品,或彼此交換韭菜都來不及,根本輪不到外面的“大數據”公司來插手。也只有放貸人對他們有點需求。這樣下去我看不如把這些“大數據”公司賣給銀行和網貸機構當一個貸前合規部門算了。這些所謂的大數據初創企業始終沒想明白一件事情:大數據大數據,你得有數據在先,然後才有後面的事情。至於算力,從長遠看都是過剩的。但好像很少有大數據公司能創造性的開拓一個新的數據採集維度來發掘新數據的價值,都是傻兮兮的弄了一堆算力然後等著別人來找你算。當然這也不能全怪創業者們,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信息採集在今天這邊是一件異常敏感的事情。時代註定了中國的(民營)大數據公司只能做來料加工的宿命,而沒有進一步的想象空間。

-04-“共享經濟”的最終形態:二房東

互聯網新秀們:你們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這個頭我覺得是WeWork帶起來的,過去幾年國內國外冒出一大堆根本租不出去的共享辦公室。

也不想想,連辦公室都要“共享”了,都要“流動”了,那辦公室本身存在的意義就已經沒有了。那還不如在家辦公(WFH)更好,老闆省了大把房租,員工獲得翹班一般的體驗,皆大歡喜,何必還要脫褲子放屁,頂著三環的交通,從燕郊蠕動到你這裡和人一起享受另一種群租的體驗?

中國人做生意最後總是想繞到房子上去,有了點小錢的中產看見小區外面的商鋪就忍不住心癢的要進去問東問西,這是國民性決定的。只不過和互聯網結合的二房東生意現在想象空間實在是小,airbnb那種在這片土壤上根本搞不出人家的靈魂,想在小白領和學生身上打點公寓生意又惹來輿論聲討吸血鬼。最後一看Wework這種最安全,於是資本一紮堆又往裡衝。

WeWork現在ipo失敗,估值已經血崩了。現在爆出來和一房東的租約總金額相當於該公司規模的近兩倍,和其他的互聯網大忽悠不一樣,房地產這個東西是能算得清楚的,二房東能賺多少差價人家modeling一下10年後都給你弄出來了,不知道一開始這個故事是怎麼吹的,居然也有人信。現在泡沫突然一破,孫正義都在抽自己耳巴子。那些搞公寓的估計日子也不好過,一邊是鬥地主的輿論和加蓋子的監管,一邊是老破小難纏的鄰里和日益drama的文青,怎麼看也不是什麼舒服的好生意。

-05-“人工智能”,名至實不歸,離題八千里。

互聯網新秀們:你們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其實人民群眾已經很寬容了,現在連一個小學生都知道強人工智能還早的很,至於腦後插管什麼的更是科幻小說,大家期望值本已經很低,但這些創業的獨角獸們到今天連一個二愣子水平的弱智人工智能都拿不出來,目前來看也就是爬行類動物的水平——能看清東西(圖像識別),能聽個聲音(語音識別),僅此而已。

人臉識別什麼的現在有一大堆人在重複發明輪子,這個我們先放下不講,就講講語音識別這東西——我想要的東西很簡單,就和youtube一樣,隨便點開一個視頻實時轉字幕,請問目前國內哪個視頻網站能做到?連這個都實現不了,什麼語義識別就別繼續往下吹了。說起語義識別,不用多,哪怕語義識別能實現個三成,今天孤獨的宅男宅女們老早和機器人伴侶聊到天昏地暗,愛的死去活來了,電影《Her》裡面描繪的場景就是常態了。

但現在的人機對話什麼水平?也就加個鬧鐘,關個檯燈,除此之外連基本聊天都撐不到3輪,就已經聽不懂人話了。說真的,就算搞個偽智能對話,靠人工刷海量素材庫都能模擬的比他們強(不知道那些大數據公司怎麼就沒人去做這件事情)。一個當前估值10億美元的“語義識別”公司,注意,10億美元,他們的產品在官網上的賣點是什麼呢?你對著設備說一句話,設備可以回覆給你——親戚關係、成語接龍、星座運勢、猜動物、詩詞飛花令、單位換算、導醫機器人(我估計大概就是你說一個病名它回你什麼科室這種)。。。。為防止槓精抬槓,我當然知道這肯定不是學界語義識別最前沿的水平,我只是感慨即便這樣一家公司,也能估值10億,挺悲哀,說明中國的投資標的都稀缺到什麼程度了。

