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蘇聯為什麼沒有趁機拿下土耳其?

小龍蝦148499353


俄國和土耳其在歷史上曾經是一對冤家,曾經為了黑海地區的出海口大打出手,但那都是老黃曆了。

斯大林當權的蘇維埃愛好和平,蘇軍是正義之師,絕不會倚強凌弱、以大欺小搞帝國主義那一套。所以,蘇聯雖然明知道出海口對自己是生命攸關的問題,但依舊一改沙俄帝國的霸道、貪婪,像個暖心男一樣對小弟弟土耳其疼愛有加。

蘇維埃成立後,土耳其被強大的蘇聯嚇得面無土色,蘇聯馬上對土耳其這個小白兔拋出橄欖枝,安慰這個可憐的小傢伙。蘇聯跟土耳其簽訂了《蘇土友好條約》,保證不對土耳其動粗,還說要在平等、互利、互惠、互不干涉內政,尊重對方主權的基礎上發展兩國關係。斯大林拿出實際行動廢除了沙俄強加給土耳其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免去了土耳其所欠沙俄政府的一切債務。

土耳其這個小白兔就這樣在大灰狼跟前安然無恙過了二十年安穩日子,蘇聯人用事實證明,所謂的"狼走千里吃肉"是一句徹頭徹尾的謬論。而土耳其這個小白兔恩將仇報,竟然也跟德國結盟,惹惱了和平大使斯大林,差點招來殺身之禍。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反駁: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也是國家的本性,除了希特勒、薩達姆和卡扎菲之流,沒有哪一個國家沒收事找抽想給自己的人民帶來戰爭。法國如此、英國如此,美國也是如此。

只要不是跟納粹狼狽為奸,坐地分贓傷害第三者利益,這種自保都是有情可原的,不能成為欲加之罪。

何況土耳其是一個主權國家,跟瑞典一樣保持中立;為什麼瑞典可以中立,土耳其中立就不可以?

再說,後來土耳其在蘇聯的恫嚇下、英法的威逼下、美國的苦口婆心勸說下,土耳其深明大義放棄了中立,加入到盟軍陣營,向軸心國宣戰。即使土耳其錯了,但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斯大林也不能為難人家。

可是斯大林可不管這麼多,因為斯大林在打敗德國後變得趾高氣揚變成了接管大師,斯大林這個接管大師接管了曾經屬於我們的唐努烏梁海,接管了波蘭大片領土,接下來又要對土耳其的黑海進行接管,而且要獨家接管,把英法美等國排除在外。

斯大林乘著攻克柏林,戰勝希特勒的餘威,在1945年波茨坦會議上對丘吉爾和杜魯門大發雷霆:蘇聯人為你們抵擋住幾百萬德軍,蘇聯犧牲了上千萬國民,蘇聯人要黑海的出海口還要看你們臉色,跟你們說好話。你們真以為蘇聯人要經過你們認可,放著1000多萬軍隊給你們費口舌?

對斯大林的發飆,杜魯門和丘吉爾心知肚明。

他們已經獲得情報,斯大林即將對土耳其動手,半個月前,斯大林指示米高揚和馬林科夫制定一個土耳其戰後重建方案,提交蘇共中央委員會議論,這個"土耳其政府重組方案"很快獲得通過並制定完畢。方案包括蘇聯把本國政治可靠的亞美尼亞裔公民和共產黨員組織起來,充實到南部邊境各地區和各城市的黨委會。這些地方黨委即將面對的重要任務就是,在紅軍拿下土耳其土地後,在被解放的那些城市迅速組織起親蘇政權。

蘇聯領導人甚至計劃得手後要恢復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的舊稱"康斯坦丁堡"。

斯大林要動粗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土耳其,要知道蘇聯當時有1300多萬軍隊,手裡又擁有美英援助的大量先進武器,土耳其領導人聞訊差點休克過去,杜魯門趕緊打電話送去定心丸:“放心吧,看美國怎麼搞定他,小樣。"

杜魯門的表態絕非虛張聲勢而是胸有成竹。

1945年7月21日,波茨坦會議開到第四天的時候,杜魯門接到一份來自國內的密電:"夫人順利生產。"短短的六個字,卻讓杜魯門欣喜若狂。原來,這意味著美國原子彈的試驗已經大獲成功,且這種致命武器立即可以正式投入生產。

有了這顆定心丸,杜魯門迫不急待地想讓斯大林明白,美國人手裡有一張王牌,不許斯大林那麼任性。英國首相丘吉爾知道杜魯門的想法後向杜魯門議,應該用一種婉轉的方式迅速告知斯大林讓他不要在土耳其冒險。

