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自私、打架、被欺负……如何让2、3岁的幼儿充满社交智慧?

每个2、3岁孩子的父母都知道:教小孩子与别人好好相处,并不容易。

这是因为,即便孩子也想和别的小朋友玩,但是各种问题在所难免:

“我想跟哥哥玩,但哥哥不跟我玩怎么办?”

“我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抢了!”

“那个小姐姐推我,我也推了她,我们打起来了!”

要是这样的问题经常发生,而爸妈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说不定自己心里也开始“有点怕了”,直接让孩子“避免接触”,再也不要和这些孩子玩了。

当然,逃避只能暂时避免矛盾,却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发展好社交的智慧才是正解。

害羞、自私、打架、被欺负……如何让2、3岁的幼儿充满社交智慧?

如何促进社交技能发展?有一些基本知识

帮助孩子们发展社交智慧,有一些基本的知识,适合大多数初中以下的孩子,我们先了解一下,把它们当成梳理教育思路的大方向吧。

1、从幼儿期开始培养良好的社交技巧。

这是孩子将要发展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这对于孩子未来的幸福来说,比帮助她的智力发展更为重要。

2、支持他的友谊。

尊重并促进孩子不断发展的友谊。谈论他们的朋友,记住他们,给他们创造游戏机会。

记住,就像成年人一样,哪怕孩子们彼此生气、吵架了,也不一定意味着友谊的终结,这正好表示孩子需要帮助,来解决友谊中出现的问题而已。

3、做好榜样

你的孩子会像你对待他一样来对待别人。所以,除了明显的日常尊重外,还要注意的是:你要私下批评孩子,而不要在包括她的朋友在内的其他人面前批评她。

也就是说,你必须找到机智的方式,与年幼的孩子谈论他们彼此相处的方式,以帮助他们在一起玩耍时解决困难。

4、教他表达

教孩子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谩骂和攻击对方

5、帮孩子学习如何修复裂痕

当我们考虑修复关系时,我们通常很重视道歉。

但是,在孩子还没平静下来之前,过早的要求道歉,并不会让人发自内心,还可能引起孩子的怨恨而适得其反。

所以,给他们一个先冷静下来的机会总是更好。

道歉是非常有用的友谊技能。但是在我们的文化中,道歉确实不容易,因为我们觉得一道歉,等于承认自己一开始就做错了。

所以,我们也需要给孩子留一点面子,不需要公开道歉,私下道歉也很好。

而且,在要求孩子勇于道歉之前,请确保我们自己是正面的榜样。如果我们自己也很害怕道歉,从来没有道过谦,那孩子也不会愿意道歉的。

但如果我们能做到礼貌的道歉,孩子也会学会:

“道歉是经营友谊的秘诀,而不是对我的惩罚。”

害羞、自私、打架、被欺负……如何让2、3岁的幼儿充满社交智慧?

具体到2、3岁大的孩子,社交技能如何学习?

在孩子2、3岁大,上幼儿园之前,如何开始帮助他们学习社交技能呢?

如果你刚满2岁孩子去参加一个很多孩子一起玩的活动,他其实并不会注意到其他参与的孩子,除非有人要抢他的玩具。

这是因为对于两岁大的孩子来说,大多数社交活动仍是“平行游戏”。

“平行游戏”,是孩子社交的一个阶段,孩子们会相互模仿,但相互间没有任何联系,各玩各的,也没有一起玩的倾向。

所以,如果没有家长的有意识地引导,2、3岁的小孩子是很难去考虑别人的感受。

  • 因此,我们首先强调“同理心”

孩子们天生觉得:世界就是围绕我我转的。

所以,爸爸妈妈越早帮助孩子理解别人的情感,孩子相应地,也越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尽量不做伤害别人的事情。

如何帮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呢

研究表明,对他人的同理心是成功人际关系的基石。

如何帮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呢?

害羞、自私、打架、被欺负……如何让2、3岁的幼儿充满社交智慧?

1、教孩子阅读“肢体语言”

能够解释手势和面部表情是我们发展同理心的基本方式之一。

所以,有意识地给孩子指点:

“你看奶奶,你刚才把饼干给奶奶吃,奶奶笑得多开心”。

孩子一开始可能不会完全理解。但是当我们经常这样做,孩子会被其他人的反应所吸引,能够更好地注意到自己的行为是如何影响他人的。

2、多问感觉,少讲道理

跟幼小的孩子讲道理,孩子其实很难接受。

不如向孩子提问题,给孩子思考的机会,更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比如:

“你刚才没有把小火车分给琪琪玩,你觉得琪琪是什么感觉”?

3、表扬孩子的善举

如果孩子表现出对别人的尊重,我们应该及时地用简单的叙述来强化这种行为。

这是教导孩子同理心最好的自然机会。比如:

“你给妹妹把小毯子拿过来了,妹妹就不会冷了,你真好”!

害羞、自私、打架、被欺负……如何让2、3岁的幼儿充满社交智慧?

  • 第二、将关系扩展到其他人。

对他人表现出兴趣是社交活动的关键部分。

孩子们现在除了与父母交流之外,交往的对象还有亲近的亲戚朋友,或是和经常见面的那位超市的收银员阿姨打招呼,这些经历,都是孩子在体验与他人相处的乐趣。

尽管有些孩子相比之下有些内向,但千万别急着断言孩子“害羞”。

因为我们通常习惯把害羞视为一种消极的情绪,但孩子在遇到不熟悉、不认识的人时,需要慢慢热身,才是正常现象。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时间来适应新情况,跟随孩子的节奏和步伐。

害羞、自私、打架、被欺负……如何让2、3岁的幼儿充满社交智慧?

