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真的搶了多爾袞的汗位嗎?

​​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在寧遠之戰半年後,一代梟雄努爾哈赤身患毒疽,於當年八月飲恨而終。

皇太極真的搶了多爾袞的汗位嗎?

努爾哈赤兵敗寧遠,又氣又病,最終一命嗚呼

中國歷史上,儲位之爭向來都是一個非常殘酷血腥的話題。

儘管周公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度,但是關於皇權的鬥爭卻從未停止過,遠有楊廣、李世民通過弒兄手段上位,近有朱棣造反搶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楊勇、李建成以及朱允炆名分早定,鬥爭尚如此殘酷,更遑論此時的後金根本就沒有名正言順的儲君。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由於努爾哈赤是猝然而逝,生前並未來得及安排好繼承人的事,所以此時的後金內部更是波濤暗湧,一時間很多人的心思都瞬間活絡起來。

據文獻記載,努爾哈赤一共有16名妻妾(一說14名),這些女人先後給努爾哈赤生了16個兒子以及8個女兒。

這16個兒子分別為長子褚英、次子代善、三子阿拜、四子湯古代、五子莽古爾泰、六子塔拜、七子阿巴泰、八子皇太極、九子巴布泰、十子德格類、十一子巴布海、十二子阿濟格、十三子賴慕布、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十六子費揚果。

最初,努爾哈赤立了長子褚英為儲君。

皇太極真的搶了多爾袞的汗位嗎?

褚英性情暴虐,被眾人一致孤立拋棄

褚英既是長子又佔著嫡子的名分,再加上作戰英勇,累立軍功,本就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然而,褚英生性殘暴、心胸狹隘,對諸弟絲毫沒有仁愛之心,又對“開國五大臣”的態度甚是惡劣。於是,努爾哈赤其他幾個兒子和五大臣聯合起來先下手為強,幹掉了褚英。

褚英被廢后,代善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儲君。

代善是褚英一母同胞的弟弟,英勇善戰,兼之軍功赫赫,深得父親喜歡,和幾個弟弟以及功臣之間的關係也不錯,威望甚高。努爾哈赤曾說:“等我百年之後,我的諸幼子和大福晉交給大阿哥(指代善)收養。”

由此可見,代善儲君之位似乎已定。

皇太極真的搶了多爾袞的汗位嗎?

大貝勒代善深孚眾望

然而,此後發生的兩件事不僅讓代善威信掃地,也讓他失去了儲君之位。

其一,努爾哈赤的一個妃子德因澤狀告代善與大妃阿巴亥關係曖昧,不清不楚。儘管這件事最終沒有查到什麼確鑿的證據,但是努爾哈赤還是警告了代善一番。

其二,代善聽信繼妻吹的枕頭風,虐待前妻生的兩個兒子嶽託和碩託。這本來是一件小事,畢竟在古代社會中父親對兒子本來就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別說虐待兒子,就是殺了兒子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然而,努爾哈赤聽聞此事之後卻怒不可遏。

努爾哈赤小時候也曾遭繼母虐待,過著十分艱辛的生活,所以他十分明白前妻之子生活的不易。因此,當他的元妃佟佳氏去世後,努爾哈赤對年幼喪母的褚英和代善兄弟倆分外照顧,賞賜比其他兒子也都優厚。代善此舉無疑觸動了努爾哈赤的逆鱗。

於是,代善不僅因為此事徹底失去了父親的歡心,也失去了儲君之位。

代善被廢后,努爾哈赤沒有再立儲君,而是推出了“四大貝勒”共理朝政制度。四大貝勒分別為: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努爾哈赤侄子)、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

四位貝勒之間沒有尊卑之分,分月治理政事。

皇太極真的搶了多爾袞的汗位嗎?

