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學教師資格證重點簡答彙總(二)

2019中學教師資格證重點簡答彙總(二)

請簡述班主任素質的基本要求

(1)擁護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2)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熱心班主任工作;

(3)品行端正,能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4)教育思想端正,有一定的教育科學知識和一定的教學能力;

(5)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較強的責任心。

請簡述班級管理的模式

班級常規管理、班級平行管理、班級民主管理、班級目標管理

請簡述班主任工作類型

1. 權威型:側重於在領導與服從的關係上實施影響,由教師自身對班級實行無條件的管理,嚴格監督學生

2. 民主型:比較善於傾聽學生的意見,在班級領導過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級, 而是以間接的方式引導學生

3. 放任型:主張對班級管理不要過多地干預,以容忍的態度對待班級管理中的衝突,不主動組織班級活動

請簡述課堂管理的影響素

(1) 教師的領導風格

教師的領導風格對課堂管理有著直接的影響。

(2) 班級的規模

班級規模的大小是影響課堂管理的重要因素。

(3) 班級的性質

每一個班級都有其獨特性,班級的性質對於課堂管理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

(4) 學生對教師的定型期望

所謂定型期望,是指人們對於某種職業和職務類型的人在行為表現、動機和意向方面存在某種固定的期望。

請簡述影響課堂氣氛的因素

1. 教師方面的因素

教師的領導方式、教師的威信、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以及教師的情緒狀態等都是影響課堂氣氛的主要因素。

2. 學生方面的因素

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因此,學生群體的關係、課堂中學生的集體輿論、角色期待以及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等,都會影響課堂氣氛。

3. 課堂環境的因素

課堂環境如班級規模、教室內的設備、光線、溫度等都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課堂氣氛。

請簡述創設良好課堂氣氛的條件

為了營造積極的課堂氣氛,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 建立和諧的課堂人際關係,這是創設良好課堂氣氛的基礎; 第二, 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第三, 採用民主的領導方式;

1. 第四,給予學生合理的期望。

請簡述處置和矯正課堂問題行為的方法

1. 制訂合適的教學計劃

2. 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的認知結構

3. 對於課業給予精確的指導

4. 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

5. 協調同伴間的人際關係

6. 建立家校聯繫

7.行為矯正與心理輔導

請簡述教學的基本任務

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第二,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第三,發展學生體力,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

第四,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第五,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個性心理特徵,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請簡述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的表現

1.間接性與簡捷性。

2.交往性與實踐性。

3.教育性與發展性。

4.引導性與指導性。

請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一)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含(間接性規律)

(二)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發展性規律)

(三)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雙邊性規律)

(四)掌握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教育性規律)

請簡述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含規律的辯證關係

1.學生認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間接經驗

2.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3.注重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統一

請簡述掌握知識與形成思想品德相統一的規律的辯證關係

1.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識為基礎

2.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動他們積極地學習知識

3.貫徹傳授知識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時,必須注意的問題

請簡述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的辯證關係

1.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具有主導作用

2.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

3.教學過程中貫徹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

請簡述教學過程的結構

1.引發學習動機

2.領會知識

3.鞏固知識

4.運用知識

5.檢查知識

請簡述科學性與思想性(教育性)相統一原則的含義與實施要求

定義:科學性與思想性(教育性)相統一原則是指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現代先進

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要結合知識、技能中內在的道德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為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奠定基礎。

貫徹該原則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幾點:

(1) 教師要保證教學的科學性;

(2) 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3) 教師要通過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思想水平。

請簡述理論聯繫實際原則的含義與實施要求

定義:理論聯繫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

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體現了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的教學規律。

貫徹該原則的基本要求:(1)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繫實際;(2)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3)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係;(4)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請簡述直觀性原則的含義與實施要求

定義: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手段引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用生動

形象的語言描述所學事物,引導學生形成對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

請簡述循序漸進原則的含義與實施要求

定義: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貫徹該原則的基本要求:(1)按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2)教師要引導學生善於將知

識體系化、系統化;(3)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4)注意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

請簡述因材施教原則的含義及實施要求

定義: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體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

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這一原則是為了處理好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統一要求與尊重學生個別差異問題而提出的。

貫徹該原則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幾點:(1)要堅持課程計劃和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

(2)瞭解學生,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學;(3)教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創造條件,採取有效措施使每個有才能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請簡述啟發性原則的含義和基本要求

