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甘南:夏河縣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格魯派著名寺院,雪景超美

行走甘南:夏河縣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格魯派著名寺院,雪景超美

拉卜楞寺

深秋時節,凜冬未至,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拉卜楞寺的清晨忽然飄起了鵝毛大雪,整個曬佛臺都被霧氣和雪花所籠罩。 舉目望去,氤氳著霧氣的拉卜楞寺好似一個神秘的世界,美得莊嚴肅穆。沿著大夏河的護欄行走著,水流湍急,流水聲和著梵音與空中的雪花一起飛舞。早起的喇嘛絡繹不絕地走向寺院,藏區的牧民帶著七八歲的孩童也從四處趕來去寺院學習,當然人群中也有很多遠到而來朝聖的遊客與信眾。

行走甘南:夏河縣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格魯派著名寺院,雪景超美

曬佛臺

行走甘南:夏河縣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格魯派著名寺院,雪景超美

拉卜楞寺的喇嘛

圍繞著拉卜楞寺的是轉經長廊,它是世界上最長的轉經長廊,環繞寺院,綿延近4公里,裡面排列著規制相同的轉經輪,有一人左右的高度,色澤鮮豔、圖案精美的轉經筒中裝有紙印經文,在每一個法輪上都有“唵、嘛、呢、叭、咪、吽”六個梵文字,這叫作“六字真言”,也被稱為“六字大明咒”,在長廊裡相對較小的轉經筒陣列裡,每隔一定距離就會單獨出現一個巨型的轉經筒,轉經筒發出的嗶嗶聲,是信眾內心虔誠的聲音,朝拜者們轉動著經綸,口中念著六字真言,心無雜念,靜心而行走。

行走甘南:夏河縣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格魯派著名寺院,雪景超美

轉經的信眾

行走甘南:夏河縣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格魯派著名寺院,雪景超美

磕長頭

行走甘南:夏河縣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格魯派著名寺院,雪景超美

轉經長廊

拉卜楞寺是藏傳佛教的聖地,是藏民心中最為莊嚴神聖的地方。這裡有他們的希望,愛,和生生不息的守護與眷戀。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位於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城西0.5公里處,本名噶丹夏珠卜達吉益蘇奇貝琅,簡稱扎西奇寺,是我國藏傳佛教(即喇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 ,有著“世界藏學府”的美譽。作為甘肅地區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藏傳佛教寺廟,它也是當地喇嘛的最高學府。

拉卜楞寺現任寺主嘉木樣·洛桑久美·圖丹卻吉尼活佛 ,1948年生,青海省岡察縣人,1951年由十世班禪大師認定,1952年農曆二月十一日坐床。 迄今為止拉卜楞寺的活佛已近100多人,最為著名的是嘉木樣和“四大賽赤”活佛系統。

行走甘南:夏河縣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格魯派著名寺院,雪景超美

拉卜楞寺

行走甘南:夏河縣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格魯派著名寺院,雪景超美

拉卜楞寺

行走甘南:夏河縣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格魯派著名寺院,雪景超美

拉卜楞寺

清康熙四十九年(1709年)第一世嘉木樣協貝多吉(一切知妙音笑金剛)大師應青海蒙古和碩特部前首旗黃河南親王察罕丹津的邀請,從西藏返回祖籍建寺弘法。大師於當年夏天帶弟子來到扎西灘,看見這裡山川靈秀、瑞雲繚繞,是個建寺的理想所在。即開始在這裡建修拉卜楞寺院。

拉卜楞寺,依山而建,坐北向南,黃河一級支流,大夏河,從寺前流過,給古寺增添了靈動的色彩。寺廟佔地面積86.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0餘萬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學院、16處佛殿、18處昂欠(大活佛宮邸)、僧舍及講經壇、法苑、印經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偉建築群,房屋不下萬間。拉卜楞寺鼎盛時期有僧侶4000餘人,所屬寺廟有139處,教權範圍達甘、青、川、康、蒙古、東北及新疆等地域。它不僅成為佛家神聖的宗教禪林,而且是傳播知識的綜合性學府,也是整個安多地區藏民族的文化藝術中心。贏得了第二西藏之稱。

拉卜楞寺宗教體制的組成以聞思、醫藥、時輪、吉金剛、上續部及下續部六大學院為主,在全蒙藏地區的寺院中建制最為健全。拉卜楞寺六大學院中最大的是聞思學院,屬於顯宗,其餘五學院屬於密宗及其他。顯宗重理解,要系統學習佛學原理;密宗重修持,學僧接受專門教育。

全寺共有六大經堂,主要包括:聞思學院經堂,時輪學院經堂,醫學院經堂,喜金剛學院經堂,續部上學院經堂,續部下學院經堂。六大經堂裡最大的是聞思學院經堂,又稱大經堂,“磋欽措兌”會議的場所,為全寺之中樞。一世嘉木樣初建時,只有80根柱子,1772年二世嘉木樣擴建為140根柱子,可容納3000僧人誦經。1946年,五世嘉木樣又建了前殿院,至此,大經堂成為有前殿樓、前庭院、正殿和後殿共數百間房屋,佔地10餘畝的全寺最宏偉的建築。

