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见多识广的官二代被骗得团团转?只因心中的执念


《儒林外史》:见多识广的官二代被骗得团团转?只因心中的执念

相比众多出身贫寒、要靠科举改变命运、实现逆袭的穷书生们,娄家的两位公子——娄三和娄四是《儒林外史》中少有的出身清贵显赫、衣食无忧的士人。

他们的父亲人称“娄中堂”——明清时代够格称为中堂的,都是大学士、宰相级别的高官。他们的兄长亦是“通政司大堂”,也是京城高官。所以身为贵公子的娄三和娄四,自是不需要像周进、范进那样从秀才开始考起,他们早早就成为孝廉和监生,可以直接参加举人和进士考试了。

然而,不知道是他们的水平不行还是运气不佳,反正他们也就止步于此了,考来考去也考不上。所以他们虽然衣食无忧,却也和一般读书人一样,积攒了一肚子的牢骚怨气。时常议论古今、针砭时政,时常说“自从永乐(明世祖朱棣)篡位后,明朝就不成个天下!”这还了得?要知道,明朝的皇帝都是朱棣的子孙啊,被人告发那是要惹大祸的。于是,他们的兄长吓坏了,便好说歹说将这两个弟弟劝回了家乡湖州。


《儒林外史》:见多识广的官二代被骗得团团转?只因心中的执念

这娄三和娄四从京城来,一片单纯天真。他们功名无望,却有钱有闲,无所事事,便一心想要结识名士高人,成就一番文人风雅。

在他们的刻意结交和满心臆想下,一个个“名士”闪亮登场,上演了一场场热闹好玩的闹剧。

1、“三顾茅庐”,腐儒杨执中被他们当成了真名士

杨执中是小镇上一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无意中得到一个“廪生”的资格,得以参加乡试,然而却是考了十六七次都不中。后来得到了一个“教官”的职位,他倒是有自知之明,觉得自己年老体衰,又不善应酬,没有接受。不过他很以这件事为荣,将“报帖”贴在书桌上方的墙壁上,后来让娄公子钦佩不已。

杨执中只会读书,生活上基本无能,日子过得十分窘迫,人称“老阿呆”。两个已经成年的儿子都不成才,每日只知道喝酒赌钱。曾经有个盐店的老板,看他老实正派,又有文化,便将盐店交给他主管。不想这杨执中根本不上心,不是自己外出闲游,就是在店里看书。老板前来查账发现竟是亏空了七百多两银子,问他,又咬文嚼字地答不出来。老板一气之下,便写了一张状子,将他送进了监牢。


《儒林外史》:见多识广的官二代被骗得团团转?只因心中的执念

杨执中平素时常跟人闲聊,抱怨世事艰难,是因为“出了一个永乐爷就弄坏了”。这话说得多了,被娄府的一个老仆人邹吉甫听见记住了,在与娄三娄四聊天时顺嘴就说了出来。两位一听,如此见解,正与他们不谋而合。而一个不识字的老仆人,绝不可能有这样的见识啊,于是从邹吉甫的口中得知了杨执中,顿时引为知己。

二人当即拿出750两银子和自己的名帖,派管家去县里保出杨执中。娄家在当地极有影响力,管家只用20两银子贿赂了书办,就将杨执中放了出来,700两银子轻松落入自己的腰包。

得知杨执中已经释放回家,娄家两位公子就开始苦等他上门致谢。可等了一个月没等到,俩人觉得很奇怪,随即认为这杨执中受人恩惠却不来致谢,定是有骨气的高人,于是亲自来拜访。不料去了两次都没见到杨执中,第二次意外在一个孩子手中看到杨执中写的一首诗:“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更是钦佩有加,仰慕不已。他们不知道,这首诗并不是杨执中本人所做,而是元人吕仲实一首七律中的后四句。

并且,杨执中也根本不知道是谁帮了他,娄公子们第一次来,家中的老妪还传错了话,让他误以为是衙役,所以第二次是故意躲了起来。邹吉甫知道了娄公子两次不遇的事儿,第三次他主动来通知杨执中,知道他穷困潦倒,还特意买了酒菜带来,以迎接娄家公子。

娄三娄四“三顾茅庐”,终于见到了杨执中,与之相谈甚欢,把他当成了“名士”,邀请他来湖州家中做客。混得无比糟糕的杨执中当然一口答应,不久就带着蠢儿子杨老六一起来到娄府,过上了悠游自在的清客生活。

见到娄家公子“求贤若渴”,他便又向二人推荐了“高人”权勿用。


《儒林外史》:见多识广的官二代被骗得团团转?只因心中的执念

2、“筑亭守望”,怪人权勿用成为了娄府的座上宾

权勿用是萧山人,字潜斋。原本家中世代务农,父亲挣了点钱后,供他读书。后来父亲去世,他亦是一年年考不上秀才,又不会种田做生意,坐吃山空,家境很快衰败起来。为了谋生,他也曾借了土地庙教几个孩子读书,勉强度日。后来偶然遇到杨执中,与他谈起“天文地理,经纶匡济”,权勿用便改弦易辙,从此既不应考,也不再教书,开始一心一意做起了“高人”,用同乡人的话说,“只在村坊上骗人过日子”。他的名言是“