7月25日,在會談結束的一次晚餐上,丘吉爾告訴斯大林說他做了個夢:"斯大林元帥,我夢見自己成為歐洲主宰"。斯大林知道他話裡有話就奸笑著說:"首相先生,我也做了個夢,夢見我當了世界主宰。"

杜魯門漫不經心地插話到:"我做了個夢,說你們要夢想成真必要我的300個弟兄答應。"

"哪三百個弟兄?"斯大林和丘吉爾同時把目光投向杜魯門,杜魯門神秘地"這三百個弟兄是三百對雙胞胎,他們的名字也都一樣,哥哥叫鈾,弟弟叫鈈。"說完摔門而去。斯大林覺得杜魯門似乎在暗示什麼,卻一時反應不過來,丘吉爾漫不經心地補刀說,杜魯門這小子說的是製造原子彈的兩種元素,他們已經試爆成功了。

斯大林聽了臉色煞白,呆若木雞。8月2號,波茨坦會議結束,8月5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第一個原子彈。

得知這個消息,斯大林驚出一身冷汗。

在蘇聯人發呆的時候,美國的航母也駛向地中海,美國的軍隊通過空中和海上不斷派往土耳其,美國軍隊很快佔據戰略要地,開始修建永久性的軍事基地,土耳其軍隊也被美國武器武裝起來,接受美軍的系統訓練。後來土耳其一看美國能保護自己,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加入了北約,斯大林接管土耳其的設想變成了一枕黃粱。


歷來現實


因為蘇聯不夠浪漫,搞不定浪漫的土耳其。

作為世界第一領土大國,俄羅斯雖然有空前廣闊的國土面積,但卻始終不得不面對缺少優良出海口的尷尬,尤其是黑海方向,被土耳其控制的土耳其海峽牢牢控制,簡直是痛不欲生的存在。

作為土耳其的冤家,歷史上的俄羅斯與土耳其在241年時間裡,共進行了12次慘烈戰爭。在曠日持久戰爭中,俄羅斯不斷髮展壯大,吞併了奧斯曼帝國的黑海沿岸及高加索地區,而奧斯曼帝國則在喪城失地中逐漸走向衰落,尤其是1877年第10次俄土戰爭,沙俄軍隊兵臨奧斯曼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下,差點控制土耳其海峽。

不過因歐洲各國的強力干涉,俄羅斯控制土耳其海峽的企圖終歸落空。

不過十月革命後,蘇聯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而奧斯曼帝國則在一戰後徹底崩潰,其領土被瓜分殆盡,只剩下小亞細亞半島及君士坦丁堡附近區域。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聯與土耳其的差距越發明顯。

而隨著二戰後期,蘇聯軍隊對德國法西斯的大舉反攻,蘇聯紅軍幾乎踏遍整個東歐大陸。但雄心勃勃的斯大林依然沒有趁機控制土耳其海峽,失去了最後一次歷史機遇。

那麼為何斯大林如此“正人君子”呢?靜夜史主要和蘇聯的運氣太差有直接關係。

沒有合適的歷史機遇,蘇聯就像80歲的老男人一樣對浪漫的土耳其力不從心。

雖然一戰徹底終結了奧斯曼帝國的歷史,使這個想要搏一搏的遲暮帝國徹底瓦解,但俄羅斯明顯更慘,因為十月革命後穩定國內的需要,蘇俄同德國簽定了屈辱的《佈列斯特條約》,放棄了超過300在空方攻擊的土地,芬蘭、愛沙尼亞等國家紛紛獨立。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顧不暇的俄羅斯即使想要趁亂搞定土耳其,也是有心無力。

而隨著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實力不斷增強,革命輸出的心難以抑制,但二戰再度打亂了蘇聯的節奏。

站在馬後炮的角度,二戰期間納粹德國閃擊蘇聯,實際上是掩蓋了蘇聯無產階級革命輸出的野心。

通過反擊德國法西斯,蘇聯不僅獲得了美英等同盟國的大力支持,成為二戰戰勝國,更藉助二戰的機會實現了無產階級革命的輸出,建立了龐大的共產主義陣營,同時佔據了唐努烏梁海、旅順港、南千島群島等一系列戰略要地,使蘇聯的勢力範圍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但挾勝利之威的蘇聯縱然從羅馬尼亞手中奪走了但比薩拉比亞,仍然沒有在黑海地區尤其是土耳其海峽取得突破。

