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為發達國家,為什麼全球互聯網時代,幾乎不見日本的身影?

在最新出爐的全球二十強互聯網公司中,其中上榜的中國企業有:阿里巴巴、騰訊、美團、京東、百度和網易,總共6家,排名最高的是阿里巴巴,佔第六位。上榜的美國企業總共有14家,有微軟、亞馬遜、蘋果、阿爾法和臉書等。

日本作為發達國家,為什麼全球互聯網時代,幾乎不見日本的身影?

這裡只有一家日本企業,recruit holdings,是一家人力資源公司,其主營業務是網上招聘網站。為什麼日本沒有發展出強大的互聯網企業呢?

首先,互聯網市場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所謂唯一性指在互聯網世界裡同一行業在全球只能有一個巨頭壟斷,排他性是指最先崛起的互聯網巨頭會吞併後起之秀,這就是互聯網的特性。所以,日本的互聯網企業還未崛起,就被扼殺在搖籃裡了。

我們拿社交軟件來說吧,FaceBook、Instagram和推特進入日本後,日本本土社交媒體軟件沒堅持多久就被打的七零八落了。在中國,騰訊佔據了社交軟件的妥妥一把手,微信和QQ幾乎佔據全部江山。

其次,與美國、中國相比,日本的人口體量(總人口約1.27億)難以支撐互聯網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快速發展過程中需要的市場、資源、速度,也直接成為日本公司在全球影響力的短板。用戶體量少也制約了互聯網企業在日本的發展。

最後,日本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傳統的實業上,在日本人眼裡,搞互聯網沒什麼必要,日本人很擅於總結失敗的經驗,自從日本吃了90年代房地產泡沫破裂的虧,加上心裡也認為互聯網產業也是玩虛的,沒有實實在在為科技和經濟進步做貢獻,所以日本限制互聯網領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