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东莞VS潮汕美食习俗大比拼

来源:东莞潮青会 「冬至」并不是指冬天到了,「至」是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至此而极。

冬至日

冬至日,东莞VS潮汕美食习俗大比拼


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所以「冬至」又叫「日短至」,阴极而阳生的日子。

此后阳光直射位置开始向北回移,白天渐长,夜晚渐短。此时北方常见大雪,南方也进入了寒冷时节。

冬至日,东莞VS潮汕美食习俗大比拼


最让人羡慕的是,古时候冬至是放假的。朝廷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应节食品,较为普遍的有北方冬至吃馄饨(饺子)的风俗,南方许多人家用糯米粉做“冬至圆”,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日,东莞VS潮汕美食习俗大比拼


传统冬至庆祝方式有多样,饮食是其中一种。

既然是一年最冷之日,也是重大节气,就能在冬至日好好庆祝,一家人团圆,形式与内容均做到“过冬大过年”。

莞人如何过冬?潮人又如何?不同地区有不同风俗,但始终离不开团圆之味、吉祥之意,下面细数一二。

冬至日,东莞VS潮汕美食习俗大比拼


东莞东城、南城、莞城、万江、高埗、中堂、望牛墩、麻涌、道滘镇街冬至都有吃“冬团”的习俗。往时,冬至到,家家必做冬团,现在仍是应节的必备食品。

冬至日,东莞VS潮汕美食习俗大比拼


石龙、石碣、石排、茶山、企石、横沥、东坑等埔田片镇街冬至有吃咸丸的习俗。咸丸用糯米粉随意捏成团,不加馅。汤一般用虾米、腊肉、鸡、耗等熬成,还有少量的青菜,汤汁味道鲜美。

冬至日,东莞VS潮汕美食习俗大比拼


东莞樟木头、清溪、凤岗、谢岗、塘厦等镇,冬至时一般会在家自制客家风味食品——萝卜粄。圆形的萝卜粄以粘米粉、糯米粉包裹猪肉、萝卜丝、虾仁等馅料,意寓“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冬至日,东莞VS潮汕美食习俗大比拼


虎门、长安、厚街、沙田等东莞沿海镇区的人,就会煮食红薯鸡蛋糖水,红薯寓意鸿运当头,象征生活红红火火。


冬至日,东莞VS潮汕美食习俗大比拼


冬至日,东莞VS潮汕美食习俗大比拼


冬至团聚与祭祀。《东莞县志》有载:“俗最重祭,清明……及冬至则庙祭,即僻荒村亦有祖厅昭祀。”

时至今日,东莞很多镇街,都保留了冬至合家团聚的传统,出门在外的人也会在冬至那天返乡与家人团聚、祭祖,备三牲酒茗、各式粉果进行。

出嫁女“拜冬”。东莞“拜冬”是指已出嫁的女儿在冬至日,带上“冬团”、糕点、水果、猪肉、家禽等,携夫带子回娘家,相聚一堂过冬至,寓意着有始有终,“从年头行到年尾”的吉祥之意。

冬前理发。东莞水乡片的镇街有句顺口溜:“担冬担矮小,担年担富贵”。意思是,如果头发没有修理,就“担”着头发(即“顶着头发”)过冬的话,就不会长高;如果“担”着头发过年,就能富贵,所以以前流行从冬至过后都不理发,到过了正月才去剃头说法。

潮汕冬至相当于小过年,这一天就得吃“冬节丸”,象征家庭和谐、吉祥、团圆,而且吃过冬节丸,就算大一岁。但是作为天生吃货的潮汕人,怎么会满足于单纯的丸呢?


冬至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围坐在竹葫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搅搓成的粉团,以两只手搓成弹珠一样的丸子,叫“冬节丸”,象征着全家人圆圆满满。

如果有家人外出未归,那么一定要为他留下一些糯米粉待其归家时,做一碗汤丸给他吃。


在普宁,有人把它搓成两头尖尖的小丸,也有人先把糯米粉团搓成小长条形,再用剪刀剪成尖丸,同样煮成甜汤食用。

冬至日,东莞VS潮汕美食习俗大比拼


在潮阳、潮南地区,也有人在冬至丸里加入紫薯,淮山等,颜色更诱惑~


东京薯是潮汕的特产之一,东京丸是用东京薯淀粉做成的,造型白色偏圆,学名竹芋,性凉,清火去燥,东京丸可以制成甜汤,也可以和其他食材一起做甜品。

冬至日,东莞VS潮汕美食习俗大比拼


姜薯是潮汕特产,只有在潮阳、惠来部分山地种植,其中,最出名的是潮阳河溪镇上坑姜薯,姜薯与汤丸合煮后是冬至的最佳甜品,它如美人的芊芊玉指,冰清玉洁。

冬至日,东莞VS潮汕美食习俗大比拼


鸭母捻,传统名小食,首创于清代初年,原名为糯米汤圆,鸭母捻类似北方的汤圆,传统制作要求严格,是冬至,元宵必吃的甜汤。


在潮州也有人在冬至那天吃落汤钱,是用糯米做的,糯米口感香糯黏滑,既是药膳,又是美食,难怪既是烹调家又是美食家的潮汕人特别喜欢糯米。

做法: 花生、芝麻炒熟压烂与白糖粉混合,将糯米粉和成粉团,蒸熟,然后切成小件,沾上以配料即成。

冬至日,东莞VS潮汕美食习俗大比拼


冬节鸽,不是鸟,又叫菜包粿、冬节粿,是流行于广东一带的特色小吃,是广东汕尾传统节日冬节那天的餐桌主食,目前已经成为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日常食品。

冬至日,东莞VS潮汕美食习俗大比拼


菜头粿,我们这叫菜头丸,又称萝卜糕。菜头系萝卜俗名,菜头粿是潮汕地方年糕的一种,每逢过年时节,各家各户都有蒸制。


酥饺,有些地方叫油粿子,一种潮汕小吃。在潮汕人家,每当有隆重的节日时,潮汕人家都会做酥饺。


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

但沿海地区如饶平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

按潮汕习俗,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一般情况,人死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