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為大清謝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個柔弱善良的可憐女人

作為封建王朝的末代君主,一般都要在當代或者後世,需要承受多方指責或者給予無盡惋惜,而晚清末代君主溥儀和暫代職權的隆裕太后則有些意外。

尤其是後者-隆裕太后,不論生前,還是死後對其蓋棺定論,時人、世論都對她給予了過高讚譽。

孫中山、黃興、黎元洪等革命元勳讚譽她“德至功高,女中堯舜”;

在她去世後,袁世凱還下令,民國政府全國範圍內降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員穿孝二十七日,而他自己也親自臂戴黑紗,舉哀致祭。

能讓新舊派別崇敬若此,享此哀榮,民國曆史上也實在找不到第二人了。

斯人已逝,時移世易。

當我們今天撥開歷史的帷幕,打算從個人命運視角,對隆裕太后進行從新解讀時,卻倍感沉重。

隆裕太后,為大清謝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個柔弱善良的可憐女人

圖:隆裕太后

這一方面是因為關於她的資料少的可憐。《清史稿》中介紹她,不過寥寥幾行,僅僅167字。

這致使我們無從對她進行清楚描繪,進而無法探尋處於王朝末世中的她,內心真實世界中曾有過怎樣的輾轉和掙扎。

另方面則因為她柔弱無主的性格和命運,生來就被別人安排和操縱。不論是婚姻和個人幸福,乃至其個人命運,自己都無法做主。

多半生,她都生活在強悍婆婆的陰影之下;而本為至親的丈夫,也一直對她冷漠相視,不曾給予她片刻溫暖。

清廷覆亡僅僅一年,她就撒手人寰。

彌留之際,她想起自己揹負的亡國責任,又看看眼前年僅七歲,尚不懂事的溥儀。眼淚撲簌簌而落說:

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國亡,而母死,茫然不知。吾別汝之期至矣,溝瀆道途,聽汝自為而已。

隨後,她又對內務府大臣、太保世續說:

孤兒寡母,千古傷心,睹宮宇之荒涼,不知魂歸何所……

待亡之人,言語慘痛淒涼,聲聲嗚咽,字字浸血,讓後人實在不忍卒讀。

隆裕太后,為大清謝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個柔弱善良的可憐女人

圖:幼年溥儀

這真是個可憐的女人!她的一生也真是個徹底的悲劇。

而這個悲劇,從她進入皇宮的那天、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

家室及印象

隆裕是慈禧太后弟弟桂祥之女,本名靜芬。她和光緒攀起親來屬於表姐弟關係,光緒比她小了三歲。

她的父親桂祥,雖然有個帝國最大權勢在手的姐姐,但卻並未受到重用。這並非慈禧太后秉持公心,而是這位桂老爺太不爭氣了。

連《宮女談往錄》中的那些老宮女,說起他來都非常不屑。說他是:

文不文,武不武的大煙鬼,不僅肚子裡沒墨水,還說不出一句完整話。老太后都說他只知道雲土、光土、西口土、北口土…..

太監們也說,桂公爺整年拖拉著鞋,永遠不知道提上,沒白沒黑的就知道吸鴉片煙。老太后倒想照顧,但他那樣不爭氣,扶都扶不直,老太后又怎麼提拔呢,只能多給些賞賜罷了……

隆裕就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但還是接受到了傳統的女德教育。

與她平淡甚至有些難看的面容相比,她給人留下的是溫和、優雅而知性的良好形象。

隆裕太后,為大清謝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個柔弱善良的可憐女人

圖:慈禧和隆裕

如美國傳教士赫德蘭1888年來華傳教,其夫人就做過很多親王顯貴家福晉與格格的家庭醫生。

他在回憶錄裡《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一書中用妻子的話說:

隆裕皇后長得一點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傷的樣子。她稍微有點駝背,瘦骨嶙峋,臉很長,膚色灰黃,牙齒大多是蛀牙。太后、皇上接見外國使節夫人時,皇后總是在場,但她坐的位置卻與太后、皇上有一點距離。有時候她從外面走進大殿,便站在後面一個不顯眼的地方,侍女站在她左右。在別人不注意的時候,她就會退出大殿或者到其它房中。她臉上常常帶著和藹安詳的表情,總是怕打擾別人,也從不插手別人的事情……

曾經服侍過慈禧太后的德齡公主說,隆裕皇后是個優雅、有知識的女子。

眾多外國使節的夫人們在入宮參觀後,也說隆裕皇后“非常有教養,溫雅而有禮”。

隆裕太后,為大清謝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個柔弱善良的可憐女人

圖:德齡公主

入宮伊始的不詳預兆

這樁婚姻無疑是種巧妙的政治安排,而從一開始,大婚入宮門的那一刻,事情就顯得不吉利。

一般皇后入宮依次由大清門、午門和太和門而進入內宮。

但在大婚前一夜,蹊蹺的是太和門忽然莫名失火,還發生大雪紛飛的數九寒天之夜,火勢熱烈,瞬間就將約七層樓高的太和門焚燬。

翁同龢在日記中留下這樣記載:

此災奇也,驚心動魄,奈何奈何!