而之所以如此無奈,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經歷了一戰的慘敗,被打回原形的土耳其再也不敢在二戰期間隨便下注,因此土耳其在二戰爆發後選擇了中立,這在理論上使得無論同盟國還是軸心國都沒有理由對土耳其有所企圖。

當然,所謂的中立與否,根本因素還是取決於各世界大國,如果斯大林能被這些所謂的條條框框束縛,那麼就不會有二戰期間獲得的巨大利益。

所以斯大林當然是對土耳其有想法的。而且相當強烈。

在蘇軍發動反攻,“解放”了東歐大部分地區後,斯大林不止一次地向杜魯門和丘吉爾抱怨,要求蘇聯在黑海地區獲得權益,簡單說來就是要求美英等國放手,讓蘇聯好好收拾一下土耳其。

這當然不會得到美蘇的同意。要知道一旦土耳其被蘇聯拿下,美英等國不僅無法通過土耳其海峽遏制蘇聯,更會使中東地區陷於蘇聯的陰影之下,尤其是蘇伊士運河將直接受到蘇聯的威脅,所以儘管當時的美英和蘇聯仍然是反法西斯的盟友,但在土耳其問題上已經開始劍拔弩張。

在無法得到美英兩國同意的情況下,蘇聯單方面制定了奪取亞美尼亞,“順便”解放土耳其,建立親蘇政權的計劃。

但就在斯大林準備一聲令下的關鍵時刻,美國一聲令下,在1945年7月16日成功爆炸世界上第1顆原子彈,掌握了置蘇聯於死地的恐怖殺器。此時正值波茨坦會議召開期間,杜魯門得意洋洋地向斯大林炫耀,斯大林雖然表現地雲淡風輕,但卻無比震驚,因為他明白自己“解放”土耳其的計劃已經無法實現了。

果然,蘇聯很快就敗在美國的核威脅之下,先是不許蘇聯進攻土耳其,而後是不允許蘇聯登陸日本本土,最後是威脅蘇聯從伊朗北部撤軍。

就這樣,原子彈的橫空出世,拯救了搖搖欲墜的土耳其,避免了淪為蘇聯附庸的命運。

而隨著1949年蘇聯原子彈的爆炸成功,土耳其再度危險了起來。為了一勞永逸,土耳其選擇在1952年加入北約,徹底斷了蘇聯想要染指土耳其的念想。

所以說蘇聯在土耳其問題上的失敗,與其說是實力不足,倒不如說是運氣不佳。不過,運氣也是一種實力。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黑海艦隊是蘇聯進入地中海,在非洲、中東進行戰略佈局的重要力量。但是,蘇聯從黑海進出地中海,必須經過由土耳其完全控制的土耳其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更麻煩的是,沙俄和土耳其是死敵,前後打了十次俄土戰爭,克里米亞就是沙俄從土耳其手上搶走的。再加上英國、法國一直阻撓沙俄(蘇聯)對土耳其海峽施加影響。

二戰前夕,德國和英國、法國、蘇聯都非常重視土耳其海峽的戰略地位。土耳其早在1921年就與蘇聯簽訂了《蘇土友好條約》,而在1925年蘇土的條約中,蘇聯要求土耳其:“沒有得到蘇聯的同意,不準擅自和英、法簽約,”在二戰爆發前,英、法和蘇聯是敵對的,蘇聯始終有一個顧慮:英、法控制土耳其海峽後,就會向蘇聯發起進攻,至少堵死蘇聯進入地中海的出路。

土耳其知道蘇聯的實力,又是抵抗德國南下的戰略屏障,土耳其不想得罪蘇聯。對蘇聯提出的苛刻條件,土耳其儘量給予滿足。土耳其一再向蘇聯保證:“蘇聯是我們可以相信的盟友,我們和英、法簽約,只想是收回愛琴海的島嶼,不會傷害蘇聯。”可蘇聯始終無法完全相信土耳其的保證,蘇聯警告土耳其:“最好不要和英、法簽約。”同時,蘇聯還給土耳其“上歷史課”,說英、法從來都是要求別人履約,自己從來不把合約當回事。

英國和法國這邊也著急,催促土耳其趕緊簽約,土耳其成了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不過,土耳其還是更重視蘇聯,派外長去莫斯科談判。蘇聯對談判始終拖拖拉拉,土耳其只好告訴英、法:“能不能和你們簽約,要看外長在莫斯科能談出什麼來。”

