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錦瑟》:如何理解詩中留白的藝術與人生境界?

李商隱《錦瑟》:如何理解詩中留白的藝術與人生境界?

唐代有一個“謎一般的男子”,他在詩詞上的造詣極高,用詞考究,初讀覺其作品深奧難懂,細讀便會發現其中的精妙。

李商隱,字“義山”,其父輩給他取了一個富有創意的名字,希望他長大以後像“商山四皓”一般,做個隱者,但朝廷有難,亦能“行義出山”,出世和入世,都只在一念之間。

李商隱,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他的人生是否也如其名?他有一首作品《錦瑟》,被後人稱譽,全詩僅有56個字,卻被後人讀出了千百種滋味。作為朦朧詩的鼻祖,詩中有幾大朦朧之處,給讀者留下極大留白想象空間,詩中的境界更是難以琢磨體會。

李商隱《錦瑟》:如何理解詩中留白的藝術與人生境界?

《錦瑟》這首詩留白之處?

1、這首詩題名為《錦瑟》,為何有人稱之為無題詩?

李商隱寫詩很認真,但取名卻很隨意,他很多作品是截取詩開頭兩個字作為題目,比如《為有》,“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更有甚者,李商隱乾脆不取詩名,直接叫《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就是一首無題詩。縱觀整個詩壇,如此任性隨意,唯李商隱一人爾。

李商隱將無題詩寫到極致,以至於後人在品讀這首《錦瑟》時,先入為主的認為,這也是一首無題詩。
其實仔細分析這首詩的含義,“錦瑟”二字,既是起興之詞,亦貫穿始終。其本意是指塗抹成硃紅色的一種樂器,引申出來的含義指年華。

或許,李商隱以“錦瑟”為題,並非隨意截取,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的。這便是李商隱詩詞的特色,充滿朦朧氣息,讓人琢磨不透。


2、錦瑟到底有多少根弦?

《漢書·郊祀志》中記載,最初的瑟是有五十根弦的,後改為二十五絃。

太帝命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能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絃。

同樣在《周禮·樂器圖》中亦有記載,錦瑟為二十五絃。

雅瑟二十三絃,頌瑟二十五絃,飾以寶玉者,曰“寶瑟” ,繪文如錦者,曰“錦瑟”。

按說到了唐代,瑟作為一種流行樂器,應該已經逐漸成熟,應該是二十五根弦。可李商隱為何要寫五十弦?

或許是錦瑟本二十五絃,但彈者傷心,令絃斷,合五十弦。又或許是此時的李商隱四十多歲了,感慨歲月流逝,人近半百,這也與後句“一弦一柱思華年”相呼應。究其原因,我們不得而知,這也正是李商隱詩詞的風格,處處都留有懸念。

李商隱《錦瑟》:如何理解詩中留白的藝術與人生境界?


3、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是夢是真?

頷聯引用了兩個典故,作者想要詮釋的是“莊生夢蝶,還是蝶夢莊生”?過往雲煙究竟是真還是幻?
望帝死後靈魂化而為鳥,每到暮春時節,啼淚吐血,將山上的杜鵑花染成鮮紅。望帝雖已逝,靈魂卻存於世間,聲聲叫著“不如歸去”,這究竟是消逝還是長存?


4、鮫人泣淚、暖玉生煙,是悲是喜?

珠生於蚌,蚌在於海,汲取日月之精華,泣淚成珠。淚以珠喻,究竟是要以淚寫悲情,還是要以珍珠寫樂景?

藍田產玉,玉為古代高雅潔淨之物,光照之,熠熠生輝,彷彿有一種獨特的玉氣縈繞。這是詩人看到的實景還是腦海裡虛構的理想畫面?

虛虛實實,假假真真,李商隱用極其隱晦的方式勾勒出來的意境,讓讀者浮想聯翩。李詩的朦朧之處遠不止於此,意境更是深不可測。

李商隱《錦瑟》:如何理解詩中留白的藝術與人生境界?

