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艾灸腳上這8大穴位,不僅祛寒,延年益壽!

如果你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那你就能照顧好生活中80%的事。

文章分享者簡介:韓瑞丹,全國高級康復理療師,艾灸師

最近有很多灸友留言問手腳冰冷怎麼辦?今天就給大家講解艾灸腳底的驅寒之法!

中醫認為,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腳根。

四根的根本,是腳根。“人老腳先衰,木枯根先竭”,足以說明腳在人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雙腳健康,經絡傳導才暢通,氣血才能順利送往各個器官。

明朝時期的藥王孫思邈,就曾將其長壽秘訣留於後代,即每天揉搓按摩腳底的穴位,尤其是腳底湧泉穴。

那麼在艾灸腳底時,怎麼樣灸才有效呢?足底足背4聯灸,對應的是腳底穴位,不需要自己再找穴位艾灸。

腳底是人們身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醫認為,腳底就是人體五臟六腑的交匯處,經常的按摩腳底,可以改善人們的身體,幫助人們更好的抵抗疾病,但是我們也知道有的時候按摩並不能完全的刺激到腳底,那麼怎麼辦?只好通過艾灸來刺激了。

腳掌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溫度較低,且與上呼吸道有密切的神經聯繫,所以腳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道局部體溫下降和抵抗力減弱,導致感冒等多種疾病。

艾灸有何功效?

1、調和陰陽、平衡臟腑

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根本。艾灸療具有調和陰陽之功效。

經常艾灸腳上這8大穴位,不僅祛寒,延年益壽!

2、溫通經絡、驅散寒

艾葉性溫,將其點燃燻灸,可使熱力深達肌層,溫氣行血。艾灸具有溫通經絡,散寒除溼、調理氣血、宣痺止痛之功效。

3、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行。艾灸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調、營衛和暢、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艾灸腳底竟有如此好處!

1、湧泉穴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足趾屈曲,湧泉穴位於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湧泉穴的主治疾病為: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症、腎臟病

等。

經常艾灸腳上這8大穴位,不僅祛寒,延年益壽!

2、大敦穴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大敦穴位於在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

大敦穴的主治疾病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來亦被視為鎮靜及恢復神智的要穴。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經常艾灸腳上這8大穴位,不僅祛寒,延年益壽!

3、太沖穴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蹠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

太沖穴的主治病症為:肝臟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

經常艾灸腳上這8大穴位,不僅祛寒,延年益壽!

4、行間穴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行間穴位於足背側,大拇趾、二趾合縫後方赤白肉分界處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邊緣。

行間穴的主治病徵為:宿醉不適、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臟疾病、腹氣上逆、肋間神經痛、月經過多、粘膜炎等。

經常艾灸腳上這8大穴位,不僅祛寒,延年益壽!

5、太白穴

取穴時,可採用仰臥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勢,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蹠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

太白穴的主治病症為:胃痛、腹脹、吐瀉、痢疾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經常艾灸腳上這8大穴位,不僅祛寒,延年益壽!

6、崑崙穴

崑崙穴位於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或足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崑崙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腰痛、高血壓、眼疾、怕冷症、腹氣上逆、腸結石、下痢等。

經常艾灸腳上這8大穴位,不僅祛寒,延年益壽!

7、太溪穴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臥的姿勢,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為:

腎臟病、牙痛、喉嚨腫痛、氣喘、支氣管炎、手腳冰涼、女性生理不順、關節炎、精力不濟、手腳無力、風溼痛等。

經常艾灸腳上這8大穴位,不僅祛寒,延年益壽!

8、內庭穴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在足背第2、3趾的趾蹼緣略後一些(約半橫指)的地方,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本穴。

內庭穴的主治症狀為: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齒齦炎、扁桃體炎、蹠趾關節痛等。配合谷主治牙齦腫痛;配太沖、曲池、大椎等主治熱病。

經常艾灸腳上這8大穴位,不僅祛寒,延年益壽!

⊙特別申明:

版權聲明:本文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本平臺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提醒:本平臺分享出來的方劑、配穴建議、養生方案等僅供同道參考和交流,並非適合所有人群,建議患者就醫辯證診治,網絡推斷不會太精確。

閱讀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美德、點贊是一種動力。精彩給您的朋友,幫助並影響更多的朋友,讓更多朋友受益!閱後請朋友們關注我的文章,希望和大家共同學習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