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惡性、嘔吐……問題可能在耳朵裡

頭暈、惡性、嘔吐……問題可能在耳朵裡

文 / 百年協和講堂 編 / 幹玎竹

【搜狐健康】前不久,年近八旬的張叔叔在睡覺時,突然出現身體不能向一側翻身的狀況。只要身體偏向一側,立即出現幾秒鐘的天旋地轉,伴隨噁心、嘔吐,但神智清醒。當睡姿回到正中時,頭暈又會立刻消失。

家人帶他去醫院就診,檢查了頭顱、頸椎、心臟等,都沒有發現問題。後幾經輾轉,在眩暈專科,醫生確診張叔叔所患的疾病為“耳石症”。在門診診室中,醫生讓張叔叔躺在治療床上,將頭和身體轉動了幾下,前後不過十幾分鍾,就治好了。

王阿姨,平時就注重保健養生,雖人近老年,但身體依舊很好,既沒有生過什麼大病,也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可是近來她卻患了一種奇怪的病,就是她會時不時的出現頭暈,尤其是變換姿勢或活動頭部時,甚至連睡覺翻個身都覺得天旋地轉,後經醫院確診為“耳石症”。在耳鼻喉科的醫生給她做了兩次手法復位後,病就奇蹟般的好了。既沒打針,也沒吃藥,真是太神奇了。

張叔叔和王阿姨都感到非常困惑,耳朵裡面怎麼會有石頭呢?耳朵裡面的石頭脫位了為什麼會引起眩暈呢?

臨床調查結果顯示,眩暈的發病率約為8%,且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增加,發病率呈逐漸增高趨勢。但是,由於眩暈發作時,客觀體徵相對較少,而且,目前已經證明的可導致眩暈的疾病有80餘種,因此不容易診斷和鑑別。在諸多可導致眩暈的疾病中,“耳石症”引起的眩暈較為常見,大約佔到三成,而且誤診率極高。

基於此,我們邀請到北京協和醫院耳鼻咽喉科的蔣子棟教授,對耳石症的健康知識進行科普,希望對廣大讀者朋友尤其是有眩暈症狀的患者有所幫助。

頭暈、惡性、嘔吐……問題可能在耳朵裡

耳朵還是平衡器官

我們的內耳有兩部分,一個是耳蝸,它是管聽力的,另外一部分叫前庭,它是管平衡的。前庭包括球囊、橢圓囊和三個半規管,這三個半規管是互相垂直的。耳蝸如果產生了問題,聽力就會下降,就會出現耳聾;如果前庭出現了問題,就會發生眩暈,這是內耳的兩大功能。

球囊、橢圓囊的表面有一層膠質膜,膠質膜表面有感受重心變化的碳酸鈣鹽結晶,形狀像石頭,故被稱為“耳石”。球囊、橢圓囊被稱為耳石器,這就是每個人耳朵裡都有石頭的由來。

頭暈、惡性、嘔吐……問題可能在耳朵裡

耳石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長著,不像膽結石、腎結石是生了病以後才有的。在坐電梯的時候你怎麼知道是往上還是往下,汽車是往前走還是往後走,這靠的都是耳石,所以耳石又被稱為位覺砂。

什麼是耳石症?

耳石症又被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它是指當頭部快速移動至某一特定的位置時激發的短暫的陣發性的眩暈與水平型或旋轉型眼震。

所謂良性,就是可治療、可自愈;所謂陣發性是指頭暈是突然發作,持續時間短,按秒或按分鐘計算。所謂位置性是指當患者頭部變化位置使患耳向下時突然出現眩暈,如一起床暈了,一躺下暈了或是躺著一翻身暈了,是一種天旋地轉的暈。

耳石症發生的原因

耳石症是臨床眩暈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人群終身患病率為2.4%。耳石症的發生主要是由於某些致病因素使得附著於耳石膜上的耳石脫落所致。這些脫落的耳石會進入到半規管的管腔內,如人體的頭部位置發生與重力方向偏移的改變後,顆粒則會在重力的作用下發生移動,刺激半規管毛細胞,從而就會向大腦傳遞神經衝動,導致機體發生強烈性的眩暈。

頭暈、惡性、嘔吐……問題可能在耳朵裡

耳石症的症狀和表現

從臨床症狀的出現時期判斷,主要在晨起、躺下、翻身時發作,發病前無任何先兆。

典型的表現為眩暈,有明顯的旋轉感,患者視物旋轉或閉目有自身旋轉感,一般在頭位變化1~4秒鐘後才出現,時間短暫,幾秒鐘或幾十秒鐘,很少超過 1 分鐘。在耳石症發作時,儘量保持不易誘發眩暈的體位,即保持強迫體位,並避免快速的頭部運動。

這種眩暈是一種“運動幻覺”,是患者覺得房子轉了,床翻個兒了,但實際上並沒有發生。反覆刺激體位,眩暈症狀會反覆出現,但是會逐漸減輕,出現“疲勞”現象。

特徵性的位置性眼震,是其重要體徵。這是因為耳朵與眼睛之間有一個神經通路,耳朵裡的半規管一旦受到了刺激,那麼就會在眼睛上有所表現,表現為眼睛會在一個方向不停地規律的運動,這叫眼震

常伴有明顯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症狀,如噁心、嘔吐、心慌、憋氣、面色蒼白、血壓高、血糖高甚至大小便失禁。患者感官上還會出現身體漂浮感強烈、平衡感下降以及幻視等現象。嚴重時患者面色蠟黃、大汗淋漓,無聽力下降和肢體活動障礙。間歇期可無任何不適或頭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