《錦瑟》詩中的人生三境:


第一重境界,世事無常,造化弄人

李商隱家境貧寒,卻天資聰慧,五歲誦經書,七歲弄筆硯,機緣巧合拜令狐楚為師,令狐楚死後,李商隱做了王茂元的幕僚,並娶了他的女兒為妻。殊不知王茂元與李德裕交好,李商隱被視為“李黨”成員,但他之前結識的令狐父子偏偏又是“牛黨”成員,“牛李黨爭”水火不容,李商隱出境更是尷尬,兩頭受氣。

這首錦瑟是李商隱晚年的作品,他感慨人生無常,造化弄人。他一生仕途都不如意,處處受排擠,這首詩不管是悼亡還是自傷,感情基調都是悲哀的,李商隱在人們眼中也是一個憂鬱天才。

“錦瑟無端五十弦”,“無端”二字用得極其巧妙,錦瑟本二十五絃,無端端的卻變成了五十弦,暗示琴絃盡斷,知音難覓,自己年華已老去,卻是一事無成。

詩中的第一重境界是寫實,李商隱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酸甜苦辣,感慨世事無常,功名如逝水,自己在苦悶中了此殘生。

李商隱《錦瑟》:如何理解詩中留白的藝術與人生境界?


第二重境界,人生如夢,夢如人生

《錦瑟》中的第二重人生境界是虛寫,作者引用了四個典故,看似毫不相干,實則寫出了詩人內心深處的美好與希冀。

李商隱到了晚年,仕途上的失意給了他很大打擊,他幻想著能像莊周一般,忘卻煩惱,進入夢鄉,在夢境裡沒有悲傷,也沒有遺憾,一切都是那麼瀟灑自如。

自己年華雖逝,壯心不已,猶如望帝一般,就算身不在了,靈魂也長存,生生不息。詩人理想中的人生很美好,就連鮫人泣的淚珠,在他眼裡也是晶瑩剔透的珍珠,絲毫沒有悲傷之意。藍田玉在陽光的照耀下,光芒萬丈,熠熠生輝,象徵著光明溫暖與青春活力。

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強烈的反差讓詩人的心情跌落到谷底,以樂景寫哀情,更顯其哀。人生如夢,夢如人生,品讀這首詩,前兩重境界大多數人都能有所悟,但本詩最精髓的境界在於第三重。


第三重境界,天道自然,萬法歸一

李商隱曾在王屋山修道,道家的核心思想是“天道無為而自然”。詩人深諳此道,頷聯中引用莊生夢蝶的典故,莊子正是道家的鼻祖。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過往種種,豈用等到今時今日才去追憶,只是當時漫不經心,早已惘然。

詩人輕描淡寫之間將世事滄桑,命運坎坷,一筆帶過,一切都順其自然,現在已然是人生最好的結果,沒有什麼值得後悔與遺憾的。

順其自然,這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將往事煩惱悉數拋於腦後。

李商隱《錦瑟》:如何理解詩中留白的藝術與人生境界?


結語:


李商隱的這首《錦瑟》無論從韻律、詩詞表現技巧還是從意境來看,都是上乘之作。頻繁化用典故,卻絲毫沒有違和感,全詩一氣呵成。字詞意象在細節上也處理得特別到位,比如“滄海”對“藍田”,“滄”的本意是青色,正好與“藍”對應,細微之處見真章。

李商隱將留白的藝術發揮到極致,留下懸念讓讀者猜想,他的作品中透著音韻美、畫面美、朦朧美。詩的意境深遠,不同人,不同年齡,不同心境去品讀這首詩,會有不一樣的領悟,這便是李商隱詩詞的魅力所在。

李商隱這首《錦瑟》也告誡我們:人生在世,誰又不曾經歷磨難?最重要的是樂觀的心態,與其消極避世還不如從容面對,一切問題順其自然都會迎刃而解。你覺得呢?

李商隱《錦瑟》:如何理解詩中留白的藝術與人生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