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味道·川菜龍門陣:肥腸 牽腸掛肚的另類美味

四川人尤愛吃肥腸,當然多數是男人。故而川菜中的肥腸佳餚簡直就信手拈來,像:紅燒肥腸、粉蒸肥腸、涼拌肥腸、爆炒肥腸、乾煸肥腸、滷肥腸、肥腸湯,以及鍋魁夾肥腸、肥腸面、肥腸豆湯和肥腸粉等、帽結子等,都是獨具特色,極富吃趣的美味。其中有款“軟炸班指”是川菜中一款傳統名菜,就是肥腸頭子經清洗,稍煮後加調料蒸熟,再入油鍋炸成金黃,切成1.5釐米長的節子裝盤,配生菜和糖醋味碟,也可配蔥醬碟或椒鹽碟,還可以淋糖醋汁或魚香汁,堪為佐酒閒吃之絕品。此菜因形似古時弓箭手戴在手指上的“班指”而得名。

而成都小吃裡的帽結子肥腸,則是最早出現在成都“鬼飲食”中的肥腸擔擔非常小吃。挑擔小販將洗淨的豬小腸,用“夾捏子”編成帽之結狀,放在開水鍋中煮至四成熟,再放進加有多種香料的滷油湯水中,小火慢煨至耙而不爛,撈出鍋晾起。食者若吃“帽結子”,小販將其放在原沸騰的滷油湯水中冒熱、冒透使其入味,然後裝在一小碗裡,再舀半勺滾燙香鮮的滷水,方才送到客人手中。食客在嚼“帽結子”時,口感綿柔富有彈性,那‘結子’被牙齒咬成諸多小洞,浸在裡面的鮮美湯汁飈出,滿口生香,一種難以眼妝的快意只穿腦門心,讓人在茫茫夜色或風雨人生中感到一絲生活的美好與趣味。

天府味道·川菜龍門陣:肥腸 牽腸掛肚的另類美味

帽結子肥腸粉

過去成都竹林小餐聲名遠揚的招牌菜之一就是紅燒帽結子,加有萵筍或紅白蘿蔔同燒,入口滿嘴油膘,彈性極好,柔韌軟糯,十分爽口。1980年代,成都紗帽街“溶新飯鋪”劉大爺,賣了一輩子肥腸和帽結子,他的紅燒帽結子肥腸和粉蒸帽結子肥腸遠近聞名,連歐美洋人都慕名前去品嚐。

川南一代則以蒸鮓兒和豆花為美,那是出了名的,味道相當巴適!當地人說話多帶兒化音,豆花叫成“灰饃兒”,蒸籠菜稱為“蒸籠鮓兒”。其實就是小籠蒸牛肉、蒸羊肉、蒸肥腸等。蒸籠鮓兒和豆花通常是配合著賣,十分實在。小籠裡蒸的大多是牛肉和肥腸,事先拌合好了五香米粉和調味料再入籠蒸熟。“牛肉要吃得軟和,肥腸要吃得脆柔”。店主取下籠格翻扣在盤裡,撒些香菜和香蔥花上桌。食客拌和均勻後即開整,麻辣鮮香,軟糯適口,回味悠長,的確巴適。當地不少男人,大都是牛肉、肥腸各要一個,來二兩泡酒,吃得是十分悠然。然而,川菜中最負盛名的還是大文豪李白故里的——燒肥腸。

天府味道·川菜龍門陣:肥腸 牽腸掛肚的另類美味

帽結子肥腸

閬中往西,有一座古城——江油。現屬綿陽市的江油北魏時建縣,比閬中晚了八百多年。但要論名氣,江油不輸閬中,因為江油出了一箇中國曆史上大名鼎鼎的詩人,被譽為詩仙的李白。李太白賦予了這座城市無限榮耀,其才情橫溢,放蕩不羈,也為這座城市增添了許許多多浪漫的色彩。

大約在1283年前的一個秋天,一位二十五歲,風華正茂,躊躇滿懷的青年才子正是從這裡出走江油,遠遊出川、足跡遍及華夏,從此再也沒有回來,至晚年落泊客死安徽當塗。他,就是以“斗酒百篇”之詩酒,醉了整個唐朝,名冠中華歷史之詩仙李白。李白當年臨別江油,楊帆嘉州,滿懷深情地寫下了“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告別故鄉之詩篇。到遲暮之年,獨為異鄉客的李白常不無憂傷而深情地寫道:“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悲涼的思鄉之情催人淚下。儘管雲遊四海,名震天下,在他心裡,故鄉江油卻始終是他魂牽夢繞的地方。

