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各路義軍反元,為何只有朱元璋最後成功了?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沒有哪個朝代是能夠長治久安的。帝王的封建壓迫,使得義軍反抗,朝代更替。

許多朝代的更替和傑出的義軍領導者是分不開的,朱元璋就是其中一個,他帶領義軍先後統一南北方,從而建立大明王朝成就偉業。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在諸路反王中,歷史卻選擇了朱元璋,筆者分析幾點原因。

朱元璋義軍的強大

我們都知道要想完成統一戰爭,沒有強大的軍隊肯定是不行的,分析我國曆史上的每次統一戰爭,軍隊的強大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而明朝能夠完成由南向北的統一戰爭,正是因為明朝有著一支強大軍隊。

元朝末年,各路義軍反元,為何只有朱元璋最後成功了?

明朝建立之初,率先統一南方然後進行的北伐,在北伐之前,已經完成了南方的統一戰爭,所以明朝的軍隊都已經經歷了多年的戰鬥,戰鬥經驗十分的豐富,而且軍隊之間的配合都已經經過了實戰的檢驗,多年的實戰可以讓各個兵種之間配合的十分完美。

反而是元朝的軍隊不如明軍,元朝是我國曆史上最為強大的朝代之一,它的疆域是歷史上最為廣闊的,按理說能打下這麼廣闊疆域的軍隊應該是十分厲害的。但是大家都忘了一件事。

元朝末年,各路義軍反元,為何只有朱元璋最後成功了?

元朝此時已經建國將近百年時間,當年的士兵都老了,而且元朝在入主中原以後不管是統治階級還是蒙古平民,都貪慕中原的繁榮,而且元朝實行等級制,蒙古人是第一等人,所以元朝從上到下充斥的都是享受奢靡之風,經過百年的時間,軍隊戰鬥力肯定大不如前。

反觀明朝,軍隊都由漢人構成,漢人經過百年的壓迫,如今有了反抗之力,軍隊能不拼命作戰嗎,這又在無形之中提升了明軍的戰鬥力。

還有就是明朝軍隊此時已經裝備了部分火器,就來被當時譽為攻城利器的襄陽炮,明軍都裝備的有,而元軍則不同,還是手持冷兵器。

元朝末年,各路義軍反元,為何只有朱元璋最後成功了?

我們都知道熱武器跟冷兵器的差距,裝備了熱武器的明軍,元軍如何能夠戰勝他們。

軍事戰略的正確

明朝的開創者朱元璋,再起兵佔領南京之後,已經擁有了割據一方的實力,但是想要統一天下還差了點,此時與朱元璋同時起兵的軍閥們紛紛稱王,稱帝。

朱元璋卻聽從了自己手下謀士劉基的建議,緩稱王,高築牆,廣積糧的建議。讓其它軍閥吸引元朝的注意,而自己卻緩慢發展,擴充實力。

元朝末年,各路義軍反元,為何只有朱元璋最後成功了?

當朱元璋完成南方統一之後,便著手開始統一北方的戰役,此時朱元璋採取的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逐步推進的進攻戰略。

同時朱元璋認為北伐不可能是一蹴而成的,整個戰役應該分三步完成,第一步,先要攻佔山東、河南最主要的是佔領潼關。第二步,攻打河北以及元朝的都城大都,以達到消滅元朝的目的,第三步是統一山西、陝甘等地,完成天下一統。

元朝末年,各路義軍反元,為何只有朱元璋最後成功了?

可以說這個策略是非常成功的,而且歷史也證明了這個策略是成功的。

朱元璋義軍得民心

所謂:“得民心者的天下”;元朝入主中原之後,實行民族等級制,而作為中原最龐大的漢族卻是最低的一級,對漢人實行高壓統治,漢族百姓苦不堪言。

此時的元朝早已經喪失了民心,或者說從來都沒有得到過中原漢族百姓的民心,從南宋數十萬百姓跳崖追隨南宋最後一任皇帝而去就可以看出,元朝是不得民心的。元朝的統治靠的就是高壓政策,所以元朝也是歷史上頻繁爆發農民起義的朝代。

元朝末年,各路義軍反元,為何只有朱元璋最後成功了?

朱元璋反抗元朝是順應民心的決定,而且朱元璋佔領了南京,這個擁有漢人龍氣的城池,使得朱元璋被神話,做好了輿論導向,使得百姓更加信服。

明朝北伐,是為了解救依然處於元廷壓迫之下的漢人百姓,更容易得到北方漢人的好感,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北伐勝利也不無道理。

朱元璋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家裡就十分貧窮,長大後出家為僧,後來外出化緣三年,這三年裡,他見識到了元朝統治之下百姓的疾苦,同時也見識到了起義軍,但是許多起義軍對於百姓依舊是盤剝,沒有一點軍紀。

元朝末年,各路義軍反元,為何只有朱元璋最後成功了?

故朱元璋建立軍隊之後,十分注重軍隊的軍規軍紀,正是因為朱元璋的軍紀嚴明,所到之處秋毫無犯,使得朱元璋的部隊更加受到百姓的歡迎,所以朱元璋及其手下部隊美名遠揚,也使得朱元璋能夠更快的完成由南到北的一統天下。

這就是小編認為朱元璋能夠快速完成統一的四點原因,也許不是所有原因,卻是最主要的三點原因。

其實朱元璋能夠由南向北完成天下一統,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跟歷史上其它的大一統是一樣的,只不過是當時的歷史形式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