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大佬,成功之後腦子就油膩了


前幾天,遠大科技集團聯席董事長王石的書出版,叫做《我的改變:個人的現代化40年》。在接受媒體採訪之際他表示:

現在的年輕人太急躁,沒想好自己的目標之前,應該先做公益或是探險,別老想著賺錢,別被一些東西困住。

王石講述了朋友女兒的故事。開始小姑娘不想上大學而是想登山。後來因為登山經歷被杜克大學錄取,之後畢業又因此被麥肯錫看中。

而且表示:

年輕人做什麼事都不要著急,你們有時間。年輕人一定要想想,你到底想做什麼。

我不知道王石說的“年輕人”是不是指:

“有個有錢又成功的爹根本不擔心生存問題已經過慣了富裕的生活什麼大場面都見識過只想挑戰一下自己而且年紀不大”的人。

如果是這樣的年輕人,我認為王石說的太對了,他們真的不要浮躁,別老想著賺錢,做點公益和探險。尤其可以對社會的底層人做點公益,去體驗一下他們的生活對就算是探險了。

如果王石的“年輕人”是泛指,只針對年紀,那麼我只能說這老傢伙紅燒肉吃多了蒙了心。

有些大佬,成功之後腦子就油膩了

現代社會對一個人的評價從頭到尾從裡到外都是一個大寫加粗的【錢】字,輕飄飄地說讓年輕人別老想著賺錢,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類疾患?

就不說住房、醫療、教育這三座大山了,現在的年輕人還不夠佛系嗎?還不夠收斂自己慾望嗎?他們都收斂到對象都不找了,他們擁有的財富只能保證基本生存,啥都不敢奢望你還要他們怎樣?

而且作為一個社畜,公司要求996、狼性文化,錢沒有時間也沒有,做你妹的公益和探險啊?讓社會底層做公益,這真是有錢人說的話!

有些大佬,成功之後腦子就油膩了

雙十一期間,90後買假髮的最多。都發都獻給公司了,為的僅僅是基本生活而已,你還要他們怎樣?

相比而言社畜還是好的。很多生活在農村童年沒有條件好好讀書只能賣膀子力氣的年輕人,比如送外賣的、工地搬磚的、餐館洗碗的、足浴城捏腳的、KTV迎賓的、買保險的、推銷房子健身卡的......他們連想做什麼這事都沒空想,他們想的是怎麼做好眼前的事,不然沒飯吃。

相比王石版的“何不食肉糜”,丁磊更加刁鑽:

11月16日,丁磊回到母校寧波奉化中學,參加新校區遷入儀式。他說表示:

當初比我成績好的人很多,但如今事業大多不如意。其中一條原因是他從小培養了自己的興趣。如果你想要在未來的社會競爭裡勝出的話,第一是要找到自己的興趣,第二個,還要有終身學習的熱情和追尋夢想的勇氣。

有些大佬,成功之後腦子就油膩了

自己是個學渣,但是成功了,只能說明成功和學習好壞不是唯一對應的因果關係,除此還能說明什麼?

  • 比他成功得多、而且學歷好得很的學霸,這種人也很多,他怎麼解釋?
  • 難道成績比他差就比他混得好嗎?
  • 就算不跟他比,學習好的人更容易成功,這是有統計學確切結論的,他又怎麼解釋?
  • 按照這種邏輯,乾脆建議取消學校,大家都憑興趣。別說成績差,大家都沒有成績都是渣,是不是就更容易成功了?

這話說得簡直一塌糊塗,不過倒也符合他學渣的水平。

成功的因素非常多。在現代不確定性越來越高的時代,運氣佔的權重越來越大。站到了風口豬都能飛,丁磊就飛起來了嘛,當然他也去養豬了。

我發現這人啊,一旦成功了就喜歡滿嘴跑火車,總有一種“我成功完全絕對是靠我自己”的蜜汁自信,正所謂【除了能力以外的資本為零】。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們掌握資本、掌握話語權,甚至掌握權力,社會給了他們太多的肯定,放個屁都覺得是香的。而且有實打實的【成功】作為證明,你這些底層窮人有什麼資格反駁呢?

但是邏輯真的不看你有沒有錢、權,只看通不通暢。這二位的邏輯真可謂——

有些大佬,成功之後腦子就油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