本來涉及的國家只有蘇聯、英國、法國、土耳其,不久後,德國也擠進來。德國佔領羅馬尼亞,從羅馬尼亞開採的石油要經過土耳其海峽運到意大利港口,再運到德國。所以,德國堅決反對土耳其與英、法簽約。但英、法不理睬德國,德國只好去找蘇聯。

德國已與蘇聯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表面上關係還不錯。德國給蘇聯施加壓力,讓蘇聯阻止土耳其與英、法簽約。蘇聯對土耳其提出各種苛刻的條件,土耳其難以接受。土耳其看出蘇聯沒有談判的誠意,於1939年10月19日,簽訂有效期為15年《英法土互助條約》。不過,為了不徹底得罪蘇聯,土耳其還是給緊張的蘇土關係開了一道小門。

蘇聯並不相信土耳其的誠意,蘇土關係依然非常緊張。1939年11月30日,蘇聯大舉進攻芬蘭時,英、法準備借道土耳其,轟炸蘇聯的石油城巴庫(今阿塞拜疆首都)。蘇聯與英、法處在戰爭邊緣,如果土耳其同意英、法借道,就等於向蘇聯開戰。蘇聯嚴重警告土耳其:不要把自己綁在英、法的戰車上,小心到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這場戰爭差點就打起來了,如果不是德國在1940年4月突然進攻丹麥、挪威的話。土耳其實在應該感謝德國,因為這意味著英、法的主要敵人是德國,不再是蘇聯。英、法和蘇聯打不起來,土耳其躲過一場劫難,否則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因為德國,英國(法國滅亡)成了蘇聯的盟友,自然要對蘇聯的土耳其海峽利益有所表示。1943年11月底開始的伊朗德黑蘭會議,英國首相丘吉爾告訴斯大林:“英國完全理解蘇聯尋找地中海出海口,對於土耳其海峽,蘇聯可以得到的更多。”斯大林也毫不客氣的說:“不給我們?我們可以搶!”

圖-土耳其海峽

1936年7月,包括土耳其、英國、法國、蘇聯在內的共九個國家(還有日本),簽訂了《蒙特勒公約》。公約規定土耳其拿到海峽的所有權,蘇聯對此非常不滿。蘇聯認為土耳其海峽主權屬於土耳其,但由於涉及蘇聯的重大利益,《蒙特勒公約》早就不合時宜,必須廢除。英國急需蘇聯在東線戰場拉住德國,對蘇聯關於土耳其海峽的一些條件儘量滿足。

蘇聯千算萬算,算漏了一條:土耳其對德國宣戰,時間是1945年2月23日。兩個多月後,德國就戰敗投降了。土耳其看準時間下手,意味著土耳其也將成為二戰的戰勝國。如此,蘇聯就沒有理由以戰勝國的身份來欺負土耳其。

圖-土耳其海峽

蘇聯還不死心,警告土耳其不要玩火,趕緊與蘇聯簽訂新的條約。美國當然不希望蘇聯控制土耳其海峽,站出來支持土耳其。有了美國撐腰,土耳其正式拒絕蘇聯的要求。蘇聯非常惱火,可看到土耳其於1952年2月加入北約後,北極熊也沒了脾氣。一年後的1953年5月,蘇聯認命,宣稱自己以前對土耳其提出的所有條件全部作廢。


地圖帝


17-19世紀,俄羅斯和土耳其為了爭奪土地,進行了一系列戰爭,具備一定的規模的共計十次,這十次戰爭也被稱為“俄土戰爭”。

作為地跨歐亞兩大洲,掌控黑海出海口的土耳其,一直是俄羅斯的夢想,當時曾有一幅叫做“魔鬼向葉卡捷琳娜獻禮”的漫畫,生動的說明了俄羅斯的心境,畫中魔鬼端著一個碩大的銀盤,敬獻給一臉貪婪的葉卡捷琳娜大帝,銀盤上有兩個城市,一為波蘭首都華沙,一為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就是伊斯坦布爾)。

二戰中,由於重要的地理位置,土耳其成為同盟國和軸心國拉攏的對象,一邊是如日中天的德國,一邊是世代冤仇蘇聯,土耳其陷入了兩難。

相傳土耳其曾私下答應希特勒,只要德國攻佔蘇聯南高加索地區,土耳其就出兵進攻蘇聯。

而1942年德國傾力進攻斯大林格勒,就是為了打通南高加索地區的屏障,為土耳其參戰掃清障礙。

幸運的是,上帝站在同盟國一側,希特勒的計劃沒有得逞。

土耳其沒有參戰還有一個原因,作為帝國的角力場,土耳其曾夾雜在大國之間,受盡凌辱,現代土耳其的國父凱末爾深以為慮,專門留下遺訓:如果不得不參戰,一定要站在英國一側。

