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下滑,是校长的主要责任还是分管教育的副校长的主要责任?

easyAI教育


谈下个人看法。像这种情况,责任肯定在校长身上。

校长,作为一校之长,主要工作就是制定好切实可行办学目标,朝那个方向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氛围。下来是用对人和钱,管好人和钱;对于教学工作要做宏观指导,定期抽查,重视反馈,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等问题出现才发现去解决。


像本题中讲到的教学质量下滑现象,第一要看校长有没有制定学校的办学目标,有没有自己的办学思路,这个目标和思路是否正确,这一点主要看这个校长是不是真正有教育情怀,愿意将教育工作干好,如果这个校长心思不在教育教学工作,其他就没有必要讲了,肯定是一塌糊涂。


第二点,需注意的是学校是分级管理,教师层面的问题应该教育副校长主管。在这一块,就是看校长是不是用对人和钱了,这个教育副校长是不是执行力强,责任心强,在于校长的眼光,如果这个教育副校长本身就是不学无术,没有责任心的人,校长还要让这个人负责教学,这是对学校的不负责。如果这个副校长工作能力强,但是校长却不放权,不在人力和物力给予支持,这个教学成绩也是没法上去的。

第三点,对学校工作分工,分级管理,这是一种工作手段,不是目的。校长不能认为将教育教学分配给教育副校长就万事大吉了。要定期抽查,加强过程管理,同时,要过问教育教学工作,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统一思想,齐心协力把教学成绩提上去,这也是学校的生命线。

总之一点,校长不必事事亲力,但要抓重点,时时关注,定期过问,学校的重点工作就是安全和教学,一定不能放松。


从容一点儿


一定是校长的责任。

我想到了曾经工作过的一所中学。当年,那所中学校长是一位爱岗敬业的校长,他业务娴熟,一直紧守在教学第一线,尊重老师,民主治校。学校在他带领下,连续三年获得县考评第一名。

他被调到教育局担任更为重要的领导工作。接任他职务的是一位本校的副校长。大家对他知根知底,压根就是一个不学无术之人,吃喝嫖赌,只是因为上面有人,所以校长的职务才落到他头上。

他上任之后,首先是打击异己,把那些曾经反对自己的老师能排挤走的排挤走,排挤不起就调到后勤。

大搞基建,把前任校长铺的路、拉的围墙全部推倒重建。其实,那些路还依然平整,围墙依然牢固。

不仅如此,还和一个女教师大搞暧昧,弄得满城风雨。被女子丈夫打上门,校长门牙被打落两颗,最后惊动了警方,介入处理,事情才总算平息。

一个学校不到一年被他弄得乌烟瘴气,人心浮动,校风、学风一塌糊涂,优生纷纷往别校转,差生也纷纷露头。学校考评由正数第一变成倒数第一。

后来,该校长搞基建的贪墨行为败露,最后锒铛入狱。后来,又调来一位校长,学校才慢慢地又回到正轨,教育教学秩序才又恢复正常。

从这个案例,可以证明,一个学校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校长。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所以一个学校的校长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青衫李探花


校长负责学校的工作,教学质量不好了,按道理应该是校长负责才对,但事实上,也要校长有担当才可以实现,否则,后果很严重。

来看个真实例子。

我们学校新来了个校长,是从城里一所中学空降来的,从来没有担任过行政职务。来了以后夸夸其谈,说他在原来的学校当数学老师如何如何厉害,要给全校老师做表率,要上两个班的数学课,还要当班主任。

到现在三年了,他说的这些话都没实现。最搞笑的是第一年来了,我们学校本来是乡镇学校教学成绩数一数二的学校,自从他来了就变成了倒数第一二,他把责任推给管教学的副校长,利用关系把这位副校长调走了。

这个学期开学后就说:“我以后的工作主要抓教学,我亲自抓。”然后安排教研组搞一堆没用的形式主义,现在又把教学方面的事都交给教务主任来安排了,按照惯例,这次教学质量倒数,教务主任要倒霉咯。

这样看来,一个没担当的校长是不会对自己行为的过失负责任的。


指间清风绕


主要是校长的责任。

我1989年参加工作,在一个镇的一所单设初中教书10年,经历过王、肖、刘、罗四任校长,亲眼目睹我们学校的浮浮沉沉。

1989年~1992年,是王校长,学校教学质量年年全县7所单设初中第一名。王校长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亲自担任一个班数学教学;王校长关心青年教师的婚姻大事;王校长常常找青年教师谈心等等。所以当年他当校长期间,学校老师工作认真,教学质量节节攀升!1992年秋,王校长调到县教育局担任教育科科长。

1992年~1994年,是肖校长,学校教学质量依然保持不错,年年同类学校第一。肖校长真的知道我们年轻人什么时候需要钱,在最需要钱的时候,他往往给每个老师发20~30元钱,那个时候20~30元钱可以吃十天半个月的。1994年秋,肖校长调往一所职业中学担任校长。

1994年~1996年,是刘校长,学校教育质量急剧下滑!刘校长最大的特点就是开会骂人,有一次,一个老师有些错误,刘校长在会上说:“吃屎💩的把拉屎的怎样怎样了……”那个意思就是老师是吃SHI的,他是拉屎的!当场所有老师都起立,离开了会场,让所有领导在台上,下面一个老师也没有了!