1.基本涵義

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視啟發式教學。孔子提出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著名教學要求,這是“啟發”一詞的來源。《學記》中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教學要求,闡明瞭教師的作用在於引導、激勵啟發,而不是牽著學生走,強迫和代替學生學習。蘇格拉底在教學中重視啟發,以此激發和引導學生自己尋找正確答案,形成著名的“產婆術”。第斯多惠也有一句名言:“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1)加強學習的目的性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師的講授應抓重點、難點、關鍵,起到“點”和“撥”的作用。

(3)設置問題情境,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4)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

(5)鼓勵學生將知識創造性地用於實際。

(6)發揚教學民主,這是啟發式教學的重要條件。

請簡述講授法的實施要求

定義: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其具體方式有講述、講解、講讀和學校講演四種。

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

①注意啟發誘導;

②認真組織教學內容,保證講授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性、思想性,講授時既要突出重點、難點又要密切聯繫實際;

③講究語言藝術;

④組織學生聽講;

⑤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

請簡述談話法的實施要求

定義:談話法也叫問答法,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提出的問題, 藉以獲得新知識、鞏固新知識或檢查知識的教學方法。

運用談話法的基本要求

做好提問準備,教師要熟悉和理解教學內容,瞭解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個別差異,並在此

基礎上設計好談話問題和談話計劃;

①善於啟發誘導;

②談話要面向全體學生,並要做好歸納、小結;

③鼓勵並啟發學生自己設問。

請簡述班級授課制的優缺點

(1) 有嚴格的制度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達到一定質量;

(2) 有利於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 有利於學生德、智、體等多方面的發展;

(4) 有利於大面積培養人才,提高教學效率;

(5) 有利於學生獲得系統的科學知識;

(6) 有利於發揮集體教育的作用。班級授課制的缺點

(1) 不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2) 不利於學生探索性、創造性等的培養;

(3) 不利於因材施教,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

(4) 不能很好適應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與多樣化。

請簡述心理輔導的原則

(1)面向全體學生原則(辨析)。心理輔導的對象以正常學生為主,面向全體學生。

(2)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教師要用發展的、變化的眼光看待學生。

(3)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4)尊重學生主體性原則。在輔導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作為活動主體的作用。

(5)個別化對待原則。

(6)整體性發展原則

簡述最近發展區概念及其意義。

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現有的發展水平與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

其意義在於教育者不應只看到兒童今天己達到的發展水平,還應該看仍處於形成的狀態,正在發展的過程。教學不能只適應發展的現有水平,而應適應最近發展區,走在發展的前面,並最終越最近發展區而達到最新的發展水平。

簡述影響遺忘的因素。

1.學習材料的性質、數量與重要性。

2.學習程度。

3.識記方法與時間因素。

4.識記者的情緒、動機和態度。

簡述提高記憶效果的方法/如何提高記憶能力?

1.明確記憶目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明目的,增主動)

2.理解材料的意義,少用機械記憶(多理解,少機械)

3.對材料進行精細加工,促進深度理解。(精加工)

4.運用組塊化策略,合理組織材料。(用組塊)

5.運用多重編碼方式,提高加工質量。(多編碼)

6.注重複習方法,防止知識遺忘。(重方法)

簡述情緒與情感的區別?

1.情緒與個體的自然需要有關,情感與社會性需要有關。

2.情緒是人和動物所共有,而情感是人類特有的心理現象。

3.情緒產生時間早,情感產生時間晚。

4.情緒具有情境性和動搖性,而情感體驗更具有穩定性和深刻性。

5.情緒表現有外顯性和衝動性,情感表現更加內隱與持久。

簡述如何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1.培養小學生行為的目的性,減少其行動的盲目性 。

2.培養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從生活入手培養意志品質。

3.培養小學生自我控制與調節的能力 。

4.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克服困難的情境,使學生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鍛鍊各種意志品質 。

5.從小培養正確的觀點 。

簡述操作技能的培養要求。

1.準確地示範與講解。

2.必要而適當地練習。

3.充分而有效地反饋。

4.建立穩定而清晰的動覺。

簡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階段。

1.操作的定向階段。

2.操作的模仿階段。

3.操作的整合階段。

4.操作的熟練階段。

記憶技巧:定房合練

簡述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1)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3)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4)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

記憶技巧:完知識,訓方法,多練習,勤思考

簡述心理健康的標準。

(1)自我意識正確。

(2)情緒積極穩定。

(3)人格結構完整。

(4)人際關係協調。

(5)性別角色分化。

(6)社會適應良好。

記憶技巧:我(自我)是(適應)及(人際)格(人格)性(性別)情(情緒)