事實證明,凱末爾的戰略眼光十分精準,縱然二戰是土耳其報復俄國的 大好機會,土耳其最終還是站對了位置,避免了滅國之災。

但蘇聯卻不想放過土耳其,波茲坦會議中,斯大林主動提出,作為戰利品,蘇聯希望得到黑海出海口。

這無疑是對土耳其提出了領土要求,也是美英等西方國家不能接受的,黑海海峽不僅是土耳其的領土,也是西方國家牽制蘇聯的前哨,放棄土耳其,對整個地方都是巨大的傷害。

為了打消斯大林的野心,杜魯門主動爆料,美國已經研製成功一種威力巨大的炸彈--原子彈,暗示美國有實力對蘇聯採取強硬立場。

斯大林雖然當面裝聾作啞,但十分清楚美英兩國的算盤,加之土耳其並未參與二戰,缺乏對土耳其劫掠的藉口,就此作罷。

當然,土耳其也不是不知道蘇聯的野心,早在1939年就與英法兩國簽訂了提供互助的二號議定書,1952年更是早早加入北約,把自己納入西方的保護傘下。



日慕鄉關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看了幾個回答,完全都沒有說到點子上。要講清楚二戰期間蘇聯和土耳其的故事,首先要弄清楚沙俄、蘇聯和奧斯曼帝國、土耳其的關係;還有奧斯曼土耳其和希臘的關係;再加上歐洲人、美國人這種外來勢力的關係。

一、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土耳其

在世界歷史上關於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有一個專門的詞語,叫做“俄土戰爭”,這個詞語的意思包括了從17世紀開始一直延續到19世紀的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為了爭奪黑海出海口、高加索等一系列要地的十次戰爭。

甚至有人把雙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交戰和土耳其在俄國內戰中的干預都加入“俄土戰爭”中,認為是第11次和第12次俄土戰爭。

油畫《1788年12月17日奧恰基夫的勝利》,描繪第五次俄土戰爭中俄軍攻陷奧恰基夫要塞。

二、奧斯曼土耳其和希臘

希臘人和土耳其人也是世仇。希臘人建立的拜占庭帝國亡於土耳其之手,而且在奧斯曼土耳其統治之時,希臘人和基督徒都收到了慘無人道的屠殺和迫害。

進入近代,隨著科技革命的興起,奧斯曼帝國開始陷入衰落,希臘人的民族意識不斷覺醒,並開始持之以恆的起義和反抗。

在1821年,希臘人發起的大起義得到了歐洲大部分國家的同情,著名詩人拜倫就以志願者的身份前往希臘參加反抗土耳其人的戰鬥,並死在了希臘。

當時英國、法國、俄國三國聯合出兵干涉,在三國聯軍的幫助下,希臘人獲得了最後的勝利--希臘獨立建國。

著名詩人拜倫支持希臘人發對奧斯曼土耳其的戰爭。

三、列寧的蘇聯和凱末爾的新土耳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列寧上臺把沙俄改組為蘇聯,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其中也包括土耳其的無產者。

而土耳其因為在戰爭中站錯了隊,即將成為戰敗國受到列強瓜分。希臘在英法的支持下已經進入伊斯坦布爾。

在這個時候,一個叫凱末爾的將軍建立新政府,發起救國運動。新政府並且獲得了列寧的承認,在蘇聯的大力支持下,凱末爾打敗了英法支持的希臘人,重新建立了世俗的土耳其政府。

1921年3月,列寧的蘇俄和凱末爾的土耳其簽署《莫斯科條約》,列寧發揚國際主義精神,不但支持凱末爾的反帝鬥爭,還把俄土邊境的大片土地割讓給土耳其。

四、第二次世界大戰

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站錯隊的慘痛教訓,新的世俗的土耳其政府在二戰前後極為明智的保持中立。對於軸心國和同盟國來說,控制著地中海和黑海交通要道的土耳其非常重要,如果不能佔領,也不能將他逼到對方陣營中。因此無論是軸心國的德國、意大利還是同盟國的英法、蘇聯,都對土耳其進行小心翼翼的拉攏,不敢太過威逼。


土耳其人也樂哉其中,不論是德國的戰略物資還是蘇聯的戰略物資,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完美的體現瞭如何正確的做一株牆頭草。

