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瞭解“互聯網 +”與“物聯網·物物地圖”的區別嗎?

在現實中,有的人或者企業盲目地追求進化(創新),而導致個人或組織混亂的現象,若是從生物學的角度看,進化的基因因為不匹配而引發種群的基因退步,這是一種正常的變異現象。

用海爾的進化為例,互聯網講究的是組織扁平化,去中心化,海爾從2005年開始的變革,去掉了中層組織架構,所有的員工對平臺負責,歷經十多年,到現在算是成功的進化。

但扁平化和去中心化不一定適合所有企業,有的企業盲目地趕時髦式學進化而不看自身企業的內因和外因,結果是邯鄲學步,貽笑大方。


你瞭解“互聯網 +”與“物聯網·物物地圖”的區別嗎?


一、互聯網與物聯網兩者之間的關係:

互聯網和物聯網都是‘網’,假設互聯網和物聯網是在盒子裡的兩個演化中的生物,同時假設物聯網是互聯網的進步演化狀態,客觀上會有兩種情況:

A情況:互聯網演化為物聯網(進步);

B情況:物聯網演化為互聯網(退步);

如果互聯網的進步演化速度超過物聯網,那麼未來是物聯網;如果物聯網倒退演化的速度超過互聯網,那麼未來是互聯網,當速度為零,就停止演化,在速度等外因的影響下,互聯網和物聯網之間的演化就成為了一個悖論。

我們得出了兩個結論:第一、既然形成了悖論,就需避免用線性思維方式,武斷地認為物聯網必將取代互聯網,因為互聯網取代物聯網也是說得通的;第二、如何解悖而獲得科學的結論?需要用非線性思維,用整體對稱的邏輯思考互聯網和物聯網之間的關係。

除了考慮內因,還需有外因的判斷,比如速度、場景、人們的認知等。我們建立了基本的思維模型,再回到互聯網和物聯網本身就更容易客觀地看待兩者的關係。互聯網大家容易理解,物聯網通過“萬物智聯”這個描述也容易具象化,互聯網叫Internet,物聯網叫IoT(Internet of things),從名稱組合來看,都包含了Internet,只不過物聯網是建立在物物相連的基礎上。

既然我們的觀點支持物聯網是互聯網的一部分或者延伸,而不是取代,這裡實際上表達的是兩者的從屬關係,即物聯網對於互聯網的依存屬性。物聯網是一個基於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的信息承載體,它讓所有能被獨立識別的物理對象形成互聯互通的網絡。

二、回顧互聯網的發展階段:

第一信息數字化階段:互聯網自1989年始於美國,迅速向全球蔓延,一開始,互聯網是解決網民獲取信息的問題,所以互聯網的創立始於技術,而技術集中在搜索引擎領域的研究,從雅虎到谷歌,這些都是互聯網信息時代的開創者。

在中國也同樣始於信息的解決,像早期的網易、百度、新浪等也是解決信息渠道的問題,從1989年—2000年,全球的互聯網的發展推動了兩個變革,一是信息數字化;二是數字信息可搜索。


你瞭解“互聯網 +”與“物聯網·物物地圖”的區別嗎?


第二互聯網 +(加):“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物聯網。“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

通俗的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它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進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演變物聯網發展新形態。

第三智能化階段:也就是物聯網階段,技術革新者和用戶希望藉助前沿技術實現更好的體驗,這個重任落在了物聯網身上。這次進化的實現,得益於技術導致的萬物智能化和互聯網數十年的信息積累,我們才會進入到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智能時代。這次進化並不是顛覆性的,而是將互聯網產業和傳統產業的界限模糊化了,物聯網得以實現,是要靠各種傳感器、射頻識別設備、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高清攝像等來實現信號傳播,採集聲音、光線、熱量、力度、化學和生物等數據,迴路到浩瀚的網絡中進行數據識別和清洗。


你瞭解“互聯網 +”與“物聯網·物物地圖”的區別嗎?


三、物聯網的初型階段:

傳統產業得以獲得新的發展機遇,以華為、格力、海爾為代表的傳統企業們紛紛擁抱物聯網,如果說互聯網的移動化階段改變了人類的習慣,那麼智能化階段就是互聯網本身一場激烈的基因重組,意義遠大於前面三個階段。

小米的雷軍在今年3月份表示:“5G +AI +IoT”是下一代超級互聯網,這個說法也和本文所持的觀點非常吻合。小米本身也打造了一個強大的AIoT物聯網體系,已經連接超過1.32億臺智能設備。而阿里也在去年宣佈未來5年要連接100億臺智能設備。

所以,基於互聯網的物聯網,是互聯網形態進化的第四級,並不存在誰取代誰的道理,物聯網在未來將全面實現智能化的“物物相聯”。

四、物聯網的機遇和期待:

進步而非退化,這是互聯網進化的主旋律,在勢能之下,物聯網也不可能會退化,如此,就給我們創業者帶來了諸多的機遇。


你瞭解“互聯網 +”與“物聯網·物物地圖”的區別嗎?


這些體現在進化過程中的細微變化之處,比如說在智能家居、智慧停車、智慧旅遊、智能點餐、智慧城市等如今我們身同感受的地方,機遇隱藏在角落裡。我們有幸生存在一個精彩斑斕的互聯網大潮中,也有幸能窺探到物聯網的奇妙世界。也許,互聯網和物聯網的關係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否主動去觸碰進化的肌膚,並且投身於進化之中,共同成長,共享時代帶來的機會。物聯網產生大數據,大數據助力物聯網。由物聯網引發的大數據潮流還將助推雲計算等信息通信新技術的融合發展。所以,從物聯網中掘金便是挖掘物聯網數據中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