當然話說回來,沒有“科技”其實也不是不能容忍的什麼事情。畢竟民營初創企業的先天不足註定了他們不可能像國家那樣掌握著什麼量子糾纏這類真正意義上的黑科技,也沒有資源去扛下特高壓電網,新型核電反應堆這種國之重器。但初創企業好歹都塞滿了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吧。科創科創,沒有科,有點創意也行啊。

互聯網新秀們:你們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事實證明,這一屆年輕人連創意和創造力也匱乏的很

。200多家所謂獨角獸看下來,沒有一家是在做一件我以前從未想到過的事情,全都沉悶無比,無聊至極。都9012年了,號稱“販賣夢想的公司”只是在一些做把家裡的攝像頭和手機連起來這類的事情,這不是10年前就該實現的嗎?還有榜單裡有幾個電影產業類的公司,除開在四五線城市搞電影院銀幕建設的(which 又是二房東行當的變種),剩下幾個投內容的公司我估計這兩年在未知的監管下都很難有什麼好日子。

但你們搞文化產業的,沒有能人也有妙人,能不能有點創意?比如你搞個多結局的電影?比如你搞個觀眾可以參與劇情選擇的電視劇?這些東西以今天的技術老早就應該有了,為什麼沒人有膽量有靈感做出來?

再比如,天天喊物聯網卻總打雷不下雨的家電企業們,能不能有點志氣,不要總是在等別人,自己先實現一個能靠掃碼來預報老乾媽保質期的冰箱?總是等著別人先做,自己再去抄,已經成了中國製造業的路徑依賴,也難怪大家都不創新了,誰先創新誰是傻叉。都說李嘉誠慧眼如炬,看得到你看不到的未來。有幾個人去認證研究過,他今年把大連西崗那塊地賣了得到的40億投了哪裡?

我來告訴你吧,這筆錢李超人投了四個澳洲公司:

互聯網新秀們:你們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第一個是搞量子計算的初創公司Q-Ctrl,他們發明的軟件控制技術,令量子運算趨穩定,避免硬件在短時間內便出錯。Q-Ctrl現時是在量子領域唯一一間做穩定量子這件事的公司,客戶是其他同業量子計算機公司,真正的高端B2B。

第二個是將鞋盒大的衛星射上太空的Fleet公司,將農田或礦場等網絡盲點地區,透過感應技術將資料傳送至收集器,再發射上衛星,相關技術為網絡盲點地區提供物聯網(IOT)技術上的突破。在大家都追捧5G的時候,這家公司相信就算未來5G盛行,始終只會令現有網絡增速,不會加強覆蓋,偏遠地區物聯網仍有需要。把鞋盒大小的衛星搞上去需要多少錢呢?反正少過香港一套房,香港完全有能力搞這種小型太空項目,卻欠缺魄力,炒樓賣樓十年,不亦樂乎。

第三家公司叫SoilCQuest:研究一種特定真菌,將之應用在種子上,播種時真菌便會散播至泥土,待真菌成長便會製造一種名為Melanin的黑色素物質,有助把碳排放固碳到泥土裡,用農業種植來回收碳排放。全球共有7.31億畝地方種植穀類,若果全部應用上述技術,每年將可以鎖實8公噸碳,而且生產出的Melanin對於泥土營養有幫助。

第四家是一間人工智能檢測活躍胚胎的公司叫Harrison.AI,用人工智能減低胚胎篩選失誤率,將體外人工受孕(IVF)的成功率提高,並且12至18個月內將會推出AI檢測肺炎技術。我不懂醫學,但至少在我看來,這家公司在做的事情比約醫生加號的app,更擔得起“人工智能醫療”這個category。

當然舉這些例子不代表這些公司就一定投的靠譜。但至少說明,人家的格局很大,故事說的比我們精彩,想象空間比現在這些國內所謂“獨角獸”要大的多。以前都說創投圈就是瘋子講故事騙錢,中國互聯網現在連居然故事都越來越編不出來了,也是可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年輕人,大可多去看看這個時代其他國家的年輕人都在做什麼事情。在這個時代,整個世界的年輕人都非常優秀和聰明。未來不是靠躺在移動支付什麼之類的老故事上就能贏來的。

互聯網新秀們:你們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文:肥肥貓 
互聯網新秀們:你們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互聯網新秀們:你們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