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切了息肉,还是得了癌?学会这3招,降低肠癌风险

数据显示经济水平越为发达的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越高。近10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升高,居于城市第二大癌症。其中,90%左右的肠癌都来自于肠息肉病变,其癌变主要有三个阶段:

为什么切了息肉,还是得了癌?学会这3招,降低肠癌风险

△ 图中

问号为结直肠癌

1、大便有害物质不断刺激肠道

大便中的有害物质甚至致癌物长期刺激肠粘膜,可能发生炎症。便秘会使有害物质停留在肠道的时间更长,刺激也就更大,会加速癌症的发生。

2、炎症刺激,诱发息肉

当肠粘膜受损,有害物质就更容易刺激肠道,容易出现反复性炎症。时间久了,大肠黏膜上就会长出息肉。

3、肠息肉病变,发展为肠癌

大肠息肉出现后,大便中的有害物质会持续刺激息肉,息肉就可能发展为肠癌了。息肉发展为肠癌一般需要8-15年,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

为什么切了息肉,还是得了癌?学会这3招,降低肠癌风险

这些息肉要时刻小心

1、肠息肉的危险程度

通常,息肉数量越多,癌变机会越高;息肉越大,癌变率也越高,如1cm以下的息肉癌变率为1-3%;1-2cm的息肉,癌变率为20%;2cm以上的息肉癌变率则为50%。

2、家族性息肉,癌变几率可达100%

如果有一人得了结直肠癌,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得结直肠癌的概率是常人的2-3倍。未经治疗的家族性息肉病患者,10-20年的癌变几率是100%!

如果发现家族性息肉病或者一些有遗传倾向的息肉,尽可能的切除,并且坚持定期复查。

为什么切了息肉,还是得了癌?学会这3招,降低肠癌风险

提示:

在后代发现家族性息肉病或者一些有遗传倾向的息肉,一定要定期随访,如果是单发或简单的息肉,尽可能的切除。

学会三“点”,降低肠癌风险

1、高油脂、高蛋白少一点

如果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太多,超出了小肠消化吸收的能力,过多的营养物质导致菌群失调,并将那些富余的营养大量合成胺类物质,即致癌物,会侵害肠道,诱发肠癌。

2、排便“勤快点”

大便通畅,可以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致癌物等对肠黏膜的接触与刺激。每周排便少于3次,每次排便时间超过5分钟,或每天排便,但排便困难,都为便秘。

◎ 对于大便非常干,像羊粪蛋一样硬邦邦的,但没有肚子胀的人,多是阴虚便秘,可以试试睡前吃30g松子仁或是瓜蒌仁,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 对于大便粘滞,或每天都排便但排便困难的人,可能是湿热型便秘,可以试试用清热燥湿的干马齿苋30g泡茶喝,或在日常吃点鲜马齿苋;

◎ 对于大便不是很干,但仍然排便困难的人,多是脾虚引起的,多发于中老年人,可以试试用生白术煮水喝。

为什么切了息肉,还是得了癌?学会这3招,降低肠癌风险

3、日子“苦一点”

“苦日子”能辅助防癌,守住“鲜、野、淡、杂”。

“鲜”:指的是新鲜,多吃新鲜的蔬菜、肉、鱼等,少吃腌制的菜;

“野”:指的是野生、纯天然,多吃自然状态下生长的食物;

“淡”:指的是少油少盐、口味淡,过多的摄入油、盐,和结直肠癌有关;

“杂”:指的是种类多样、不偏食,尽量吃的种类多一些,不要太单一,针对便秘,要适当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和粗纤维的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