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一本萬利的生意?從利潤、溢價到“數字稅”

商業社會就是一場“利潤追逐”的遊戲。

一開始,大家獲取的是

產品利潤,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一般淨利潤從3%-20%不等,絕大多數企業都能做到這樣的利潤水平;

後來,人們開始追逐品牌溢價的利潤,經過品牌營銷包裝,淨利潤可以達到20%-50%,但只有不到兩成的企業有機會享受到品牌溢價的利潤;

更高的商業利潤,可以來自價格壟斷行為、高利貸利滾利,淨利潤能夠超過50%-90%,但這已經是被法律禁止的違法行為,只有極少數企業願意鋌而走險;

而想要做到一本萬利,比如90%以上,就得做毒品生意、賭博生意或旁氏騙局,但這在絕大多數國家都屬於被嚴厲打擊的犯罪行為。

真有一本萬利的生意?從利潤、溢價到“數字稅”| 90後財商課

那麼,除了毒品、賭博和龐氏騙局,這個世界還有沒有一本萬利的生意?

答案是“有”,在未來萬物智聯的社會里,很多數字增值服務都將可以攫取超額利潤。

1、從“微笑曲線”到“瘦臉曲線”

傳統經濟中,人類社會中的絕大多數生意,都有一條明顯的利潤曲線——微笑曲線,在這條曲線上,各行各業都存在著一個50%的“利潤天花板”,換句話說,無論你是從事設計研發、生產製造還是品牌營銷,利潤區間基本恆定,不會超過50%。

真有一本萬利的生意?從利潤、溢價到“數字稅”| 90後財商課

原因很簡單,傳統經濟賺取的利潤是“價值差”,所有環節的定價都以價值為“錨”,不能偏離商品價值,因為按照傳統經濟學的認知,商業的本質就是“價值的交換”。那麼,一旦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的定價是以價值為錨的,就幾乎不可能賺取超額利潤,除非是壟斷定價。

蘋果手機的利潤率可以說是非常高了,從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到品牌營銷,但所有的環節的利潤都是以手機的硬件價值為錨點展開的,所以iPhone產品的淨利潤再高,也很難突破50%的天花板,尤其在市場充分競爭的情況下(下圖是iPhone毛利潤走勢)。

真有一本萬利的生意?從利潤、溢價到“數字稅”| 90後財商課

我們再看數字經濟呢,新興數字經濟賺取的利潤是“數字稅”,所有環節的定價都以數字增值服務為“錨”,有多少服務增值,就能賺取多少利潤,它徹底突破了傳統上“價值交換”的經濟學規律,只要你能從商品交易之外衍生出更多的增量價值,就可以一本萬利地攫取超額的利潤。

還是以蘋果公司為例。蘋果公司利潤率最高的業務,不是手機硬件,而是APP Store,APP Store的利潤率有多高呢?媒體分析的毛利率在 90-95% 之間,麥格理研究公司分析師估算,2021財年App Store毛利率預計為90%。2017年,APP Store去除開發者分成後的淨營收是122億美元,按照90%毛利計接近110億美元,幾乎是四大國產智能手機廠商的利潤之和(華為、小米、OPPO、Vivo在2017年利潤合計110億美元)。

從“價值差”到“數字稅”,意味著原有的賺錢邏輯將被徹底顛覆,50%的利潤天花板也會被輕鬆擊穿,人們可以在數字服務中攫取70%、80%乃至90%的超額利潤。

真有一本萬利的生意?從利潤、溢價到“數字稅”| 90後財商課

所以,數字經濟中的利潤曲線,將不再是一條“微笑曲線”,而是在微笑曲線的兩端穿透50%的利潤天花板後繼續上揚,鑑於這條新的曲線是商業向心力實驗室創始人杜鳴皓所創,這裡姑且稱之為“鳴皓新經濟曲線”(簡稱“鳴皓曲線”)。同時,杜鳴皓認為,新經濟曲線的兩端會向上收窄,而且曲線兩邊走勢也更為陡峭,所以他也建議把這條新經濟曲線稱之為“瘦臉曲線”

正是這條“瘦臉曲線”,讓我們看到數字經濟將有機會讓人們追求更高的商業利潤,這種利潤水平甚至遠高於傳統經濟50%的天花板,達到一本萬利的商業新境界。

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追問和探索:數字經濟一本萬利的生意是怎樣發生的?

