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

為什麼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

估計很多孩子都問過爸媽這個問題:“媽媽,我們家有錢嗎?”或者“爸爸,你一個月掙多少錢呀?”你會怎麼回答呢?給大家舉兩個例子:

有一個孩子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

爸爸回答他:“我有錢,你沒有。”

第二個孩子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

爸爸回答他:“我家有很多錢,等我死了,這些將來都是你的了。”

結果,第一個孩子從小就會自己努力,等繼承了父輩祖業,也會如此傳承,幾代過去,便成就百年基業。

第二個孩子從小就被嬌慣壞了,爹還沒死,他就開始大把花錢,整日無所事事。待到接手了父輩產業,很快便揮霍殆盡。

不同的回答決定不同的教育,不一樣的教育決定不一樣的人生。很顯然,第一位爸爸的回答可以幫助這個孩子建立正確的財富觀和人生觀,“要錢就要自己想辦法去賺”,最終孩子會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實幹家,而第二位爸爸的回答讓孩子從小習慣了依賴,最終只能讓孩子成為軟弱無能的“啃老族”。

孩子對於金錢的認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的教育。成為一個小氣或是大方的人,未來成為“窮人”還是“富人”,都是由爸媽對金錢的態度決定的,父母對孩子的財商教育,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為什麼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

財商低有多麼可怕

有一次朋友跟我說,她兒子6歲了還對金錢毫無概念,有一回讓他拿100塊錢去便利店買冰淇淋,付錢後拿著冰淇淋就走,連找零錢都不知道!問他錢是從哪兒來的,他回答“銀行給的”,讓媽媽哭笑不得。

經常從網絡上看到這樣的新聞:“貧困生貸十幾萬打賞主播,其父母在家吃低保”,“10歲男童打賞主播6000元,不知充值是在花錢”,大學生因為欠債,跳樓、肉償等,以及社會上新的“四大家族”——卡奴族、房奴族、月光族、啃老族的出現等等,這些現象的產生,很多人歸結為“不懂事”,卻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是孩子的財商出了問題!

很多人都對財商教育有很深的誤解,覺得財商教育,無非就是教孩子怎麼認識錢、怎麼買東西,卻沒有進一步沒有深入探究。這也導致孩子長大以後,處理不好個人的經濟問題,輕則月光、重則欠債,生活混亂,與幸福越來越遠。

以上這些並不是這並不是危言聳聽,現實是殘酷的,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會有其他人取代你。“如果讓債主、奸商、警方甚至騙子來代替你進行這項教育,那恐怕就會付出一定代價了。越來越富裕的生活本身不會對孩子有害,但是如果缺乏正確價值觀的指導,金錢常常扮演著“罪惡之手”的角色。”到那時各位家長一定會付出更慘重的代價。

為什麼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

培養財商要趁早

抓住孩子財商啟蒙關鍵期

孩子長大成人後,是做金錢的主人,還是金錢的奴隸,完全取決於幼兒時期的財商培養。所以一定要讓孩子知道錢從哪兒來、要用到哪兒、讓孩子學會管理金錢,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

那什麼是財商呢?財商,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財商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其他智慧和能力密切相關的。財商的形成主要依靠實際操作和總結,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專門訓練和學習而獲得。

從國內外的研究來看,3-12歲是兒童財商啟蒙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給予孩子恰當的財商教育,能夠培養孩子全方面的財商思維和能力,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美國洛克菲勒財團的創始人洛克菲勒在童年時代,祖父每週給他10美分零用錢,到週末檢查是否增加,迫使小洛克菲勒到街頭賣報,養成勞動賺錢的觀念。而股神巴菲特6歲開始儲蓄,每月30塊,13歲時,他有了3000塊,買了第一隻股票。

股神巴菲特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財商教育。有一次,媒體記者問他:“您認為孩子幾歲時,父母可以跟他們講金錢和投資?”他回答道:越早越好。比如讓他們知道玩具的價格,理解存錢的意義。既然孩子的生活離不開金錢,為什麼不盡早培養他們良好的理財習慣呢?我很感激我的父親,我幼時從他身上學到如何擁有正確的金錢觀。存錢是他教我的非常重要的課程。

不管是我們開頭講的打賞主播案例,還是爆出的各種因為沒有理財觀念而釀成悲劇的那些新聞,都提醒我們,兒童時期的財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早教育,早進行系統性的財商教育,將是孩子一生的財富。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理性、適度的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這不僅能夠解決孩子在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中,所面臨的關於金錢與財富的實際問題,而且可以引導孩子從小學會規劃夢想和管理人生,成為他們受益終生的重要財富。

原創作者果媽陳玲玲,著名育兒實踐派專家,著有《給孩子句號不如給孩子問號》、《給孩子魚不如給孩子漁》,獨創教練式親子溝通法:四級提問法,輕鬆問出孩子的核心競爭力!關注“果媽總是有辦法”,以親子原創案例為核心,提供專業育兒知識和親子指導,培養孩子獨立、自由、有信念,讓孩子自己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