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聊聊小儿湿疹那些事儿

育儿知识:聊聊小儿湿疹那些事儿

每到秋冬季节或者换季的时候,很多孩子就容易起湿疹,而且总是反反复复,不见好转。然而,湿疹的形成有多重因素参与,非常复杂,目前医学界还没能完全弄清楚。湿疹虽然让宝宝痛苦,爸妈伤神,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只要处理得当,湿疹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不会遗留瘢痕。那么,孩子得了湿疹,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小儿湿疹那些事儿。

育儿知识:聊聊小儿湿疹那些事儿

1 什么是小儿湿疹?

湿疹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皮肤问题,很多家长以为它是种单一疾病,实际上它是一组疾病的统称。最早可见于2—3个月的婴儿,2岁以后发生的概率会明显减小。婴幼儿湿疹大多发生在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躯干四肢也会出现。它们都具有发红、瘙痒的特征,先是皮肤屏障损害,继而出现皮肤过敏,可以伴或不伴感染。小儿湿疹,即特应性皮炎,又称为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育儿知识:聊聊小儿湿疹那些事儿

2 湿疹是如何产生的?

湿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来说尚不明确,主要是过敏所致。

(1)遗传:

有过敏体质家族史的婴幼儿更容易发生湿疹,如果爸妈双方有一方是过敏体质,那宝宝也会被归类为是过敏体质。

(2)接触了过敏原:

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

常见的过敏原有:富含蛋白质的鱼虾、蛋类、牛奶,或者毛织品、花粉、皮草、羽毛,甚至日照、温度高、寒冷、穿太多等等,都会引发宝宝长湿疹。

(3)母乳因素:

当母乳喂养的妈妈吃了一些有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辛辣,也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而引起湿疹。

育儿知识:聊聊小儿湿疹那些事儿

3 常见的婴儿湿疹有哪些类型?

干燥型

干燥型湿疹表现为面部、四肢、躯干外侧斑片状密集红色丘疹,丘疹上有棣皮样脱屑和干性结痂现象,会很痒。

脂溢型

脂溢型湿疹表现为皮肤潮红,小斑丘疹上渗出淡黄色脂性液体覆盖在皮疹上,以后结成较厚的黄色痴皮,不易除去,以头顶及眉际、鼻旁、耳后多见,痒感不强。

渗出型

渗出型湿疹多见于较胖的婴儿,红色皮疹间有水疮和红斑,伴有皮肤组织肿胀现象,很痒,抓挠后有黄色浆液渗出或出血,皮疹可向躯干、四肢以及全身蔓延,并容易继发皮肤感染。

育儿知识:聊聊小儿湿疹那些事儿

4 得了湿疹怎么办?

1. 冷湿敷

但要注意,湿敷时水温不要过低,时间不要过长。取4—6层细纱布相叠,用冷水润湿,敷在湿疹表面,每天定时更换2~3次纱布,时刻观察渗出物的量。

2. 忌抓挠

有些湿疹发作时,会瘙痒难耐,这时千万不要让宝宝抓挠,否则很容易感染。可给婴儿剪指甲,或者带上防护手套。同时不要乱涂药物,特别是含激素的药膏,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育儿知识:聊聊小儿湿疹那些事儿

3. 不要捂

选择柔软透气的衣服,避免羊毛制品等粗糙易摩擦皮肤的衣服。

4. 做好皮肤清洁,注意保湿

洗澡时减少或避免使用沐浴露,洗完澡后切记要趁着皮肤还未完全干燥就及时抹上润肤露保湿。

每天都应该给宝宝抹上足够的润肤露来减轻皮肤干燥、瘙痒。为保持皮肤水分,应使用润肤剂至少一日2次,并应在洗浴或洗手后立即使用润肤剂。推荐使用水分含量较低的粘稠乳膏或者无水软膏(如凡士林),它们反而有更好的保持皮肤湿润的作用。而那些水分含量高的产品,有可能通过蒸发作用加重干燥,并诱发加重湿疹。温馨提示:不要过多清洗患处,洗浴用温水,不用过热的水,不可随意使用肥皂、化妆品,以免湿疹加重。

育儿知识:聊聊小儿湿疹那些事儿

日常如何预防

1. 四个避免:

①避免接触化纤衣物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物品

②避免环境过热,或给孩子穿太多

③避免环境过湿

④保持环境卫生,带宝宝外出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宝宝的皮肤直接裸露在外部环境中

育儿知识:聊聊小儿湿疹那些事儿

2. 注意饮食:

①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饮食要清淡,不要进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物通过乳汁进人宝宝体内,由此增加湿疹的发生概率。若宝宝已经出现湿疹,宝妈应暂停食用引起过敏的食物。

②刚添加辅食的宝宝,要先测过敏原,对于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如芒果、牛奶等要谨慎食用。如果要添加牛奶,可把牛奶多次煮沸,改变它的成分结构,减少致敏因素。

育儿知识:聊聊小儿湿疹那些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