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生明的勵志傳奇:從浙江農村的窮孩子,到40歲當選中科院院士

他的童年在貧困的山區度過,吃不飽穿不暖是常事,然而他卻通過拼命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從一個山區窮孩子到40歲當選中科院院士,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一位院士。

他的名字叫做麻生明,我們接下來看看關於他的勵志人生。

麻生明的勵志傳奇:從浙江農村的窮孩子,到40歲當選中科院院士

1965年,麻生明出生於浙江省東陽市巍山鎮麻家村,由於村莊位於大山之間,交通非常不便,到巍山鎮需要步行三個半小時。

雖然家裡經濟貧苦,但文化程度只有小學的父母,卻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而麻生明也明白家裡的條件,所以更為珍惜學習的機會。所以,在小學老師的印象中,他非常喜歡讀書,沉默寡言,學習專注,也很少與人爭論。

除了學習,麻生明也經常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比如砍柴、挑柴、劈柴,甚至會跟著父親下田割稻。

1981年,麻生明考上巍山中學,這就意味著每次回家都要來回走上40公里左右的山路,同時還得背上二三十公斤的糧食、書本、衣服等等東西。

麻生明在學校吃的就是自己帶來的糧食,主食是米、馬鈴薯和番薯,而菜則是生乾菜。據同學回憶,麻生明常常把生乾菜在食堂裡蒸熟,一點油都沒有,就直接下飯吃,而且吃得很快,只是為了趕緊返回教室讀書。

麻生明的勵志傳奇:從浙江農村的窮孩子,到40歲當選中科院院士

麻生明有著自己的學習方法,尤其注重課前預習,所以每次老師還沒講到的地方,他往往自學過了。所以,他是帶著問題在課堂上聽講的。

由於麻生明來自山區,英語自然成為他的短板。為了打好英語基礎,他抓緊一切時間學習。只要一下課,他就跑到走廊上背單詞,晚上也常因學習得太晚,而被人催促去睡覺。

他甚至將洗臉水和刷牙水,在前天晚上準備好放在床下,這樣可以節省打水的時間來背英語單詞。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努力和勤奮最終得到回報,在1982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進杭州大學(現已併入浙大)。本科畢業後考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先後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1992年9月,麻生明前往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一年後又到美國普渡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麻生明的勵志傳奇:從浙江農村的窮孩子,到40歲當選中科院院士

他在這幾年博士後的階段成果斐然,在國際上發表論文高達40 多篇,還獲得了傑出青年基金資助、中科院院長獎學金特別獎、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1997年,他回國從事科研工作,出人意料地選擇了一個“ 冷門”領域——聯烯化學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而這樣的冷門領域,卻讓他成為了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如今,他擔任復旦大學教授,常常對著學生說道,不要埋怨社會的不公平,“現在的社會提供了很多不用走後門的機會,只要通過奮鬥,哪怕生活在底層的人,也有上升的通路。”

同時,他也曾寫下一句座右銘,“知足常樂,知不足常進”,激勵自己攀登一個又一個的科研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