天府味道·川菜龍門陣:肥腸 牽腸掛肚的另類美味

江油城裡的李白塑像

然而,事實上與後來的蘇東坡一樣,李白與川菜並無多少直接關係。20歲出川上京都參加“高考”,其後再也沒有回過四川,且客死他鄉。故而他的詩篇中也鮮有描述四川美食的詩作,這裡要講述的江油肥腸,也更是生拉活扯的把李白拉進肥腸朋友圈。當然江油因李白而聞名於世,但鮮為人知的是,在江油城琳琅滿目之李白文化的彰顯中,肥腸文化亦在江油亦是舉目皆是。琴棋書畫與吃香喝辣浪漫而美妙地融合為一體,這在中華大地可算是風情這裡獨好了。

“潤燥補虛老少宜、鹹鮮味美數肥腸”。走過路過江油城,若不吃上一碗燒肥腸,不僅算是白來了,好客的主人也會覺得很是過意不去。由此,江油的肥腸生意格外的好,形成了官方所說的肥腸經濟。漫步江油城區,幾乎每條街道都有一家肥腸店。更為誇張的是,據說前些年,有位在北京工作的老闆,為款待貴客,曾空運400多碗“江油肥腸”。真也是,天上飛機轟鳴過,無人知是肥腸來。

天府味道·川菜龍門陣:肥腸 牽腸掛肚的另類美味

青筍燒肥腸

腦滿腸肥話吃情

多年前在重慶一路邊野店,看到一道菜名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屎)”,端上桌才知就是“苦瓜燒肥腸”,真是令人忍俊不禁。然而到江油,你會發現,讓江油人津津樂道,號稱江油一絕的竟然是燒肥腸。然而當你一看一品之後,便會茅舍頓開,悟出箇中奧妙來。

說起肥腸,過去是販伕走卒,平常人家的一道並不起眼的豬下水菜餚,很難登上大雅之堂。但聰明的江油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肥腸上大做文章,使江油肥腸美名遠揚。當地人製作江油肥腸,先將新鮮的豬大腸刮洗乾淨,切成2—3釐米長的寸段,有的要乾煸一會,然後用海椒醬、幹海椒、花椒、生薑、大蒜、食鹽等佐料紅燒,或加以土豆、蘿蔔之類蔬菜,出鍋後舀在碗裡,撒點蔥花,紅亮亮、熱騰騰、香噴噴,令人望而生津,下飯或者喝酒,爽口開胃。其後,江油人對肥腸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陸續開發了乾煸、涼拌、滷製、清燉、粉蒸等系列肥腸,款款令人拍手稱道,道道讓人愛不釋口。江油肥腸尤以“肥腸撈飯”深受食客喜歡,央視海外頻道還專門對江油肥腸作了專題報道。

天府味道·川菜龍門陣:肥腸 牽腸掛肚的另類美味

肥腸面

江油的燒肥腸,確非川中其它肥腸可以與之媲美。它將川菜的麻辣鮮融入到了肥腸的香嫩脆中。剛出鍋的紅燒肥腸,色澤紅亮,味道香醇,鹹鮮爽口,咀嚼化渣,吃情食趣,妙不可言。普通的燒肥腸是粑(pa)而入味,但江油燒肥腸卻是脆嫩多滋,既有彈性又有嚼勁,麻辣濃香,回味悠長。按照當地人的習慣,吃燒肥腸時,一碗醋湯或蘿蔔湯是必不可少的,醋湯開胃,蘿蔔湯解油膩。先喝醋湯,再吃肥腸,然後吃上幾塊蘿蔔,最後用肥腸湯汁泡飯。不知不覺間一大碗甑子飯下肚,咂咂嘴,似乎還意猶未盡。

對於大多數外鄉人來說,恐怕從來沒想到過早餐還可以這樣吃,一碗白米乾飯就一碗紅亮亮、油滋滋的燒肥腸。但四川江油人就是這麼吃的。特別是男人們,幾乎每天早上就吃燒肥腸加白米飯,外搭一碟洗澡泡菜。據說這樣才能負荷他一個上午的體能加腦力的消耗。看著他們吃得如此坦然,那般豪放,於是我也狠下心來捨身一試。