大婚在即,重修肯定是來不及了,臨時起智,只能按照之前樣子,搭建起了綵棚。

當熱鬧、華貴的大婚隊伍依次經過威嚴、煊赫、外表足以亂真的太和門時,很少有人想起其內裡實際是朽木、爛紙。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或許是這段不幸婚姻的最早預示和註腳。

隆裕太后,為大清謝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個柔弱善良的可憐女人

圖:太和門

據說在婚禮當天,慈禧太后還安排了人窗外聽聲,結果其他響聲沒聽到,只聽到隆裕皇后唉聲嘆氣的說:“這也是你們家的德行”。

到底是指什麼而說,不得而知。只是自此帝后失合,光緒對隆裕再無正眼。

僵硬的夫妻關係

光緒皇帝和隆裕皇后關係一直處於冰點,婚姻二十幾年歷來如此,這或許與光緒喜歡珍妃姐妹多少有關。

珍妃姐妹年齡上比隆裕皇后要小几歲,再加上相貌也稍顯好看,而更關鍵是珍妃異常聰慧,和更有活力,十分招徠光緒喜歡。

後來哪怕珍妃恃寵而驕,參與賣官鬻爵,光緒仍然不改初衷。

隆裕太后,為大清謝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個柔弱善良的可憐女人

圖:珍妃復原圖對比

儘管慈禧也曾經對光緒的夫妻關係表達不滿,曾經多次提醒他要照顧皇后情緒,並且經常為二人在一起創造機會,但這反而讓兩個人更增尷尬。

每年只有在大年初一,給慈禧上吉祥菜時,才有配合。光緒上一道菜,隆裕就唸出這道菜名,如同念喜歌。

慈禧太后惟有此時,看見兩人夫唱婦隨,才多少舒展開眉頭,展露笑容。

而這兩人肯這樣配合,則完全因為一年僅此一次,既讓老太后開心,彼此也能相安無事。

但天長地久,兩人還是會難免衝突。

清人筆記《悔逸齋筆乘》中,記載某次隆裕和光緒吵架後,跑到慈禧面前哭泣。慈禧大怒曰:

他這個皇帝是我立的,隆裕是我的親侄女,辱罵她就是對我不敬,實在是忘恩負義。

老太監也回憶說,某次隆裕覲見完畢後,光緒說“請跪安吧

”。光緒連說兩次,隆裕都站在那裡,沒有動靜。光緒暴怒,起來用手抓著她的髮髻,甩了出去,髮簪都摔在地上了…….