1996年~1999年,罗校长担任校长,教学质量又恢复到全县第一!罗校长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耐心,与教师谈心不知不觉就两三个小时。所以老师一般不敢懒散,最怕他找你谈心了。他不会批评你,反正就举例哪些现象好,哪个教师怎么成长为优秀老师的等等等等。

由以上四个校长的不同工作方式可以发现,关心教师的校长、以榜样引领老师的校长,学校教学质量很好!而只是开会就骂人的校长,恰好没有本事,把学校越搞越糟糕。

因此,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


平淡是真oymlq


你好!我是@张老师讲作文,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你问的是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下滑,是校长的主要责任,还是分管教育的副校长的主要责任? 下面我谈谈个人的看法:

第一、我们首先来分析分析教学质量下滑的原因是什么,是学校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校本教研,敬业精神等统统下滑的表现!而这一切的起因都可能是学校领导集体的问题!我不能同意单独把责任推给校长或者副校长一个人,因为绝大多数学校校领导是非常团结的,因为团结,高效的领导团队是一所学校的火车头!

第二、当然,在学校里是校长负责制,校长有人事权、经济权等权利。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在校长领导下完成的。教学质量也是如此,校长如果是教育教学专家型校长,那么他工作的侧重点当然是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改革。我在学校工作多年,非常清楚,凡事校长亲自过问的事情,老师们一定会尽责尽力。最好的校长是带领副校长、教导主任等教学常规管理团队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和老师们“打成一片”,长此以往,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慢慢提高,教学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第三、如果一定要说是谁的责任?那么主要责任一定是校长。虽然副校长是抓教学工作的 ,但是我们想一想如果校长不支持副校长工作或者说不支持教学工作,副校长是很难开展工作的。副校长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任课教师安排,招生考试的具体执行者,校长才是一家之主!

第四、如果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出现下滑,那肯定是学校中某些原因照成的。但是,如果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好,在当地口碑越来越好,那肯定是校长治校有方!一则是他善于带领领导团队,披荆斩棘,迎难而上;二则是他与老师们的优良关系正在形成。记得有这样一所学校,老校长退休了,留下的是一所“老态龙钟”的学校:校园面貌老旧,教师风气不好,教学质量全区排名倒数第一。新校长走马上任,从各个方面开始治理,他处处实干,一切为了学校,一切为了老师,一切为了孩子,很多老师是被新校长感动了!从心底愿意好好教学,很多年不见的放学后留下学困生免费辅导的现象又出现了,新校长经常以校为家。老师们被校长的人格魅力所征服,学校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如今已经在全区名列前茅……

综上所述,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是该学校各项工作的晴雨表。而这个“晴雨表”的变化,关键因素还是在校长,还是那句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张老师讲作文


我觉得全是校长或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务主任的责任。一、用人不当(唯亲唯友唯关系而用),直接导致教师上课情绪化。

二、课时分配不公(有偿超课时补助)直接导致教师上课情绪化。

三、临聘教师搅局,临聘人员是为了等机会才来代课的,不会一心一意为学生学习而努力工作,而这些人的到来大部分恰恰又是通过领导的私人关系才能进来的,所以有人说“临时代课老师都很牛,有说干就干说走就走的自由,惹不起”!直接导致教师教学情绪化。

四、领导私心太重,享受在教师前,吃苦在教师后,成绩装在自己兜里,责任推到教师身上,直接导致教师教学情绪化。

五、领导之间互相吹捧,不实事求是看问题,处事不公,一人独大,偏听偏信。直接导致教师教学工作情绪化。

综上所述,一所学校,教学成绩的成败,于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有着直接关系。


真玩艺儿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如果一所学校搞素质教育为主,那么它的教学成绩会不会受到影响?

如果有人说没有影响,那么他一定是活在纯理论世界里的人。

我们看得到的更多现实是:那些搞应试教育的学校,他们的教学质量(此处只指考试成绩、升学率等)水平一定是高于那些搞素质教育的。否则你到那些民办学校,他们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这些学校表面上会做一些素质教育的文章。但是实际上他们采取的教学方式全都是应试教育那一套,可是想出成绩还就在用这一套。

那么公立学校他们不知道这套方法能够出成绩吗?

他们当然知道了,因为那些私立学校的教学计划,写出来的人他们出生可能就是公立教育出身的!