直至到了1945年,德國敗相已定,土耳其人才在克里米亞召開的雅爾塔會議後,也就是1945年2月23日,正式對德宣戰。


所以說,二戰期間蘇聯為何沒有拿下土耳其這個問題,不僅僅要看地理位置、當時的世界形勢,還要明白沙俄--蘇聯,奧斯曼--土耳其,拜占庭--希臘等等國際勢力的歷史變革。


至於本來親蘇的土耳其後來怎麼就成為美國的小弟,還加入北約,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靠譜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土耳其這個國家是蘇聯萬萬不敢動的,任何對土耳其武力上的威脅都極有可能導致土耳其倒向德國,而這是對蘇聯最為致命的威脅,遠遠比波羅的海的國家以及巴爾幹的羅馬尼亞要致命的多。那就是土耳其離蘇聯的高加索油田太近了,如果德軍從土耳其出發可以輕而易舉的拿下這些油田,而沒有了這些油田,蘇聯也就失去了戰爭的能力,有再多的人力資源和重工業也無濟於事。


蘇德戰線爆發前,希特勒一直想將土耳其拉入軸心國陣營,這樣德國陸軍和空軍不僅可以從土耳其出發進攻英國在地中海的基地埃及進而封鎖蘇伊士運河,還可以從土耳其的埃爾祖魯姆和大不里士一線直接進攻蘇聯的高加索油田,這個距離實在是太近了,德軍幾乎可以肯定的會佔領這裡,百分之九十的石油出自這裡,如果在戰爭的第一年蘇聯便失去了石油的供給,那麼蘇聯的命運也就決定了。所以蘇聯無論如何都要努力讓土耳其保持中立。

蘇德戰爭爆發以後,蘇聯就更無暇顧及土耳其了,國內所有的人力和物資都用來阻擋德軍的迅猛進攻了,而且戰爭的前景對於蘇聯非常嚴峻,直到1943年之前蘇聯都在失敗中徘徊,根本分不出兵力來進攻土耳其。蘇聯的徵兵年齡已經下調到了15週歲,足見蘇聯的人力資源也開始出現匱乏,甚至後方工廠的大量工人也開始進行徵召。後期蘇軍每每收復失地便立刻就地徵召所有男性加入軍隊,以補充在作戰巨大的人力損失。

在盟軍從西線登陸,德軍的失敗已經確定的情況下,對蘇聯來說西歐顯然要比土耳其更加重要,幾個世紀以來西歐都是整個世界的中心,蘇聯與其分散兵力佔領土耳其,不如去佔領更多的西歐土地,那裡遠比土耳其要重要許多。


戰略論


趁機?趁什麼機?

沙俄的崛起幾乎是和奧斯曼土耳其的衰落同步的,按照俄方的記載,第一次俄土戰爭爆發於1568年(實際上是和土耳其在黑海北岸的幾個附庸國間發生的),沙俄和奧斯曼之間國與國的正式戰爭,最早則爆發於1676年,此後斷斷續續打過10次,持續241年,平均不到20年就打一次,如果算上第一次世界大戰則俄羅斯-土耳其之間的戰爭狀態,要一直延續的1922年兩國握手言和為止。

但在那之後兩國間充其量只是發生一些摩擦,而並未發生直接的、大規模的戰爭,因為蘇聯-土耳其邊境線並不長,且位於蘇聯最薄弱的外高加索地區,大規模兵團展開不便,而漫長的安納托利亞半島海岸線卻因為蘇聯登陸能力的短板難以得到利用,且俄長期覬覦土耳其的關鍵,是土耳其海峽這個出入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在巴黎和會後這一通道已得到列強共同“關照”,也被土耳其自己視作“保命符”,蘇聯如果染指這裡就要冒和歐美幾乎所有強國翻臉的風險,這個代價太高,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更關鍵的是,二戰中蘇聯完全沒有機會染指土耳其——因為在土耳其還是中立國時,蘇聯正被納粹德國按著打,自顧不暇,而當蘇聯開始佔上風時,土耳其卻變成了蘇聯的盟友。

1940年6月22日,二戰中納粹逼迫法國投降,29日蘇聯強逼羅馬尼亞割讓比薩拉比亞,引起土耳其驚恐,遂於當日宣佈“局外中立”,英德兩國出於各自戰略利益考量宣佈“尊重”,在這種情況下蘇聯只好收手;1941年,美國為爭取土耳其不倒向納粹,宣佈《租借法案》適用土耳其,1943年德黑蘭會議美英蘇三國又共同敦促土耳其對德宣戰,1944年4月土耳其停止對納粹鉻礦供應,8月和納粹德國斷交,1945年2月土耳其對德宣戰,戰後也成為二戰戰勝國之一。

