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榮:多層次治理體系亟待建立 以實現風險防控全覆蓋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但羅馬對世界的影響已跨越數千年。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在其著作《世界是部金融史》中寫道:無論從哪個角度,羅馬法律對後世金融體制形成都是至關重要的,今天,包括我們中國在內的法律都屬於羅馬法系。沒有羅馬法系,就沒有歐洲後世的經濟繁榮,更不會出現銀行、股票、有限責任等一系列決定性事物。

這一次全球金融業的目光正聚焦在中國的金融科技業。時至今日,很多社會的規則都已經改變,科技進入金融領域,風控模型、信貸邏輯等都在發生變化,機構之間的關聯性和金融體系的複雜性遠勝於昔,然而,一套較為完整而全新的金融模式仍需要較長時間去驗證。 當以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幾經波折時,金融科技已成為金融創新的主流,並已吸引全球市場的眼光。

“螞蟻金服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金融科技公司。人工智 能的進步讓它在短短几年內就實現了騰飛。”世界銀行發佈的《2019年世界發展報告》稱,螞蟻金服使用大數據,申請提交後不足一秒就可以發放貸款。螞蟻金服的“3-1-0”在線借貸模式涉及3分鐘的申請過程、1秒鐘的處理時間和零人工干預。自2014年以來,400多萬家中國小型企業從螞蟻金服獲得了貸款。

螞蟻金服、京東金融和度小滿金融已成為畢馬威發佈的2018金融科技公司100強榜單中前五名中的三席。然而金融科技快速發展,重塑金融市場格局的同時,已給行業增加了新的風險和挑戰。

“科技驅動金融創新,是金融科技的核心。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有助於改造或優化金融產品、經營模式和業務流程,提升金融科技發展的質量和水平。”11月14日,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在Money20/20中國大會的致辭中表示,信息技術創新應用也可能引入新的風險給金融安全帶來新的挑戰,要正確把握創新和安全的關係,把安全作為金融科技創新不可逾越的紅線和底線,切實做到風險防範。持續健全完善風險評估處置機制,確保技術創新的應用成熟、穩定、可靠。

作為國家級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組織,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一直關注中國金融數字化轉型。

“我國金融業總體科技水平和應用創新能力已跨入國際先進行列,這為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和較好的技術基礎。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國金融業數字化轉型客觀上還面臨著很多挑戰。”12月1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在由新華社財經國家週刊、瞭望智庫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新金融高峰論壇”上稱:

一是理念上挑戰。當前部分金融機構既有盈利模式慣性較大、數字化轉型的主動性不足,還有的機構數字化思維欠缺,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還沒有完全形成。

二是機制挑戰。很多機構在產品研發延續傳統項目管理模式,存在環節多、流程長、耗時久、創新容錯不足等問題,難以適應市場快速變化的敏捷創新的要求。還有的機構在業績考核上,關注短期成本收益,對一些需要落地時間長、先期投入大、見效慢的創新存在激勵機制不相融的情況。

三是人才挑戰。目前既懂金融業務、又懂信息技術的高水平復合人才總體上供給不足。同時傳統的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大型機構和中小機構之間的人才素質和結構差異比較大,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智力支撐有待進一步加強。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從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到人工智能,不斷湧現新的技術熱潮,然而相關的專業人才非常緊缺。近年,銀行等金融機構校園招聘中,越來越偏向於大數據、信息技術等領域,然而,當前國內高校畢業生遠遠不能滿足金融機構對於人才的渴求。

“現在尤其像AI、大數據、區塊鏈都是非常熱門的領域。首先,人就少,我們經常開玩笑說,到大學裡面去招學生,我都不知道招哪個專業,完全沒有AI的專業。就算現在開始設專業了,也得4年以後見了,萬一想招博士生可能7年以後見了。這樣一個挑戰在中國事實上面臨著的,所以也逼著我們這些企業,有的時候不得不去海外招生。”11月14日,金融壹賬通副總經理兼首席創新官邱寒,在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金融科技發展與研究工作組、新華社瞭望智庫金融研究中心聯合撰寫的《中國金融科技應用與發展研究報告2018》發佈會上稱。

大中型金融機構招聘金融科技人才尚且如此艱難,組建一個金融科技團隊至少要幾十人,甚至上百人,這對於中小金融機構而言,則更為艱難。 “當前數字化時代步伐日益加快,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機遇與挑戰並存,如何建立一個以信息社會和數字經濟相適應的數字化金融體系,仍然是一個開放性前沿性議題。”李東榮認為金融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應該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的趨勢和要求:

一是科技驅動更加明顯。從金融電子化、金融信息化到數字化金融,科技的作用不斷深化加強,由最初的輔助作用、支撐作用日益向驅動作用發展。當前我國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的研究加快,量子通信、高性能計算等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計劃2020年就要準備實現大規模的商用,這些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正驅動著金融功能的實現形式、金融市場的組織模式以及金融服務的供給方式將發生一系列深刻的變化。

二是需求引領更加突出。金融業數化轉型應該注重圍繞實體經濟需求,特別是普惠金融需求,充分地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資源配置精準化、業務流程自動化、風險管理實時化、決策支持智能化等方面的優勢,增強金融供給對實體經濟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三是風險治理更加重要。由於數字化時代的開放性和互動性,推進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更容易產生業務、技術、網絡、數據等多重風險的疊加效應,對金融監管和社會穩定將會提出更多新的挑戰,因此,當前迫切需要建立包括法律約束、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機構內控、社會監督在內的一個全社會的多層次治理體系,實現風險的防控全覆蓋。

四是行業生態更加開放。在當今公平、開放、聯動、共享的數字化時代,所有封閉式的、割據式的經營發展思路將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在這個新的時代,金融業的分工將日趨專業化、精細化,金融產業鏈和價值鏈將被拉昇,各類的從業機構應當注重結合自身的特點找準市場定位,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建設兼具包容性和競爭性的金融生態圈。

五是數據資源更加重要。在數字化時代,數據是基礎性的戰略資源,也是金融業深度運用各類信息技術的重要前提條件。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從業機構應該從單純的數據囤積者積極轉變為數據挖掘者,在依照國家法規,符合金融管理規定的前提下,做好消費者保護的前提下,努力激活內部的存量數據、盤活外部的合作數據,提升數據的挖掘能力和治理水平,更充分地發揮金融數據資源的作用和價值。

六是基礎設施更加關鍵。金融基礎設施作為金融業務鏈和價值鏈的關鍵節點,既是推動數據系統機構互聯互通的高速路,也是防範各類風險交叉傳染的防火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人民銀行和各金融監管部門以及對整個國家的金融基礎設施有一個完整的構思和完整的規劃,這是防範各類風險交叉傳染的防火牆,隨著金融業的數字化轉型,主要金融業務的流程和服務環節將實現數字化和線上化,支付清算統計監測、信用信息共享、身份認證等基礎設施的作用將更加關鍵,其安全性、穩健性和高效性的要求也更加突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