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已过,给娃穿衣记得“三捂两不捂”,妈妈早了解,宝宝少生病

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昨天邻居家宝妈跟我抱怨:霜降已过,最近天气明显转凉,担心宝宝受冻,特意给多添了衣服,就连睡觉时也格外注意保暖,没想到孩子还是感冒流鼻涕了,一量体温居然还发上了高烧。

她觉得自己做的这些措施已经够到位了,怎么还是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实际上,正是她给娃多穿衣服的这个举动,反倒惹“病”上身了。

霜降已过,给娃穿衣记得“三捂两不捂”,妈妈早了解,宝宝少生病


​天气转凉,给娃穿衣要记得“三捂两不捂”

入秋后,天气的确越来越凉,防寒保温也是正确的想法。但凡事过犹不及,如果捂的程度过了,反而是对宝宝免疫力的一种伤害。

天气转凉之际,如何给宝宝添衣,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并不是一味让宝宝多穿就可以的,要让宝宝觉得温暖,但还不能过热。

霜降已过,给娃穿衣记得“三捂两不捂”,妈妈早了解,宝宝少生病

因而,宝妈们都要记得“三捂两不捂”的口诀,对应着常说的三暖两凉,即背暖脚暖腹暖、头凉心胸凉。

毕竟宝宝大多怕热不怕冷,情绪暴躁易怒、食欲不振、上火等都是由于过热导致的。

皮肤作为人体最为主要的呼吸系统,正常情况下收敛作用应当大于开泄作用,如果过热,就会导致开泄大于收敛,丧失体内阳气。

对此,妈妈早了解,宝宝也就能少生病、少受罪。

霜降已过,给娃穿衣记得“三捂两不捂”,妈妈早了解,宝宝少生病


​三捂两不捂的具体内容

一.三捂

1)背暖

背部尤其是体内阳气的聚集之处,肯定不能受到风袭,必须严加保暖才能防止感冒入侵。

2)脚暖

脚部的神经比较丰富,对外界温度的感受也比较灵敏。

只有护好孩子的手脚,才能让他对外界气温的变化拥有较好的适应过程,所谓寒从脚起,正是这个道理了。

3)腹暖

之所以要保证腹暖,是为了保暖脾胃,冷空气进入孩子的脾胃,会导致腹泻。

霜降已过,给娃穿衣记得“三捂两不捂”,妈妈早了解,宝宝少生病

气温不那么低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穿件马甲,保护小肚子。

另外,提一嘴,哪怕是炎热的夏季,也不要让宝宝的腹部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至少也要穿个小肚兜。

二.两不捂

1)头凉

很多家长不论外出还是在家,都会给宝宝戴一顶帽子。

实际上,家长也会发现宝宝总是不配合,想要把头上的帽子摘掉,亦或外出时回家,已经满头大汗。这些信号都是告诉父母,孩子的头部太热了。

生理学角度上,孩子身体中有1/3的热量,都是从头部散发出去的。

保暖的想法没错,但如果时时刻刻都用帽子捂着,就不好了。

2)嘴巴和鼻子不捂

到冬季,很多家长还会给孩子戴上口罩和围巾,包裹得严严实实。

霜降已过,给娃穿衣记得“三捂两不捂”,妈妈早了解,宝宝少生病

但所谓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把孩子保护得太过周密,反倒使其抗寒能力和免疫能力降低,今后一旦受凉就很容易感冒,连肺部换气也会受到影响。

实际上,到了天气渐凉的秋季,父母更应该注意的是,帮孩子收固肺气。这也是为了符合大自然的规律,降低孩子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几率。

霜降已过,给娃穿衣记得“三捂两不捂”,妈妈早了解,宝宝少生病


​收固肺气的具体做法

1)早睡早起

秋冬之季,白昼变短黑夜变长,孩子也应当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调整作息规律,做到早睡早起。

2)多吃白色食物

在中医中,肺部对应白色,因而要想收固肺气,就要多吃白色食物。比如银耳、梨、百合等,家长可以做成热粥或羹汤给孩子食用。

霜降已过,给娃穿衣记得“三捂两不捂”,妈妈早了解,宝宝少生病

​3)灵活增减衣物

秋冬季节的气温同样变幻莫测,家长要多下功夫,根据每日的温度灵活增减衣物。

衣物穿得太多,就会导致汗液排出过多,阳气外泄;衣服穿得太少,又会让孩子受冻。

而判定孩子是否冷热的标准是,用手摸孩子的后颈,如果温度正好,不出汗不冰凉,就说明此时孩子的体感温度是比较舒适的。

育儿无小事,处处是学问,尤其家有小儿。一定要在穿衣饮食上多上心。

二胎宝妈、营养师,为大家分享育儿生活中的心得;图片皆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另外,码字不易,如有个别错别字,请别介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