儘管土耳其因為歷史淵源一直和納粹德國“眉來眼去”,但整個中東的形勢卻是英國佔絕對優勢,美國勢力也蒸蒸日上,納粹在伊朗等地節節敗退,在非洲對埃及的進攻也功虧一簣,在這種情況下土耳其始終未正式加入軸心國一方參戰,且大體上遵守了中立國的義務,如從未允許德國水面艦艇和潛艇自由出入土耳其海峽,迫使軸心國在黑海只能仰賴羅馬尼亞薄弱的海軍,以及通過鐵路和內河(多瑙河及運河)拖來的幾艘魚雷艇,無法對本就單薄的蘇聯黑海艦隊構成致命威脅,如果不是這樣,敖德薩、克里米亞半島很難像現實中那樣支持如此之久,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戰役的結果也可能改變。

蘇聯再如何霸道,也沒辦法對一箇中立國-同盟國提出露骨的領土要求——更重要的是,在中東勢力遠勝過蘇聯的英美也不會答應,二戰後期之戰後初期,蘇聯挾戰勝之威,想賴在伊朗北部不走,結果被英美聯合巴列維王朝硬生生擠走,伊朗在二戰前期和納粹有密切交往,但中後期加入同盟國陣營,英美便能以此為藉口名正言順地利用聯合國擠走蘇聯,土耳其方向英美勢力更大、戰略利益更重要,土耳其國力更強,因為從未加入軸心國也更理直氣壯,蘇聯的“機”在哪兒,您能告訴我麼?

歷史上沙俄-蘇聯-俄羅斯拿下土耳其、或確切說土耳其海峽唯一的“機”,是一戰,畢竟一戰中土耳其站在了沙俄對立的陣營,且這個陣營(德奧同盟陣營)還戰敗了,土耳其一度差點亡國。問題在於沙俄自己先是在南線作戰中屢屢無法突破,繼而因為國內矛盾爆發先退出了一戰和同盟國陣營,喪失了參與瓜分一戰戰利品的資格,等蘇俄穩住陣腳,土耳其也已經通過凱末爾改革起死回生,反倒有餘力參與協約國集團對蘇聯內戰的干預了。


李厚何


蘇聯人也不傻啊,想1941年到1943年的毛子不是在被虐就是還在拉鋸,壓根沒精力去對付土耳其。


即使庫爾斯克勝利之後,1944年蘇軍照樣還沒收復領土。還發動了“斯大林十次突擊”。規模都巨大,可以說壓根沒功夫去鳥土耳其。

雖然說當時的土耳其和納粹德國是眉來眼去的,但是也不傻啊,看著蘇軍勢如破竹的一路平推納粹。土耳其於1944年4月停止向納粹提供鉻鐵礦(不鏽鋼重要材料),然後再到了8月於納粹德國斷交。

再說你想,土耳其當年看著斯洛伐克被吞,自己也慌的一B。於是趕忙和英法簽訂了互助條約。你這蘇聯要是在二戰期間順手給土耳其一巴掌,你讓英國怎麼看你,讓美國怎麼看你。你這麼多物資援助還要不要了?本來西方世界就在忌憚蘇聯這個意識形態。二戰還沒結束就虐名義中立國,是不是過頭了,不怕被倒打一耙麼?


不過毛子真的沒想弄過土耳其麼?不是

1925年的時候,蘇聯和土耳其有簽訂過不侵略條約(雖然那會的不侵略條約基本都沒什麼鳥用)

然後等到1945年3月,條約20年到期。毛子想想大勢已定,於是和土耳其說,你看經歷了二戰。咱們這世界格局都變了,條約咱們就不續了吧。除非你把你的黑海海峽基地,還有東部部分地區割讓給我們。簡單點說就是,要麼給地方,不然老子很可能會抽你。

這也是為啥土耳其在戰後急急忙忙的找美帝加入北約求抱抱的緣故之一


瘋狗的輕武


這個問題說,蘇聯為什麼沒有“趁機”拿下土耳其,也就是說蘇聯有機會拿下土耳其。真的有嗎?其實沒有。

二戰爆發當初,德國和蘇聯根據秘密協定瓜分了波蘭。此後蘇聯又強行拿下了波羅的海三個小國、羅馬尼亞的一部分領土,以便將國防線向西推進,防備德國進攻。

這個時候在蘇聯南北兩個側翼有兩個國家——芬蘭和土耳其,如果也拿下其一部分領土,就可以將緩衝地帶建設的更穩固。結果,提出過分要求的蘇聯與芬蘭之間在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間爆發戰爭,最終蘇聯雖然獲勝拿到了芬蘭部分領土,但是作戰表現不佳損失慘重,為希特勒決策進攻蘇聯奠定了信心。

打個芬蘭就吃盡了苦頭,土耳其的人口、國土面積、綜合國力都遠在芬蘭直上,與蘇聯交界邊境是崇山峻嶺,蘇聯憑什麼去“拿下”?做夢吧!