除各學院的經堂外,拉卜楞寺有眾多佛殿,佛殿是僧眾誦經和信徒朝拜的場所,較為著名的有宗喀巴佛殿、千手千眼、觀音殿、彌勒佛殿、釋迦牟尼佛殿、白傘蓋菩薩殿、救度母殿、白度母殿、壽安寺、悟真寺、普祥寺、圖丹頗章和護法殿等。其中彌勒佛殿,亦稱“壽槽寺”,坐落在大經堂之西北隅,高達六層,縱深各5間。

拉卜楞寺是佛教的聖地,雖然歷盡滄桑,遭到人為或自然的破壞,但是如今依然莊嚴巍峨,氣勢磅礴,它經歷重重苦難,浴火重生,如同博大精深的佛法一樣,無邊無際。拉卜楞寺,就是一個佛的世界,在這裡我們知因緣,了悟世界,懂得奮發向上,不妥協於命運的安排,守護人生的寂寞和精彩。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又稱藏語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中國西藏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並稱佛教三大地理體系,歸屬於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

藏傳佛教教義特徵為:大小乘兼學,顯密雙修,見行並重,並吸收了苯教的某些特點。

密宗重修持,學僧接受專門教育。

密宗,又稱為真言宗、金剛頂宗、毗盧遮那宗、秘密乘、金剛乘。綜合各國的傳承,統稱為“密教”。八世紀時印度的密教,由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等祖師傳入中國,從此修習傳授形成密宗。此宗依《大日經》、《金剛頂經》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觀行,修本尊法。此宗以密法奧秘,不經灌頂,不經傳授不得任意傳習及顯示別人,因此稱為密宗。

藏傳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古象雄的王子幸饒彌沃如來佛祖(釋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師父),為了救度眾生而慈悲傳教了"古象雄佛法"。藏傳佛教有五大支派: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噶當派、格魯派。

格魯派(dge-lugs-pa)中的"格魯"一詞漢語意譯為善規,指該派倡導僧人應嚴守戒律。又因該派認為其教理源於噶當派,故稱新噶當派。由於此派戴黃色僧帽,故又稱為黃教。該派奉宗喀巴大師(1357一1419年)為祖師。宗喀巴於1402年和1406年分別寫成《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為創立格魯派奠定了理論基礎。1409年正月,宗喀巴在拉薩大昭寺首次舉行祈願大法會,同年又在拉薩東北興建甘丹寺,並自任住持,這是格魯派正式形成的標誌。後來,該派勢力逐步擴大,修建了以哲蛙寺、色拉寺、扎什倫布寺等為代表的寺院。清代以來,格魯派寺院有了很大發展,除拉薩三大寺外,扎什倫布寺、昌都寺,青海塔爾寺、隆務寺、佑寧寺,甘肅拉卜楞寺、卓尼寺,四川格爾底寺、甘孜寺,雲南中甸的格丹松贊林寺,北京雍和宮等也都是格魯派的著名大寺院。

行走甘南:夏河縣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格魯派著名寺院,雪景超美

拉卜楞寺

位於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拉卜楞寺就屬於典型的藏傳佛教寺院,它隸屬於藏傳佛教格魯派的著名寺院。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區別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在本質上其實沒什麼大的區別,它們同宗同源,都是從印度傳入中國,都是源自於釋迦牟尼,如若說區別,只能說它們傳入的時間不一樣,漢傳佛教要比藏傳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早很多,加上信眾不一樣,經歷的演化不一樣由此它們之間也有了一些差異。

藏傳佛教更加註重實修,藏區的小喇嘛要從五六歲就開始到寺廟去學習,先學習基礎,然後去佛學院學習15到25年,最後拿到佛學博士學位,還得經歷三年三個月的閉關實修才可以成為一名真正的喇嘛。

漢傳佛教沒有次第之分,不講究怎麼入門,怎麼一步步去修行,它主要注重佛教的理論,告訴你佛法的博大精深,然後靠自己去修行,去領悟。

從教理上看,藏傳佛教大多爭論中觀和瑜伽行,即有宗和空宗。漢傳佛教基本上是真空妙有的統一,大乘八宗基本上都是調和空有的觀點。

還有在藏傳佛教信眾中,密咒(又稱真言,如"嗡嘛呢唄咪吽")是修習法門,相對而言,漢傳佛教中常見的唸誦"南無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在藏傳佛教中比較少見。

藏傳佛教傳承各異、儀軌複雜、像設繁多,是藏傳佛教有別於漢地佛教的一個顯著特點

無論是藏傳,還是漢傳,其終極目標是一樣的,那便是佛陀所教導的,達到心靈和道德的進步與覺悟的境地。

人生處處是修行,人人皆可成堯舜,我們在人類思想文明浩瀚的海洋裡汲取營養,修心養性,榮辱不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明瞭緣起緣滅,世事無常,從容地去生活,守住內心的本真,向前邁進。願一念靜心,花開遍世界,每臨絕境,峰會路又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