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如果我只剩一個粉絲,希望他是白居易

李商隱:如果我只剩一個粉絲,希望他是白居易

01

考你們一個問題,神奇國民讀本《唐詩三百首》,除了杜甫(38)、王維(29)、李白(27),收入作品數量排第四的是誰呢?

白居易?韓愈?孟浩然?柳宗元?

都不是。

第四把交椅屬於李商隱。

俗話說,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其實,人生喧囂到極至,必是無言。

比如,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武則天同志,14歲入宮,鬧騰了68年,革命鬥爭之經驗,那是相當豐富。

她不滿足於稱霸後宮,還親自披掛上陣,當了皇帝,如此豐富的一生,該是能寫百萬字傳記了吧?

名字都想好了,《我喜歡這個功利的大唐》,可是最後,在自己的墓碑上,她卻沒有留下一個字。

這就是無名碑的由來,有興趣的人,可以到陝西的乾陵去看看,反正什麼都看不到,碩大的墓碑上,只有風雨侵蝕留下的痕跡,以及某次大地震帶來的裂紋。

牛,太牛了!

武則天的意思是,不管好的壞的,都留給後人來寫,如此傲驕,如此自信!

李商隱:如果我只剩一個粉絲,希望他是白居易

02

在這方面,李商隱跟女皇有點像,他一生寫下的最著名詩篇,有兩個特點:

一是感情特別特別的濃,濃到讓人睡不著;

二是都沒有名字,因為他平生最討厭的,就是標題黨。

他名下冠以《無題》的詩,大概有17首,下面這兩首,很有影響,囚徒大概初中的時候就會背了,所以,不管你信不信,今天我是默寫出來的——

《無題·其一》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無題·其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

我覺得,李商隱起標題的時候,一定在壞笑——

“你們愛咋想,就咋想,我才不用標題來限定你們的想象”!

也有人說,這是李商隱偷懶的表現。

作為古代著名文藝工作者、一代情詩聖手,寫出的詩詞怎能沒有題目?

要知道,現代考試中如果發生這種低智商行為,作文會被直接判零分。

可這正是李商隱的魅力所在,“我詩已出,題目嘛,你們來定!”

李商隱:如果我只剩一個粉絲,希望他是白居易

03

可是很多人卻喜歡他這調性,比如白居易,白老師比李商隱整整大40歲,是“新樂府運動”的旗手,他的粉絲數,高達318萬,妥妥的大V。

當時的唐朝人口,也只有8000多萬。

那些粉絲,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高端。李世民的十世孫唐穆宗對白居易愛不釋手,他的同父異母弟弟唐宣宗是個文學青年,專門寫詩表白白居易,“童子解吟長恨歌,胡兒能唱琵琶篇”;

二是廣泛。據說日本人都很愛讀白居易的詩,嵯峨天皇把《白氏文集》當成寶貝,忙完後宮那些事兒,就拿出來拜讀,這在電影《妖貓傳》裡也有體現;

三是瘋狂。據長安《唐人日報》報道,荊州有個叫葛清的白粉,不僅每天朗誦白居易的詩句,還在自己脖頸之下紋身,內容全是白居易的詩歌(大約30多首)。

當時紋身技術還很原始,這樣大面積的、一針針地刺上去,想想都疼!

看來,粉絲確實願意為自己的愛豆做任何事。

李商隱:如果我只剩一個粉絲,希望他是白居易

04

但是難以想象,名滿江湖的白老師,竟然是孫子輩詩人李商隱的鐵粉。

畢竟白居易的詩,就像他的姓一樣,直白通俗,他是勞動人民的代言人,而李商隱的詩,卻幽深朦朧得有點過分,註定只屬於文學愛好者。

從性別上看,白大師的男粉多,李才子的女粉多,這樣的兩個人,誰粉誰,似乎都很奇怪啊?!

公元846年,白居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請李商隱給自己撰寫墓誌銘,還情真意切地說,“希望我死了以後,轉世投胎做你兒子,你可要好好教我啊”(我死後,得為爾兒足矣)

看來,白居易不僅詩寫得好,還是一個極幽默、真性情的人。

歷史真的很巧,白居易死後不久,李商隱便得一子,他滿懷期待地給兒子取名“白老”,他對夫人王氏說,“白老師雖然說的是玩笑話,但我真的可以努力努力呢!”

可惜“白老”文藝細胞有限,對詩歌很不感冒,李商隱的好朋友、著名醜男人溫庭筠曾打趣道,“如果這個兒子是白居易投胎,就太羞辱白老師了”(以爾為待郎後身,不亦忝乎)。

李商隱不死心,再接再厲,不久又添了一個兒子,取名“李袞師”,這個兒子,少有文才,過目不忘,可惜,就像仲永一般,不久就泯然眾人。

任何事情,先入為主,想當然,都是不合適的,李商隱的“接班人”計劃,正式宣告失敗。

李商隱:如果我只剩一個粉絲,希望他是白居易

05

眾所周知,白居易用情最專的男詩人,名叫元稹,他們愛得如痴如醉,堪稱“千古第一好基友”,你們也別想歪了,他們的“愛”,主要是和詩——

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裡,兩人互相唱和的詩近千首,公元831年,大情種、大帥哥元稹去世,那時的李商隱,18歲。

早在13歲的時候,他就寫過一首《富平少侯》,才華初露,搬到洛陽後,他接連寫了兩篇爆文,當時洛陽和長安的流浪音樂人,已經開始用他的詩來譜曲,對於有才華的後輩,白居易老師是絕不會錯過的,他這個人,一輩子最愛才了!

而李商隱的詩,惆悵迷離,幽怨深邃,纏綿悱惻,使出兩成功力,就能吸引白居易的注意,使出八成功力,白大領袖就要驚訝這個後輩深沉的內心。

同樣寫惜花,白居易說,“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李商隱說,“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兩個人的意境,是不是超像?

這個世界上最令人驚喜的,是什麼?

當然是在其他人身上發現自己。

等他看到李商隱下面這首詩,即便是年齡和地位的巨大差距,也無法阻遏他內心的崇拜——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讀出來了嗎,李商隱的喃喃自語,超級感傷?

就算再鐵石心腸的人,他的防線也會瞬間崩潰。

這根本不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告白,而是他對整個世界的深情。

歷史的囚徒,畢業於武漢大學新聞學院,歷史學博士,曾在新華社及三聯生活週刊工作。全網首創幽默對話體——"古人面對面",以獨到的詼諧、噴薄的熱血,打通今人與古人溝通的經脈,獨特的網生代語言代入感十足。公眾號:歷史的囚徒(ID:lishideqiutu2017),本文經作者授權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