後來蘇聯被德國進攻,那就不用談了,從1941年到45年,蘇聯國內所有資源都要用於對德國及其僕從國作戰,萬分之一的資源都不可能調出來去和土耳其這樣的中立國開戰。在遠東,為了穩住日本的中立,蘇聯都忍著噁心和“偽滿洲國”建交了!

等到戰爭結束,大部分的紅軍戰士必須復員回家,對於無法切實掌控的地區,蘇聯就乾脆撤兵撒手。打敗關東軍後的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蘇聯紅軍就撤退了。土耳其旁邊的希臘,蘇聯也坐視其共產主義游擊隊被英美支持的政府血腥鎮壓。所以也不可能有什麼機會去拿下土耳其。

當然,斯大林在波茨坦會議中提出過想要博斯普魯斯海峽、獲得黑海出海口,但那實際上屬於“漫天要價”的談判策略。英美對此一口回絕,斯大林也就不再提這事了。土耳其由此警覺,後來加入了北約。但土耳其加入北約這事本身就證明,土耳其的國力體量,就是在蘇聯最強盛的時期都不敢對它做什麼的,否則臥榻之旁豈容他人安睡。


DS軍美


17~19世紀,俄國和土耳其為了爭奪土地進行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戰爭。但是在二戰中擊敗德國之後,取得勝利的蘇聯卻沒有趁機打下土耳其這個讓俄國-蘇聯垂涎已久的國家,其中有何緣由?請聽筆者娓娓道來。

從地圖上看,土耳其佔據歐亞兩大洲的交通要塞,掌管著黑海的入口,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這麼重要的地理位置,不管是蘇聯還是西方國家都對它十分地重視。當時蘇聯產生的社會主義與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之間的水火不容更是將土耳其推到了戰爭的邊緣。土耳其這個小國深刻的體會到自己作為一個小國的悲哀,所以保持中立是它一直的態度,也是唯一的選擇,這樣才可以暫時保全自己,將損失降到最低。


沙俄時期一直想要南下擴張,計劃把自己的領土擴充到黑海,但被土耳其所阻礙。沙俄和土耳其之間的戰爭,直到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才告一段落。但是沙俄並沒有罷休,一戰時沙俄打敗過土耳其,無奈因為國內爆發革命使得攻下土耳其的計劃破滅。到了二戰時土耳其又加入了西方國家的同盟國,與蘇聯形成統一戰線。此時蘇聯再想拿下土耳其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原因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首先就蘇聯自身的實力來說,它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西方國家以及東部的中國等大面積的鄰國上。土耳其雖然重要,但相比較而言,它的作用還是遠不及其他國家,而且蘇聯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也在戰爭中消耗極大,數以千萬計的傷亡任何一個國家也難以在短時間內恢復,所以蘇聯也不可能再動用大量的精力和武力來攻取土耳其。

第二點,在上文也有所提到,土耳其為了保全自身的利益,左右逢源,保持中立,蘇聯也沒有理由對一箇中立的國家採取戰略手段,否則勢必會引來國際輿論的職責,在戰爭剛剛結束正在籌備戰後新秩序的節骨眼上,這樣的影響誰也不想承受。

上述所談的原因還只是國家之間的相互制約。把這件事情放到國際上來看,也是與當時國際總體形勢相悖的一個音符。

當時的國際形勢與格局,已經不是槍、刀和大炮就能解決問題的時代,舊的國際秩序被打亂,新的國際格局正在形成。各國之間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敵人變成了朋友,朋友也反目成了敵人,正是應了中國的那一句古話“不利益,無朋友”。蘇聯也正是認識到了這個現實,果斷放棄攻下土耳其的計劃,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設中,謀求自身的安定和搞好與其他國家關係上,來為自己以後在世界上多一分話語權做努力。

最後假如蘇聯真的進攻土耳其,土耳其就可能倒向軸心國一方,這對當時的還沒有在與德國的戰爭中還沒有緩過氣來的蘇聯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斯大林也是明智的人,如此分析來,這也是明哲保身之舉。

綜上所述,二戰中蘇聯放棄攻打土耳其,是無奈也是歷史的必然。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