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榮:金融數字化轉型必須有方向、有章法、有邊界

記者 陳鵬

“要清醒地認識到推進數字化轉型與發展不能僅憑一腔熱情,必須做到有方向、有章法、有邊界。”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週一在“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

他指出,一國金融數字化轉型與發展要適合國情,真正形成實效,應該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是緊扣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使命。應該認識到數字化轉型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載體,不能陷入為轉型而轉型的邏輯循環。最重要的是金融業的數字化轉型要注重圍繞實體經濟需求,特別是普惠金融的需求。

二是緊扣專注主業組織的改革要求。在我國,要特別注重把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金融體系,並針對當前發展的薄弱環節,將構建風險投資、銀行信貸、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全方位、多層次金融服務支持體系作為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

三是緊扣防控金融風險的根本任務。未雨綢繆,重視和關注數字化轉型在操作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聲譽風險等各方面可能帶來的新變化,並有針對性地建立健全覆蓋業務、網絡、技術、數據等各個環節、各個領域且更加適應數字化時代要求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開展業務合作時,應該把合作業務納入全面風險管理的框架之內,堅持依法合規、自主風控、責任清晰的原則,切實做好對合作方的盡職調查、名單管理、風險監測,也包括它的退出管理。

四是緊扣保護金融消費者的主體責任。在金融業的數字化轉型過程當中,要注意堅持一項原則——即金融業數字化轉型與發展應該收窄而不是擴大數字鴻溝,應該將更多的經濟主體合理納入金融體系而不是精準地排斥在金融服務範圍之外。要切實履行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將金融消費者保護納入數字化轉型戰略和公司治理之中,研究設計適應不同金融消費者操作習慣和能力素養的數字金融產品,制定實施金融知識普及教育、風險提示、信息披露、信息共享、先行賠付、保險補償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從源頭上合理保護好金融消費者的財產、隱私和數據安全,並通過各種方式手段提高金融服務的透明度和消費者保護水平。避免將數字化轉型和金融創新的風險成本向金融消費者不合理轉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