2、從“產品時代”到“‘產品+’時代”

人類對商業的認知已經千年未變——從產品的生產、買賣到消費,一個看似完整的閉環。

傳統經濟中,你買一部音箱,就是音箱的生產、買賣和消費的閉環,買一臺電視,就是電視的生產、買賣和消費的閉環,買一輛汽車,同樣是汽車生產、買賣和消費的閉環。

但從2020年5G商用開始,萬物智聯的時代到來,人們將需要建立一種全新的商業閉環——從產品智化、付費使用到更多數字增值服務的閉環。

我們將會看到下面兩個涇渭分明的商業時代:

1、5G之前是商業的“產品時代”。這個階段就是純粹的“產品買賣”商業模式,雙方交易的是產品本身,一旦交易達成,商業閉環即告結束,買的人將成為“消費者”,在交易的那一刻消費者是“所買即所得”。

2、5G之後是商業的“‘產品+’時代”。這個階段將是產品數字增值服務的“付費使用”商業模式,雙方交易的不再是純產品,而是數字增值服務,一旦交易達成,商業閉環即告開始,付費的人將成為用戶,在交易的那一刻用戶是“所買非所得”。

真有一本萬利的生意?從利潤、溢價到“數字稅”| 90後財商課

以上圖為例,在未來的數字經濟中,“產品+”的價值將大於“產品”的價值,當你要買AI音箱、智能電視、自動駕駛汽車時,你不是一次性買斷該商品,而是每月向廠商支付一定的“使用費”,廠商才會提供諸如音頻、影視劇和自動駕駛等的在線服務,若你不提供使用費而只購買硬件,將無法獲得其他數字增值服務。

也就是說,未來5G時代,萬物感知、萬物智能和萬物智聯,將讓一切的產品走向“智化”,讓產品和雲、AI和操作系統建立起數字聯繫(瘦臉曲線的左側),同時,產品定價之錨將從產品本身轉向產品背後的數字化、在線化和智能化服務(瘦臉曲線的右側),這將會徹底改變人們對商業閉環的傳統認知,顛覆傳統經濟以產品價值為錨的賺錢邏輯。

綜上所述,5G萬物智聯時代到來,商業從過去單純地“買賣產品”,轉型到未來的“付費使用‘產品+’”,新興商業賺取的將不再是產品利潤、品牌溢價等“價值差”,而是在產品智化及提供增值服務過程中的各種“數字稅”,這些將是未來數字經濟一本萬利生意的真正來源。

數字經濟是一種“虛擬經濟”,除了算力成本之外,其他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人們很小的算力成本付出,就可以帶來十倍、百倍甚至千倍萬倍的效率升級和價值增值,人們因此就可以享受到較高的利潤。就和我們人類一樣,大腦只需要幾碗米飯的能量補充,就可以產生源源不斷的人腦算力,來大大提升自身改造世界的效率,這種效率可能是其他動物的十倍、百倍甚至千倍萬倍。

真有一本萬利的生意?從利潤、溢價到“數字稅”| 90後財商課

3、從“基本利潤區”到“超級利潤區”

按照經濟學常識,產品利潤率越高,往往市場規模也就越小,所以總體利潤就不會很多。

比如,豪車的利潤率就很高,但豪車的市場佔比卻非常小,因此很多豪車品牌的總體盈利能力並不強,很多盈利規模甚至還不到大眾車企的零頭。

但是,數字經濟將會打破這個看似正確的經濟學常識。

未來,數字經濟的規模和體量將會數倍於傳統經濟,人們花79元買一部AI音箱,可能會花上千元付費使用各種數字音頻服務;人們花1600元購買一臺互聯網電視,可能會花兩三千元付費觀看各種影視劇、公開課和各種付費新聞。

所以,和數字經濟龐大的體量和超高的利潤率相比,傳統商業裡賺再多的利潤也都是小錢,真正的大錢還是數字經濟中的“數字稅”。數字經濟的龐大體量,是建立在眾多的數字場景之上的,一臺電視可以衍生出數以萬計的付費使用場景,一部手機可以載入成百上千的APP付費使用場景,這些付費場景的集合聚少成多、積沙成塔,會遠超傳統經濟的利潤規模。

以一個蘋果的剖面圖做比較的話,數字經濟相當於蘋果是果肉部分,傳統經濟則相當於果核部分,果核部分的果肉再怎麼多,也不會比果核外面的果肉多,果核外面才是真正的“超級利潤區”,果核裡面只是很雞肋的“基本利潤區”。

真有一本萬利的生意?從利潤、溢價到“數字稅”| 90後財商課

處於果核部分的基本利潤區已經被60/70/80的中老年階層高度鎖定了,他們牢牢掌握著傳統經濟的話語權,掌握的工廠、渠道和品牌。因此,對於90後年輕人來說,正應該爭取去賺數字經濟“超級利潤區”的錢,這裡不僅利潤豐厚,而且利潤率也高。

所以,沒錢、沒資源、沒話語權的90後年輕人們,快去駕馭數字經濟的“瘦臉曲線”吧,不僅因為“微笑曲線”的錢你們很難賺到,更因為你們本就該成為智慧商業世界的財富主宰!

【90後財商課】沒錢、沒資源、沒話語權,90後怎樣實現“財務自由”?近期商室君策劃推出“商業向心力實驗室·90後財商課”系列文章,請關注“商業創見”頭條號,持續更新中……(本文觀點及內容版權為商業向心力實驗室所有,抄襲必究)

真有一本萬利的生意?從利潤、溢價到“數字稅”| 90後財商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