  • 第三、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如果你家里正好有个2、3岁的孩子,可以试着玩玩下面这个简单易行的心理实验:

先给孩子看一个双面镜(很多妈妈的化妆镜都是双面的,用那个就行了)。确保孩子知道镜子两面都可以照到人哦。

然后把这面镜子,放到妈妈和孩子的中间,先保证让孩子能从镜子中看到他自己。

再然后,问问孩子:

你看到了什么?

孩子可能会说:看到宝宝了。

再问问孩子:你觉得妈妈看到了什么?

孩子会说:看到宝宝了。

孩子不会知道,宝宝照镜子看到的是宝宝,妈妈照镜子看到的是妈妈。

孩子会认为自己在镜子里看见的是自己,那妈妈肯定也一样!

这就是孩子的这时候的思维特点——非常地自我中心,还不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叫做

“自我中心思维”。

害羞、自私、打架、被欺负……如何让2、3岁的幼儿充满社交智慧?

所以,很可能孩子过去很乖,到了2、3岁也开始和别人抢玩具、打架了;过去很大方,但到了2、3岁,也不愿意和别人共享玩具了,哪怕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愿意给别人玩。

所以尽量别强迫孩子们分享,这不仅不能帮助孩子们变得更合作更大方,反而还可能延迟了共享能力的发展。

分享的基础是自愿。如果“强迫给,不给就不是好孩子”,那不是“分享”,那叫“征收”。

哪怕结果虽然是分了,但是这个“分”的过程,一点都不开心,一定会让宝宝对“分享”这件事,产生很不好的印象。以后一提“分享”就难过、害怕、委屈……就更不愿意分享了。

孩子们在学会分享之前,需要先感到安全。

其实相比“分享”,我们更应该在这个时候,教会孩子“轮流”:

“轮到琪琪使用小铲子了,我们坐着等一等”。

当然,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等,很多孩子不愿意等,现在就想要,于是着急地哭起来。

那么爸爸妈妈可以试着给孩子提供一个“等待的方式”,比如:“和小熊一起,坐在蓝色的椅子上等”;“牵着小熊的手一起等”……

把抽象的“等一等”,变成了具象的“等待方式”,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着急的心也会稍稍平静一点,慢慢学会等待和秩序。

害羞、自私、打架、被欺负……如何让2、3岁的幼儿充满社交智慧?

  • 第四、处理冲突前,做个仔细的观察者

其实对于学龄前、甚至还没上幼儿园的2、3岁孩子来说,在玩耍的过程中被推搡、被抢玩具,甚至两个小朋友打起来,这些孩子间的冲突是经常发生的。

特别是在小伙伴们一起奔跑、追逐、共享几个玩具的时候,特别有容易转化成孩子之间的战斗。这个时候,他们就可能需要裁判了。

如果不是太严重,大人可以先不介入,先观察看看这两个孩子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的力量本身就不大,打一下碰一下其实并不会太危险。我们可以观察等待,让孩子自己想到解决的办法、和别人相处的方法。孩子自己想到的一定比大人教的要好。

如果矛盾升级了,那家长肯定要介入,帮助孩子处理。比如利用前面介绍的“轮流”和“等待”的方式,帮助孩子处理争执。

害羞、自私、打架、被欺负……如何让2、3岁的幼儿充满社交智慧?

  • 第五、自信地应对冲突

如果你的孩子经常备别人拿走自己的玩具,然后又很不开心,那么爸爸妈妈很需要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利益。

怎么教呢?在家里玩角色扮演是个好方法。

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和爸爸妈妈待在熟悉的家里,他会比较放松,更有安全感。

我们把手偶玩具拿出来,爸爸妈妈和孩子分别扮演一个角色,就演一个和孩子之前发生的争执很类似的场景:小熊和小兔子都想玩小汽车,小熊把玩具车抢走了,小兔子应该怎么办,它们可以怎么说?

用这样的方法,教会孩子说这些语言:

“不行”!

“这是我的!”

“请你坐过去一点!”

“你去玩那个吧!”

语气严肃、言简意赅,有威慑力,千万别复杂!

字一多,威慑力下降,孩子还不容易学会。

如果孩子已经熟练一些了,还可以渐渐教会孩子说下面这些句子:

“我过一会儿借你玩一下”;

“我用我的小汽车和你换,好不好”;

“你等一会儿再来问我要”

……

如果孩子能使用这些商议性的句子,主动提出建议,再遇到孩子间的小矛盾和小冲突,孩子就更自信,他知道:

遇到冲突,除了哭,还有很多处理办法!

害羞、自私、打架、被欺负……如何让2、3岁的幼儿充满社交智慧?

  • 五、保持冷静

有研究表明,父母帮助孩子学习控制情绪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自己保持镇定

孩子们需要将父母作为“生活环境”来体验,这是他们“情绪风暴”发生时,最想要寻找的安全港。

如果爸妈可以保持镇静并抚慰你的孩子,那么她最终将学会抚慰自己,这是学习控制自己情绪的第一步。

所以,我们大人千万别太紧张,要时刻提醒自己:他只是个2、3岁的孩子,我要教育他别伤害别人,尽量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但也不用因为他今天咬了一个小伙伴,就担心自己教育失败、担心孩子变坏了,担心孩子长大后走歪路……

孩子们还在成长,大脑还在发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控制情绪,做出合理行为的能力会大大增强的。

害羞、自私、打架、被欺负……如何让2、3岁的幼儿充满社交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