我和你至交相爱,分什么彼此?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

可娄三娄四不知道,他们听杨执中介绍说,权勿用“有经天纬地之才,空古绝今之学。处则不失为真儒,出则可以为王佐”,以为真是了不起的高人,立刻就要去拜访。正好赶上有事,便派家人带了书信礼物去邀请权勿用。

权勿用接到邀请,说母亲去世不久,正在守孝,等百日孝满再去拜访。娄三娄四一听,还不能马上见到,很是惆怅。于是,便把家中一个亭子换了牌匾,名为“潜亭”,表示等待字“潜斋”的权勿用的到来。


《儒林外史》:见多识广的官二代被骗得团团转?只因心中的执念

一个月后,打扮得怪模怪样的权勿用来到湖州。他“穿着一身白,头上戴着高白夏布孝帽子”在城门口乱撞,被一个卖柴而归的农人用扁担挑走了帽子,权勿用顿时着急,一边喊一边追过去,又撞到了一顶轿子上,差点给轿子里的官撞倒。对方大怒,要人锁拿他,幸亏有个戴武士巾的汉子出来替他解围,说他是娄府的贵客,才被放过。

权勿用一看,这人是自己的旧相识侠客张铁臂,刚刚去拜访他,得知被娄府请来,便追随而来。于是权勿用带上张铁臂一起来到娄家。

在娄府门口,仆人问权勿用姓名,他却说什么也不肯说,只说“你家老爷已知道久了”,人家不让他进,他就在门口大吵大闹,后来杨执中出来,才把他带进去。

娄公子决定请几位名士一起游莺脰湖,权勿用看着天气渐暖,自己的大粗布白衣服太厚,就当了五百钱回来,准备做一件蓝布衫。不想这钱放在床头,竟被杨执中的蠢儿子杨老六拿去赌钱。权勿用问起杨老六,杨老六毫无愧色,用他的“名言”回复说:“老叔,你我原是一个人,‘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

’,分什么彼此?”

权勿用真是气死了,从此跟杨执中不再亲密,权勿用说杨执中是“呆子”,杨执中说权勿用是“疯子”。后来还是娄三公子送给权勿用一件浅蓝绸衣服。


《儒林外史》:见多识广的官二代被骗得团团转?只因心中的执念

3、“人头大会”,假侠客张铁臂大大戏耍了贵公子

张铁臂随权勿用一起进入娄府,号称是“侠客”。他自称极有力气,曾经跟朋友赌赛,伸着膀子等牛车来压,四五千斤的牛车来了,轱辘正好压在他的膀子上,他一使劲,将牛车掀过几十步远,膀子却毫发无伤——所以人称他是“张铁臂”。他又说自己武艺高强,时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帮人解围济困。并现场舞剑,让人眼花缭乱。

如此言行,让娄三娄四两位公子深为叹服,说“这才是英雄本色”,也将其留在娄府,当做是上宾款待。随后的莺脰湖“名士大宴”,也有张铁臂的身影。

这一日夜间,娄三娄四两位公子正在书房,忽然听到房上一阵响声,随即掉下一个满身血污的人,正是张铁臂。张铁臂提着一个革囊,对娄公子说,我生平一个恩人,一个仇人。仇人已经等了10年,今日找到机会,取了他的首级,就在革囊里。现在我要去报答我的恩人了,需要送给他五百两银子。我想只有两位公子才有这等胸襟,所以冒昧在黑夜里来求,你们若是不答应,我就走了,从此不再相见。

张铁臂这一番言辞,让娄三娄四吓得“肝胆皆碎”,当即同意给他五百两银子,然后问他,这个革囊里的东西怎么办?张铁臂说,这个容易,我略施小计,便可灭去痕迹。但我现在没空,等我将五百两银子报恩后,半天就回来,然后用药末将之化为水。你们可以广延宾客,一起看我做这件事。说完,便将革囊放在地上,取了银子离去了。


《儒林外史》:见多识广的官二代被骗得团团转?只因心中的执念

娄三娄四两位贵公子面对着月色下的革囊,想着里面的人头,不觉又惶恐又焦虑。二人商量,这张铁臂是侠客,一定不会失信于我们的。我们不妨按照他的说法,办一桌酒席,请几个朋友,到时候一起见证他的神奇技艺,做个“人头会”。

于是到第二天,二人请了杨执中、权勿用和其他几个宾客,一起等张铁臂,可一直等到晚上也不见人影,这时天气炎热,革囊内已经传出臭气。两位公子没办法,硬着头皮打开一看,哪有什么人头,不过是一个猪头而已。

正在这时,有乌程县的差人前来,说这个权勿用曾经拐带尼僧,案发前逃走,现在奉命前来捉拿。娄公子满心惭愧,只能让权勿用被差人“把他一条链子锁去了”……

这么一场场闹剧,让两位娄公子顿觉无趣,从此二人闭门谢客,“整理家务”。

杨执中、权勿用原本就不是什么名士高人,张铁臂的骗术也并不高明,可两位见多识广的官二代还是上了当,竟被他们骗得团团转,不仅大把金钱撒出去,更成为士林中的笑柄。

之所以如此,只不过娄三娄四自己科举不第,愤世嫉俗,自以为高人都在民间。这些人的出现暗合了他们追求名士、成就文人风流的心理,所以自动屏蔽了他们言行中的种种问题,心甘情愿被耍得团团转。

骗子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内心的执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