隆裕太后,為大清謝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個柔弱善良的可憐女人

圖:光緒和珍妃

但光緒對珍妃姐妹從不如此,都是軟語溫存,這也使得珍妃愈發嬌縱,經常代替光緒批閱奏章,還操縱賣官,庚子國變後,最終落得沉井溺死的結果。

隆裕就只能常伴青燈,一心奉侍老佛爺了。

最難伺候的太后婆婆

雖然老佛爺名義上是她的姑母,但陪伴起來卻實在不是什麼輕鬆事,並且老佛爺也並不喜歡她。

後世很多影視劇中,把她描繪成愚蠢而妒忌的角色,說她仰仗慈禧的威權,任意橫行。

實際上慈禧並不喜歡他,常年並不給她多少好臉色。

慈禧最喜歡的是大公主和四格格,這兩位也都是結婚不久就守寡的人。

大公主是恭親王奕訢的女兒,因咸豐早年無子,於是將弟弟奕訢的女兒接來養在宮中。而四格格則是慶親王奕劻的女兒。

隆裕太后,為大清謝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個柔弱善良的可憐女人

圖:大公主

大公主平素衣著端莊,從不穿華麗的衣服,而且終日板著臉,少見笑容。但她的個性卻是直來直去,即使慈禧面前也是如此,全不似隆裕小心委屈,擔驚受怕般表現。

這反而深獲慈禧喜愛,甚至超過了對待自己的親侄女隆裕。

而四格格則性情活躍,嘴甜手巧,惹人喜愛,特別討慈禧歡心。

尤其是四格格出手十分闊綽,每次來宮內,都分發小飾品或者賞包,每逢節日,還分發銀寶,這般活絡曉事又誰不喜歡呢。

隆裕太后,為大清謝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個柔弱善良的可憐女人

圖:四格格

而隆裕就寒酸多了,宮內老太監回憶說,隆裕錢不夠花時,多次竟然要委託太監出外典當她的個人物資來貼補日常。但就是如此,隆裕每逢節日也照樣賞賜和禮尚往來。

而這些往來支出早就超出了皇后的常例收入,但隆裕又不敢說出實情,怕慈禧說她不夠節約。結果賬面上看來還是有大量盈餘。

幸虧了庚子國變,這筆賬就在混亂中免除了,不然真是仔細對照起來,真不知道要怎麼結尾……

隆裕多數時間掌管後宮的事務,尤其是慈禧的起居。因為事務的繁瑣,也讓她為之耗費心力,平常臉色看起來較為蒼白憔悴。

凱瑟琳.卡爾曾經入宮為慈禧畫像,據她對隆裕的評價來看,隆裕的事務處理能力還是不錯的。

隆裕太后,為大清謝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個柔弱善良的可憐女人

圖:凱瑟琳.卡爾

她在《禁苑黃昏——一個美國女畫師眼中的慈禧》一書中說:

她舉止可愛,態度可親,性格討人喜歡,但她的眼睛有時流露出一種聽天由命的耐心,幾乎有些可憐。她的實際辦事能力大到如何不能由我來說,不過待人接物很是老練,而且據說太后還政期間由她充當宮廷的第一夫人時,她是顯示過處理事務方面的大才乾的。

慈禧對隆裕的溫順是比較滿意的,但是她內心裡更希望葉赫那拉家的女人,不能只是與世無爭,還要有膽量和魄力。

當甲午年,她在懲戒珍妃時,曾經把懲戒交給隆裕主持。但隆裕令在當場就暈倒了。這讓太后倍感失望。

好在慈禧最後還是給隆裕留了一點權力,最後的懿旨中交代“攝政王載灃大事並請皇太后懿旨。”但這是監國,和垂簾聽政比起來,則不可同日而語。

為大清謝幕的太后

隆裕在慈禧和光緒歿後,反而感受到了片刻輕鬆。,據說臉上氣色也比之前好了很多。

還有些記載說她干政,和載灃爭權,毫無見識。這其實真是冤枉她了。

據德齡公主回憶,隆裕喜歡讀書,尤其是世界各國曆史。德齡公主在南北議和期間曾說:

現在的皇太后是一位很仁慈的女性,她讀過一些被譯成中文的外國曆史書,她很願意學習並培養皇帝。她還是一位溫和的、文靜的、謙遜的人,有點冷漠。她非常清楚地知道她不能和她的嬸母兼姑姑——也就是已故的慈禧太后相比,“她根本不想去控制政府,這點我非常確信。她想要的僅僅是平安而已。

辛亥之後,全國要求清帝遜位的呼聲愈高,隆裕太后召集慶親王奕劻、袁世凱等王公貴族和國務大臣共商國是。她最後表態說:

頃見慶王等,他們都說沒有主意,要問你們,我全交與你們辦,你們辦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辦不好,我亦不怨你們。皇上現在年紀小,將來大了也必不怨你們,都是我的主意。

說到這裡她放聲大哭,哭過之後,隆裕太后進一步表示:

我並不是說我家裡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

清帝遜位之大政方針,至此初步確定。

當《清帝遜位詔書》最終呈獻給隆裕太后,隆裕太后閱未終篇已淚如雨下,隨後交給軍機大臣世續、軍諮大臣徐世昌蓋用御寶。此刻反對遜位的恭親王溥偉自請召見時,隆裕太后說:

彼親貴將國事辦得如此腐敗,猶欲阻撓共和詔旨,將置我母子於何地!

此時無論是何貴族,均不準進內,於是蓋用御寶陳於黃案,之後母子放聲大哭。

隆裕太后,為大清謝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個柔弱善良的可憐女人

圖:隆裕太后素裝

大清一幫親王顯貴的男人們,都沒能解決的事情,最後竟交代給這個可憐的女人處置,真不該再給予她過多苛責。

後記

而對照歷代王朝的終結結局,大清皇室不流血而獲優待的遜位結果,於國於己真算是很好的了,而隆裕太后在其中則確有其功。

可隆裕太后,卻常為失國無奈而悲慼,也為溥儀的成長而擔心,這份負荷是如此之重,僅僅一年就一病不起,最終撒手人寰。

這個可憐的女人,生前沒有感受到人世的多少溫情,死時也沒有最終釋然,其命運的悲慼,真不是僅僅用“可憐”一詞就能概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