江油的肥腸真是又肥又香,10元一大碗,實實在在的紅油泡著。早上起床我通常不太有食慾,但看著肥腸小店裡人頭攢動,大快朵頤的樣子,就是厭食症患者也會忍不住食指大動。前一天晚上吃的也是肥腸,據說是當地最美味的關肥腸。這家肥腸店據說是方圓幾平方公里生意最好的一家。看著無論老弱病殘,一概挽袖大幹肥腸的場面,讓我這個曾經的肥腸愛好者,也禁不住吃情盪漾。

天府味道·川菜龍門陣:肥腸 牽腸掛肚的另類美味

江油燒肥腸

當然,理論上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絕對可以追根溯源,但我想象不出基於何種理由,這裡的人對肥腸這麼偏愛,這在巴蜀其他地方是不多見的。成都人也有喜吃肥腸的嗜好,若與江油人比,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大凡在江油大街小巷上看到的飯館,沒有以肥腸冠名的絕對人丁稀少、門可羅雀。在江油呆了兩天,進食肥腸之多,已讓我腸肥腦滿,昏昏然而不知所以了。

江油紅燒肥腸有形色氣味脆滑燙七個特色。正宗江油紅燒肥腸用料考究,腸內油脂清除得一干兒淨,平行切為三公分左右的腸節,放入鍋中慢燒;燒好的肥腸尤如一個個優雅的蝴蝶節呈放在碗中,讓人賞心悅目;肥腸上色容易清色難,燒製好的肥腸能既入味,又能保持腸體的白嫩就更難了,只有清洗乾淨、用料考究才沒有花腸、灰腸等雜色腸段;好的紅燒肥腸氣味香純,絕對沒有異味摻雜其中。最簡單的辦法是含一塊肥腸閉上嘴巴作深呼吸,讓氣流由口腔經鼻孔呼出,有無異味一試便知,且肥腸入口,味鮮美香濃,油而不膩,舌尖口齒充滿香味,讓人食之回味悠長。

天府味道·川菜龍門陣:肥腸 牽腸掛肚的另類美味

肥腸燒成這般色香味形也算是一種境界了吧

聽當地店老闆講,只有選用絕對新鮮的肥腸,才能做出脆嫩而富有彈性的紅燒肥腸。肥腸的脆度和嫩滑是其它食材所難以達到的,這就是大凡吃過江油肥腸的人,難免都要牽腸掛肚的原由。江油燒肥腸的另一大突出特點是脆,腸節入口,皮脆耐嚼,越嚼越香,且脆而化渣;吃完肥腸後,湯色仍然紅亮不渾濁,少見料渣漂浮,吹開面上油層,用肥腸湯汁泡米飯,其味道真令人叫絕。

但江油的燒肥腸也不是大菜的吃法,不像你下館子點個菜,“老闆兒,整個乾煸肥腸!”然後,服務員給你現做一盤上來。 江油的燒肥腸是地道的小吃吃法,它是早就燒好了,一大銻鍋一直在加熱,熱氣騰騰,香味撲鼻,服務員站在灶臺邊拿起一個大瓢不時的攪一攪,使其受熱均勻。那鍋中紅油在肥腸周圍一蕩一漾地,徐徐升揚的熱氣夾帶著股股濃香,嘿嘿,看到口水就溜了一身!客人來了就一碗一碗的點。江油的餐飲和小吃特色,完全可以說就是肥腸一統天下。除了紅燒肥腸,還有豆花肥腸、尖椒肥腸、拌肥腸、蒸肥腸、爆肥腸、肥腸湯、滷肥腸、涼拌肥腸等,款款味道巴適,價格都不貴,跟街邊小吃店差不多;環境雖然簡陋,但店家卻很熱情,服務也很貼心,會吃得心滿意足的。

天府味道·川菜龍門陣:肥腸 牽腸掛肚的另類美味

涼拌肥腸

《四川省志•川菜志》編委會副主編 川菜文化人 川菜撰稿人

《百年川菜傳奇》《路邊的川菜史》《辣麻誘惑三百年》作者

圖文原創·江湖饕客 向東 2019.09.18 成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