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破三法寶——5000米重複跑

對常人而言,快跑一個5000米就會被撂倒,而這回一跑就是三四個,不吐血才怪。不過,愈是艱苦的訓練,愈蘊含著神奇的力量。況且,能練這個的已經不是常人,多半是馬拉松成績在400以內的跑友。

重複跑講究“三固”:固定的距離、固定的時間、固定的配速。訓練目的十分明確:要把重複跑的時間規定與個人跑的能力相一致,狠抓休息時間,有氧與無氧的比例適合個體實際。重複跑要使運動員在長距離或稍長距離配速跑的後程少掉速、不掉速甚至能加速!

馬拉松破三法寶——5000米重複跑

重複跑與間歇跑非常相似,都是由單組練習的負荷量、負荷強度及每兩組練習之間的休息時間等要素組成。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是:重複跑的休息時間相對充分,通常在心率恢復到60%以下再開始下一組訓練,而間歇跑的心率恢復到75%以下就可以開始下一組訓練。重複跑的次數為2~5次,距離越長,次數越少。

相對而言,5000米是一個好記、常見的距離,符合中國人的記數習慣。在田徑項目中,它屬於中長跑,無論對於專業運動員還是業餘運動員,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5000米水平高了,萬米才能快,而萬米又是馬拉松的基礎,大家常用萬米成績×馬拉松係數(4.5~4.7)預測馬拉松的大概成績。許多馬拉松頂尖高手都是從5000米、10000米專項轉過去的。因此,不少長跑運動員在速度訓練中選擇5000米跑。

一個業餘運動員,怎麼也要訓練5000米重複跑?5000米在長距離訓練中具有無可比擬的作用,既能提高乳酸門檻,又能提高心肺功能。

組數重要,還是速度重要

5000米重複跑為何如此厲害?其實也簡單,馬拉松就是由8個5000米和1個2195米組成的,而5000米重複跑一次訓練就能跑完3~5組,且每組配速均超過馬拉松中每5公里的配速,既提供了速度保障,又提供了耐力保障,堅挺而持久。

如果說倒金字塔跑是包含多個距離的“長槍”、“短槍”,進可攻退可守,那麼5000米重複跑則是幾挺整齊劃一的重機槍,扼住要塞,嚴守配速,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有力推動10000米、15000米、20000米、25000米甚至30000米以上距離的速度。

那麼,是組數多重要,還是速度快重要?馬拉松是極限運動,距離超長,按說組數多、耐力強很重要。但是,要想使馬拉松跑得快,必須要有風一般的速度和強大的心肺功能。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基普喬格能用2分52秒每公里的速度跑完全程,令人咂舌。

馬拉松破三法寶——5000米重複跑

對於高水平運動員而言,速度是核心,一切要圍繞速度這個“太陽”轉。需要訓練重複跑的,都是高水平的跑者,耐力可以在日常其他訓練內積累。怎樣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則需要大量實踐和總結、歸納。

5000米重複跑有沒有缺陷?答案是肯定的。它雖然是專業運動員在關鍵時期採取的高強度訓練方法,但至少缺少兩樣東西:一是像4000米、3000米、2000米、1000米、400米等距離更短速度更快的訓練,導致混氧尤其是無氧能力不足;二是缺少10公里、15公里、20公里、半程等較長、稍長距離的訓練,導致速度耐力不夠。

因此,專業運動員會在速度訓練和長距離訓練之間,還會增加10公里到半程的節奏跑。這種訓練,架起了速度訓練和長距離訓練之間的橋樑,從而實現華麗轉身。同時,還會採取其他的速度訓練方式,如1000~4000米間歇跑、重複跑等,還有山地跑、“法特萊克”跑等,以提高混氧和無氧能力。

馬拉松破三法寶——5000米重複跑

總言之,沒有哪一種訓練方法能包打天下。 訓練是比賽之本。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不要總奢望比賽能超水平發揮。賽道上有的是崩潰,鮮有的是奇蹟。跑步不僅要用腿,更要用腦,一味傻跑無濟於事。在訓練與比賽中摸索規律,改進方法,查漏補遺,取長補短,打牢基礎,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