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知道幕府必会灭亡,但他想不到救子孙会是朝廷的女人

德川家康创建江户幕府时,作为熟知历史之人,他一定晓得,这个幕府,总有灭亡的一天。

但他不会想到,最终救了他德川氏一家,使末代将军德川庆喜在成为朝敌国贼之后,还能保命的,乃是来自朝廷的一个小妹子。

她就是内亲王——公主和宫。

和宫作为遗腹子于1846年出生,当朝的是她哥哥孝明天皇。

孝明天皇对这个妹妹,十分宠爱。6岁时,便作主将她许配给有栖川宫炽仁亲王。炽仁当时17岁。

然而,这亲上加亲的婚事却能如愿。

和宫7岁时,美国海军少将马休·佩里率炮舰闯进江户湾,要求只跟清朝及荷兰有限贸易的日本,向世界敞开大门,开港通商。

德川幕府乱成一团,虚与委蛇之下,佩里同意明年再来。

和宫8岁的时候,日美签订了友好条约,日本开始结束闭关锁国,卷入世界历史进程之中。

这也改变了和宫的命运。

日本很快形成两派,一是尊王攘夷倒幕,一是佐幕派。

德川家康知道幕府必会灭亡,但他想不到救子孙会是朝廷的女人

(和宫 剧照)

有趣的是,孝明天皇,竟然谢绝尊王一派的好意,觉得幕府若倒,日本难存。

这自然是几百年来天皇无权之下,形成的思维惯势。他大概不愿去想,没有幕府的年代,日本通过学习唐朝,也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呢。

当然,这是后人的马后炮,现实是,孝明天皇,赞同皇室与幕府联姻,行公武合体。

公武合体,本质上就是政治婚姻。

幕府一边,也很需要。理论上,只要公主下降,幕朝一体,倒幕派就失去了他们的目标。

那么,谁来?

大家都想到了和宫。

但和宫是有婚约在身的呀。

好办。

一边是幕府存亡,一边是朝廷信用,在幕府还占优势的时候,不是什么大问题。

于是,和宫的婚约被解除了。

有栖川宫得了些钱。

第十四代将军德川家茂迎娶了和宫内亲王。

此时,是1862年,和宫16岁,家茂也是16岁。

嫁妆不少,婚礼热闹,但婚后的磨合,有点艰难。

当时的大奥,有前代将军的母亲、正妻、侧室,还是现任将军的生母,从京都来的和宫,生活习惯跟这里格格不入。

在京都,她一月只洗三个澡,但这里的女人,一天得换几次衣服。

说不上谁好谁坏,反正,江户女和京都女,开战了。

她给前代将军德川家定御台所送的礼物单上,直接写着,天璋院,这等于是直呼其名了。

而他们的第一次聚会,婆婆让这尊贵的媳妇,坐在最下首,一点都不把她当公主……

16岁的德川家茂,小心翼翼地在嫡母、生母与妻子之间取得了平衡。他常常给和宫送礼物,他们常常徜徉在大奥的青山绿水之间。

初恋总是那么美好,能消融这对从未谋面的夫妻间的隔阂,也最终使得和宫跟天璋院之间,没有了心结。

然而,外头风云变幻,京都腥风血雨,江户更不安宁。

德川家康知道幕府必会灭亡,但他想不到救子孙会是朝廷的女人

(天璋院 剧照)

一切,并未因和宫降嫁而改变。

好不容易搞定了家里女人的家茂,不得不一次次面对倒幕派的杀人放火,21岁上,他在征讨长州藩那些不听话的武士时,因病身亡。

和宫才刚刚享受爱情的甜蜜,就已成寡妇。跟大奥里死了丈夫的女人们一样,她也落饰出家。

未久,又传来哥哥孝明天皇暴亡驾崩的消息。她悲伤无比。

对德川氏来说,悲剧还未到尽头。

德川庆喜接任,大政奉还朝廷,却无法让强力倒幕的长州、萨摩满意,他们控制了朝廷,不断挑衅,幕府终与政府军在鸟羽伏见一带大打出手,开始了延续一年多的戊辰内战。

幕府一方一败再败,德川庆喜愿意恭顺朝廷,却不受萨长二藩尊重。

他们是要德川庆喜的命啊。

这时,和宫出手了。

征东大总督,正是炽仁亲王。

《大奥日本》里说,幕府请和宫当调集人,但她也有自尊啊,她总不能幼稚地直接向曾经甩过的男人求救吧。

也是天不绝德川,虽然最高指挥官是炽仁,但其前锋,却是桥本实梁。

他的父亲,是和宫舅舅,这不是表兄妹吗?

事情就方便多了。

但并不容易。

和宫的奶妈藤子带人,历经千难万难,才把信送到了桥本梁实手里。之后,她又往京都,会见新政府大人物。

与此同时,来自萨摩藩的天彰院,亦去信另一支官军指挥官西乡隆盛,让他担待着点。

在两个女人的努力下,朝廷——其实就是萨摩和长州最终软化了立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江户,未遭战火,无血开城,德川庆喜得以保命。

德川家康知道幕府必会灭亡,但他想不到救子孙会是朝廷的女人

(德川庆喜)

那么,和宫的信里,写了些什么呢?

主要意思有几个——

德川庆喜犯了一连串错误;

他因此成为国贼,我们深表遗憾;

不忍心德川家就此灭亡。

其实,这跟德川庆喜愿意投降,不是一回事吗?

可见,很多时候,还是女人们的面子更起作用。

1877年,和宫因病去世。时年31岁又2个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