既然知道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提升孩子们的成绩,但是他们为什么不用呢?

第一是不敢用

不敢用的原因很简单,例如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部连作业的时间长短都给你规定好了,老师布置作业的范围也给你限制住了。

而有了这些硬性规定之后,家长也可以依据这些硬性规定进行举报。而且这种事情一举报就是一个准,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

那么很显然,这种情况下谁听话,谁就一定会“成绩下滑”。

反而越是那些不听话的,违规操作的却有可能把他们的学生在成绩上提高很多(参考私立)。

第二是用不了

用不了的原因一个是上面说的硬性规定以及家长举报投诉的客观原因,还有一个则是“生源质量”问题。

有小升初择校的地方我就不用说了,大家都清楚,优秀的生源会去哪。

但是我还希望大家注意一点,优质生源的背后还有优质的家长!换句话说就是优秀的孩子背后往往还有更加优秀的父母,而这些父母们他们会给学校的教育发展做出非常大的贡献——尽管有些时候他们只不过是默默无闻地只关注自己孩子而已,但这本身就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

反而是一些生源质量不是很好的学校,会存在大量整天没事就找学校麻烦的家长——其实很多时候都不需要大量,有那么几个就足够让整个学校的教学秩序乱起来。

比如我举一个例子:

就是发生在我们这里的事情。那些教学成绩非常好的私立学校,他们的学生每天晚上学习到的时间,起码都是23:00、23:30以后。但是就是在我朋友的学校,一所公立学校,而且是曾经非常优秀的公立学校,孩子的作业时间超过21:30,家长打电话去教育局投诉举报说影响他孩子休息了。

我朋友的这所学校在过去,那真的是非常优秀的公立学校,在我那个年代给很多重点高中输送了大量的优质生源。

但是现在呢?

学区内的优质生源,他们会在四年级五年级的时候大批大批的转学或者是小升初的时候直接选择私立学校。

那些孩子学习比较差的家庭,他们的父母不是不想去,而是他们的孩子连面试那一关都过不去……

所以几年下来之后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过去优质的公立学校,因为缺少优秀的生源,导致教学质量不够优秀(评价初中的重要标准就是能考上多少重点高中和能考上多少高中这两个),而另一边私立学校的中考成绩一直是一片红。家长们都不傻,所以有能力有条件的,都会提前做出选择……

在这种环境下,校长要怎么做才能把这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上去呢?

第一,他们必须要对抗教育部的教育局的硬性规定。

第二,他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来自家长们的各种投诉、抗议。

第三他们需要更多的优质生源,来帮助他们实现这些目标——千万不要低估了优质生源的作用。

而以上三点有哪个是一位普通校长能够做得到的?

所以,在我看来,“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下滑,是校长的主要责任还是分管教育的副校长的主要责任?”这个问题恐怕真的不能让这两个人就如此简单的把这个锅背起来的,导致教学质量下滑的因素会有很多,尽管校长也是其中一个因素,但是具体问题我们还是需要具体分析才行。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下滑,是校长的主要责任,还是分管教育的付校长的主要责任?

在一个学校,校长是法人代表,校长有权分配老师课务的权利,有合理使用学校的经济的权利,有权制定学校的具体政策法规等权利。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在校长领导下,完成的。

学生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命根子,没有教学质量,这个学校什么都不是,学校教学质量如果下滑了,主要责任一定是校长。虽然付校长是抓教学质量的 ,但是校长的主要工作就是抓教学质量的付校长只是协助校长工作的。

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如果出现下滑,那肯定是学校中某些原因照成的,什么原因都和校长有关。校长在管理方面肯定出现了问题。所以,主要责任仍然在校长。

校长在学校有各种权利,所有校长就担负着很重要的责任。教学质量更是如此。

校长丢掉了学校的教学质量,那这个校长一定不是一个好校长。学校没有教学质量,说什么都是空话。


马万富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的一切工作,校长都有责任去努力做好。

分管教育的校长是专门负责学校教育教学日常事务的,教学质量跟不上,理应负直接的(主要)责任。

校长(法人代表)负有间接作用,承担用人不当或不善管理的责任,要指导和督促副校长工作,要全局把握教育教学工作,在制度建设和人事安排、校务管理上负有领导责任。

校长是学校法人代表,学校的具体事务虽然各有分工,但各方面出了问题,校长都有连带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领导责任。



百姓茶馆话人生


不会下滑的。校长、老师整天把绝大多数时间用在教研和培训上了,忙极了,什么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大学区级、校级、年级组级科研课题,教师培训。除此之外,准备各种各样的优秀模范材料,什么教学能手、什么教学骨干,什么学科带头人,各种国家级,省级……,补照各种照片,计划、总结方案、反思、体会……各种优质课,教学质量怎么会下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