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榮:金融數字化轉型提升服務和效率,補充金融短板

12月1日,由新華社瞭望智庫、新華社《財經國家週刊》共同主辦的“第三屆(2018)新金融高峰論壇”在在北京舉行。

大變革之下的金融業如何高質量發展?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在會上表示,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進中國的金融業數字化轉型能更好地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李東榮:金融數字化轉型提升服務和效率,補充金融短板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

李東榮指出,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提升了金融業服務和效率,補充了金融短板,發揮著雪中送炭的作用。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是適應現代生產力發展客觀規律的必然要求,是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內容,是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補齊傳統業務結構中短板的追切需要。

李東榮認為,中國的金融發展從金融電子化逐步發展到金融信息化乃至到今天的數字化金融,我國金融業數化轉型有較好的基礎和條件。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國金融業數字化轉型客觀上還面臨著很多挑戰,“這裡首先是理念上的挑戰,我們的一些機構既有盈利模式慣性較大、數字化轉型的主動性不足,還有的機構數字化思維欠缺,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還沒有完全形成。”另外,李東榮認為金融業數字化轉型還面臨著機制挑戰以及人才挑戰等。

對此,李東榮建議,要把握好6點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趨勢和發展要求:

第一,科技驅動更加明顯。

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這些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正驅動著我們的金融功能的實現形式、金融市場的組織模式以及金融服務的供給方式將發生一系列深刻的變化。

第二,需求引領更加突出。

金融業數化轉型應該注重圍繞實體經濟需求,特別是我們的普惠金融需求,充分地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資源配置精準化、業務流程自動化、風險管理實時化、決策支持智能化等方面的優勢,增強金融供給對實體經濟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緊密圍繞實體經濟需求的數字化金融創新,是值得鼓勵的。

第三,風險治理更加重要。

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更容易產生業務、技術、網絡、數據等多重風險的疊加效應,金融風險發生的隱蔽性、突發性和擴散性對金融監管和社會穩定將會提出更多新的挑戰,迫切需要建立包括法律約束、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機構內控、社會監督在內的一個全社會的多層次治理體系,實現風險的防控全覆蓋。

第四,行業生態更加開放。

在當今公平、開放、聯動、共享的數字化時代,所有封閉式的、割據式的經營發展思路將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在這個新的時代,金融業的分工將日趨專業化、精細化,金融產業鏈和價值鏈將被拉昇,各類的從業機構應當注重結合自身的特點找準市場定位,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建設兼具包容性和競爭性的金融生態圈。

第五,數據資源更加重要。

在數字化時代,數據是基礎性的戰略資源,也是金融業深度運用各類信息技術的重要前提條件,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從業機構應該從單純的數據囤積者積極轉變為數據挖掘者,充分地發揮我們這些金融數據資源的作用和價值。

第六,基礎設施更加關鍵。

隨著金融業的數字化轉型,主要金融業務的流程和服務環節將實現數字化和線上化,支付清算統計監測、信用信息共享、身份認證等基礎設施的作用將更加關鍵,其安全性、穩健性和高效性的要求也更加突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