請簡述學習動機的激發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維持好奇心,實施啟發式教學

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給予恰當的評定

4.恰當進行獎懲,維護內部學習動機

5妥善處理競爭和合作的關係

6.適當進行歸因訓練,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7.培養自我效能感

記憶技巧:創情境,控水平,用反饋,給獎懲,處關係,指歸因,看效能。

請簡述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

1.精選材料

2.注意教學材料和教學程序的編排

3.改進教材呈現方式,促進教學方法多樣化

4.加強基礎知識反基本技能的訓練,提高知識的概括化水平

5.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性

簡述品德的心理結構/心理成分。

(1)道德認識,是指對道德行為規範及其意義的認識。

(2)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實現及其所引起的一種內心體驗。

(3)道德意志,是個體自覺地調節道德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道德目標的心理過程。

(4)道德行為,是個體在一定的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對他人和社會有道德意義的活動。

請簡述系統脫敏療法(含義+創作人物+治療+例子)

系統脫敏的含義是當個體對某事物、某環境產生敏感反應(害怕、焦慮、不安)時,我們可以在當事人身上發展起一種不相容的反應,使其對本來可引起敏感反應的事物,不再發生敏感反應。此法為美國心理學家沃爾帕首創,主要用於治療恐懼症,也適用於其他以焦慮為主導症狀的行為障礙。例如,一個學生過分害怕貓,我們可以讓他先看貓的照片、談論貓,再讓他遠遠觀看關在籠中的貓,讓他靠近籠中的貓,最後讓他用手觸摸,逐步消除對貓的懼怕反應。

簡述學生不良行為的矯正措施。

(1)改善人際關係,消除疑懼心理和對立情緒;

(2)培養正確的道德觀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3)保護和利用學生的自尊心,培養集體榮譽感;

(4)鍛鍊同不良誘因做鬥爭的意志力,鞏固新的行為習慣;

(5)注重個別差異,運用教育機智

請簡述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1.問題的特徵

2.已有知識經驗的遷移

3.原型啟發

4.定勢

5.功能固著

6.情緒與動機

7.個體的智力水平

請簡述如何培養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

1.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3.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4.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

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係

(1)各種活動都存在一個最佳的動機水平。動機不足或過分強烈,都會使工作效率下降,一 般來說中等程度的動機及其水平最有利於學習效果的提高。

(2)動機的最佳水平隨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較容易的任務中,動機的最佳水平偏高;在比較難的任務中,動機的最佳水平偏低。

(3)動機強度與學習效率之間的關係不是一種線性關係,而是倒U形曲線。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於任務的完成。

請簡述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七個層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認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前四種需要為缺失需要,後三種需要為成長需要,一般情況下,較低級的需要得到滿足後才會出現對較高需要的追求。

韋納的成敗歸因理論

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六個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好壞、身心狀態、外界環境

記憶技巧:身外努力能運人

影響能力發展的因素

1.遺傳作用與營養的影響

2.產前環境和早期經驗的影響

3.學校教育的影響

4.社會實踐活動的影響

請簡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

他把學習過程分為八個階段:動機階段、瞭解階段、獲得階段、保持階段、回憶階段、概括階段、操作階段、反饋階段。

請簡述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1.創設有利於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

(1)創設寬鬆的心理環境

(2)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餘地

(3)改革考試製度與考試內容

2.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1)保護好奇心

(2)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

(3)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

(4)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

(5)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

3.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

(1)發散思維訓練

(2)推測與假設訓練

(3)自我設計訓練

(4)頭觸風暴訓練

請簡述自我效能感的含義及影響因素

自我效能感是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的,是指人們對自己能否成功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

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包括

(1)直接經驗

(2)替代性經驗

(3)情緒喚起

(4)言語勸說

記憶技巧:直接用言語替代情緒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維持好奇心,實施啟發式教學

(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給予恰當的評定

(4)恰當進行獎懲,維護內部學習動機

(5)妥善處理競爭和合作的關係

(6)適當進行歸因訓練,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7)培養自我效能感

教學的一般任務是什麼?雙基+全面發展。(關鍵詞法)

(1) 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 發展學生智能,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 發展學生體能,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4) 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5) 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個性心理特徵,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雙肩發育。(結合實際法)。

(1) 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間接性規律);

(2) 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動性相結合(雙邊性規律);

(3) 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發展性規律);

(4) 知識學習與品德形成相統一(教育性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