四大貝勒共理國政,不分上下

之後,努爾哈赤又冊封了與四大貝勒相對應的四小貝勒,依次為濟爾哈朗(阿敏之弟)、多爾袞、多鐸、嶽託。

只不過,無能是從功績,還是從聲望、實力來看,當時的四小貝勒都比四大貝勒遜色得多。

除了位高權重的四大貝勒之外,在當時的後金還有一些人也十分有分量,即八旗旗主。八旗旗主手握重兵,地位雖不及四大貝勒,但同樣不可小覷。

在努爾哈赤晚年,八旗旗主及他們的兵力分別為:

正黃旗(45牛錄)、鑲黃旗(20牛錄)——努爾哈赤親統

正白旗(18牛錄)——皇太極

鑲白旗(15牛錄)——杜度

正紅旗(25牛錄)——代善

鑲紅旗(26牛錄)——嶽託

正藍旗(28牛錄)——莽古爾泰

鑲藍旗(33牛錄)——阿敏

由於寵愛大妃阿巴亥,可能也擔心幼子孤苦無依,努爾哈赤晚年將自己親自率領的兩黃旗分手給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每人15牛錄(每個牛錄300人),剩下的20牛錄自己統帥作為親軍。他明確說:多鐸是正黃旗主,阿濟格是鑲黃旗主,自己死後,20牛錄的親軍全給多鐸,由多爾袞任鑲白旗主。

事實上,他已把鑲白旗主杜度調離鑲白給多爾袞騰地,但來不及安排好就去世了。

如果上天再多給努爾哈赤一些時間,努爾哈赤必能安排妥善,到時候多爾袞三兄弟就會擁有80個牛錄的兵力,諸兄莫能相爭,汗位必定非阿巴亥的兒子莫屬。

只可惜,天不假年,而阿巴亥又沒能趁著努爾哈赤的死搶佔先機,於是煮熟的鴨子飛走了。

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死的時候,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年齡依次為22歲、15歲、13歲,一無功績,二無威望。所以,若是讓這幾個毛頭小子繼位,不說軍功顯赫的四大貝勒不服,就是其他兄弟也是難以接受的。

皇太極真的搶了多爾袞的汗位嗎?

毛頭小子多爾袞並不能服眾

因此,汗位繼承人自然是要從四大貝勒中來選。

在這四人中,除了其他三人外,只有二貝勒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所以儘管他也想要那個位置,卻在身份上失去了優勢,故而排除嗣位的可能性。

在剩下的三個人中,皇太極實力最弱,只有18個牛錄的兵力。其次是莽古爾泰,手握正藍旗28個牛錄。而實力最強的莫過於大貝勒代善了。

首先,代善本人手握正紅旗;其次,鑲紅旗旗主嶽託是代善的長子;再次,原鑲白旗旗主杜度是褚英的長子,在諸位旗主之間自然是跟代善這個親叔叔關係更親近一些。

因此,代善絕對是當時最有希望繼承汗位的人。

然而,最終卻是實力最弱的皇太極登上汗位。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皇太極看起來實力最弱,其實不然。

四貝勒皇太極智勇雙全,機警聰睿,而且善用權術,除了軍功稍遜於代善之外,他的謀略水平更是遠勝一眾兄弟。

至於三貝勒莽古爾泰,為人生性魯莽,桀驁不馴,經常闖下禍事,無論是從實力還是從能力來看,他都不是最佔優勢的。

皇太極真的搶了多爾袞的汗位嗎?

莽古爾泰一介莽夫,不成氣候

由此看來,汗位之爭說白了就是代善和皇太極之間的博弈。

代善是一個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他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政治才能又遠不如皇太極,於是在兩個兒子嶽託和薩哈廉的勸說下,向眾人提議立皇太極為汗,以八位和碩貝勒共同推舉的形式擁立了新汗。

代善是一個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他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政治才能又遠不如皇太極,於是在兩個兒子嶽託和薩哈廉的勸說下,向眾人提議立皇太極為汗,以八位和碩貝勒共同推舉的形式擁立了新汗。

而後來的事實證明,皇太極登上那個位置對後金來說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皇太極真的搶了多爾袞的汗位嗎?

皇太極當時是眾望所歸

皇太極登上汗位後,對內緩和民族、社會矛盾,促進了經濟發展,鞏固了後金的統治,同時他還命人完善了滿文,大力發展文教,為清朝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公元1636年,皇太極於盛京稱帝,改國號為大清,正式拉開了與大明爭奪天下的序幕。

稱帝后的皇太極先後征服朝鮮和漠南蒙古,打破了明朝對後金的軍事包圍以及經濟封鎖。儘管他沒能活著率領八旗子弟入主中原,但是他生前多次設下巧計削弱明朝的實力,親自指揮的松錦大戰徹底消滅了明朝最後的精銳力量,為清朝入主北京城以及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