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賈生》古詩解析:李商隱這是在諷刺晚唐的皇帝吧

賈 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李商隱《賈生》古詩解析:李商隱這是在諷刺晚唐的皇帝吧

賈生就是賈誼,賈誼是西漢時期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世稱賈生。賈誼才華橫溢,21歲就做了博士,這個博士不是我們現代的學位性博士,古代的博士是通才,是治國的大才,是國家的高級人才。賈誼為漢文帝提供很多治國的策略,漢文帝都極為讚賞並採納。漢文帝身邊的大臣周勃、灌嬰等人都嫉妒賈誼,於是進言誹謗賈誼“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聽信讒言後,漢文帝漸漸疏遠了賈誼,後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西漢的都城在長安,長安到長沙的實際路程有近一千公里。古代文人士子多有被貶經歷,賈誼謫居長沙成了後來文人詩詞中的常客,文人士子們常用賈誼這個典故來抒發自己的相同遭遇。

過賈誼宅(唐·戴叔倫)

一謫長沙地,三年嘆逐臣。上書憂漢室,作賦吊靈均。

舊宅秋荒草,西風客薦蘋。淒涼回首處,不見洛陽人。

賈誼在去往長沙途中,途經湘江時,寫下《吊屈原賦》憑弔屈原,書寫屈原的經歷來發抒自己的悲憤之情,這個事情也成為了一個典故。

送楊少府貶郴州(唐·王維)

明到衡山與洞庭,若為秋月聽猿聲。愁看北渚三湘遠,惡說南風五兩輕。

青草瘴時過夏口,白頭浪裡出湓城。長沙不久留才子,賈誼何須吊屈平

《昭明文選》中記載有:誼為長沙王傅,三年,有鵩鳥飛入誼舍,止於坐隅,鵩似鴞,不祥鳥也。誼既以謫居長沙,長沙卑溼,誼自傷悼,以為壽不得長,乃為賦以自廣。

賈誼在謫居長沙三年,有一天屋子裡飛進來一個類似貓頭鷹的鳥,在民間,這類鳥是不詳之鳥。賈誼從小生活在北方,受不了長沙的潮溼,加上自己身體可能偏弱,遭受讒言被貶於此,心情極度不暢,賈誼認為自己壽命不長,寫了一首《鵩鳥賦》。以後我們碰到古詩詞中,鵩鳥一般是指這個典故。

而我們今天說的這首李商隱的《賈生》,是在講賈誼的另外一個典故。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記載: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後歲餘,賈生徵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

賈誼在長沙待了幾年後,漢文帝把賈誼召回身邊。正值漢文帝派人祭祀完天地後,把剩餘的肉送回來,以示受福,叫受釐,漢文帝在宣室殿受釐,於是在未央宮中的宣室殿召見賈誼。漢文帝好久沒有見賈誼了,賈誼是治國大才,作為一個皇帝應該馬上問他民生大事,而漢文帝整個晚上都在問鬼神的事情。李商隱就這件事情作了《賈生》這首詩,因為自己有相同的遭遇,借賈誼的典故來抒發自己的情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這首詩的詩意就是賈誼的那個典故:漢文帝是個求賢若渴的皇帝,在宣室中徵詢各個大臣的政治見解,賈誼更是才氣縱橫、無與倫比。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可惜這個文帝啊,聽賈誼講到半夜,也不問百姓生機的事情,只問起鬼神之事。晚唐時期的幾個皇帝,喜歡求佛問道,甚至幾個皇帝因吃仙丹而中毒身亡,真乃荒唐至極。作為皇帝應該以社稷為重,以民生為本,最後一句,李商隱在諷刺晚唐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