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錦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相傳,李商隱的絕筆是那首廣為流傳的《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是古代朦朧詩作代表詩人之一,他的詩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卻隱晦迷離,難於索解。這首詩被列在李商隱詩集的開篇,更被選入了高中語文教材。可是,一千多年以來,始終都沒人能解開一個謎題:這首詩到底寫了什麼?

有人說,這是一首情詩,是李商隱寫給自己的初戀;有人說,這是一首悼亡詩,是李商隱寫給自己的亡妻;還有人說,這是一首抒情詩,是李商隱在感慨自己不得志的一生……

李商隱《錦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真相如何,我們難以探明,不過尾聯兩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或許是解開詩句奧秘的關鍵,不管是情詩、悼亡詩,還是抒情詩,李商隱想表達的情感殊途同歸——對於曾經錯過的那些,多想重來一次,這樣自己便不會悔恨了。

若用一句話形容李商隱的一生,“命運多舛,才子多情”這八個字再合適不過了。

幼年時,李商隱的父親便去世了,身為長子的他不得不提前擔負起家庭的重任,為了維持家中生計,他常常為別人抄書補貼家用,他那一手秀麗的好字便來源於此。

家境貧寒,好在李商隱天資聰穎——“五歲誦經書,七歲弄筆硯”,十六歲時因擅長古文而得名。二十四歲的時候便高中進士,二十五歲時他受邀成為了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幕僚。王茂元十分賞識他的才華,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商隱。

出身貧困的書生高中進士,又娶了高官貌美的女兒,若是個話本,這該是故事的高潮,接下來的劇情就是李商隱愛情事業雙豐收,從此走向了人生巔峰。

可惜,現實要比文人筆下的故事殘酷得多,恰是這段婚姻斷送了李商隱一生的仕途。

當時的唐朝,正處於歷史上著名的“牛李黨爭”時期。李商隱的恩師令狐楚屬於“牛黨”,李商隱本該屬於這一陣營,但他的岳父王茂元卻是“李黨”的核心成員之一。

恰逢恩師過世時,李商隱迎娶“李黨”的女兒,這在“牛黨”看來李商隱是背叛恩師,首鼠兩端的小人,而介於李商隱與令狐楚的關係,“李黨”也並不信任李商隱。

因此,無論是“牛黨”還是“李黨”得勢,兩個黨派都不會提攜李商隱,相反還會把李商隱當做另一派的成員,狠狠打壓他。

可嘆李商隱一身才華,最終,只能在“牛李黨爭”的漩渦中,葬送了一生。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或許這是李商隱感慨自己不靈敏的政治嗅覺,因為自己的“惘然”而葬送了一生的前程。


李商隱《錦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一生命運坎坷,或多或少是因為他娶了妻子王氏,但他人生中大部分的溫暖也來自妻子王氏。

王氏是一個溫柔賢淑的姑娘,嫁給李商隱後從嬌生慣養的千金大小姐變成了家徒四壁空空如也的清貧女主人,她沒有絲毫抱怨,反而甘之如飴,小心翼翼的操持著他們的小家庭。

李商隱去京師考試時,才華橫溢的他被考官看中,可中書省審查資質的時候,卻以他先後投靠過牛、李兩黨為由,判定李商隱首鼠兩端、心術不正,於是一筆將他的名字抹去。

李商隱非常難過又覺得愧對妻子,王氏知道後沒有責怪他,也沒有怨天尤人,她輕聲安慰李商隱,沒有關係,以後會好起來的,自己的丈夫一定會有廣闊的空間施展自己的才華。

得妻如此,夫復何求?李商隱與王氏相依相伴,如果能一直走下去,生活或許困苦,卻也不失幸福。只是生活從來不會按我們希望的樣子發展,它總在猝不及防的時候給我們致命一擊。

公元500年,在外出差當官的李商隱思念妻子,寫下來那首膾炙人口的《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兩地分居,羈旅孤苦,唯有想到重聚的那一天,心中才有些許安慰,可是李商隱不知道他和妻子再也不會相聚了,在他寫下這首詩的前幾天前,妻子王氏已經病逝了。他憧憬的未來,在他不知道的時候已然徹底坍塌了。

幾百年後納蘭性德追思亡妻時寫道,“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這兩句與“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心情大抵是一樣的吧,人生大多數時候失去了才知當時珍貴,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卻不料世事無常。


李商隱《錦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年少的愛戀,人生初體驗,單純而又懵懂,未必是一生中最轟烈的愛情,但往往是最難忘的。這或許就是大家認為《錦瑟》是李商隱寫給初戀的原因吧。

相傳,妻子王氏過世後,李商隱曾在長安的街頭偶遇初戀宋華陽——年少時,李商隱在玉陽山修道認識的陪公主修道的宮女。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都是李商隱寫給宋華陽的情詩,兩人都深深地愛著對方,只是當年宋華陽的身份特殊,兩人的愛戀是不允許發生的。相戀的事情敗露後,李商隱被逐出道觀,宋華陽也被遣送回宮。從此,天各一方,杳無音訊。

多年後,兩人再次相遇,宋華陽已不再是公主的侍女,只是她已做他人妻,兩人依然只能錯過。

“聞道閶門萼綠華,昔年相望抵天涯。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花。”

年少被迫分離,中年再遇也只能遙望而已,李商隱寫這首《無題》顯然已經開始後悔了,如果當初兩人都勇敢一點,能像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一般不管不顧的私奔逃走,或許他們會有一個不一樣的故事結局。只是人生沒有回頭路,很多事發生了便無法挽回了。


李商隱《錦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看這首迷惑了文人墨客千百年的《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錦瑟》

李商隱究竟是寫給誰的,我們不得而知。但無論怎樣,他的故事已經落下了帷幕,可世間每天都還有無數人的故事爭相上演。《錦瑟》中李商隱的“惘然”已經無可挽回,但若你讀到這首詩時,想起自己曾經的“惘然”,如果可以彌補就努力去做吧,不要讓遺憾貫徹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