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師解縉:不朽的功績,悲劇的人生

熱播電視劇《大明風華》給解縉出場的機會並不多,但他人生的幾個關鍵之處也都還有所交待:編撰《永樂大典》、被貶、下獄。

說解縉是個大才子,恐怕沒人會反對。解縉從小就非常聰明,異於常人。據說是5歲能記詩文,7歲能寫文章,10歲讀詩詞文章過目不忘,18歲參加江西全省考試得中第一名解元,19歲參加全國統一考試便高中進士,而且是詩詞、文章、書法全面發展的好學生。這位鄉試的解解元,在會試時本來是被主考官點為一甲,成為候選解“狀元”的,但其他考官因為他的文章言詞太過尖銳,怕給自己惹上麻煩,堅決反對,結果只點了個二甲第七名。


一代大師解縉:不朽的功績,悲劇的人生


解縉生在明初(洪武二年1369年生人),長在新朝。一般新朝初立都會有一番新氣象,尤其是在用人方面,所以解縉可算是生逢其時。實際上,明初三帝洪武、建文、永樂都非常欣賞和器重解縉。朱元璋公開對解縉說,他們之間“道義上是君臣,恩情上如同父子”;朱允炆屢屢重用解縉,建文一朝只有4年時間,解縉便累官至內閣首輔;朱棣更加倚重解縉,不僅保留內閣首輔職位,還升其為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並公開宣稱“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永樂朝太子朱高熾與解縉關係非同一般,如果不出意外,朱高熾登基之後,解縉會更加位高爵重,只可惜解縉沒有等到那一天,就被整死了。

解大才子的事業巔峰當數編撰《永樂大典》。盛世修書,朱棣作為一代雄主,他更是要修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恢宏鉅著,以彰顯大明朝的氣度和國力。可以說編撰《永樂大典》是大明朝的一次文化總動員,朱棣集中了全國知識分子的精英來做這一件事,解縉被任命為《永樂大典》的總編,當時他才34歲。34歲的解縉領導著近千名大明朝的文化精英,從事著亙古難見的文化盛事,實踐著知識分子最大的價值和夢想。這個時候的解縉已經從一個大才子成長為一名學貫古今的大師,更是成為了國之棟樑。從學術成就上看,編撰《永樂大典》的功績堪稱不朽,即使是現在我們用盡溢美之詞也毫不為過。


一代大師解縉:不朽的功績,悲劇的人生


然而,正當解縉在學術成就上到達巔峰的同時,他在政治上卻逐步跌落,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一代大師,在永樂朝的政治風雲變幻中成為了犧牲品。

朱棣登上皇帝寶座後,圍繞著繼承人的爭奪一刻也未停止。朱家兩兄弟忙著爭奪皇位不打緊,要命的是官員們就有個選邊站隊問題。解縉雖然深受朱棣器重,但他覺得自己還年輕,為將來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選邊站隊,還要在繼承人問題上發表意見。他選的是太子朱高熾,在朱棣徵詢他意見時,他說出了原因:“好太孫”。朱高熾在形象上不如朱高煦,也沒有朱高煦那樣的赫赫戰功,但他有一個好兒子朱瞻基。這是問題關鍵所在,朱瞻基深得朱棣喜愛,為了大明江山永續發展,也要先將皇位傳給朱高熾。


一代大師解縉:不朽的功績,悲劇的人生


解縉的意見影響了朱棣,交好了朱高熾,卻得罪了朱高煦。朱高熾與朱高煦之間的鬥爭是一部大書,我這篇小文不能盡述,解縉捲入了這場鬥爭的旋渦,他的不幸人生也就此開啟。朱棣是大政治家,他在作重大決策時可以徵求大臣的意見,但在具體事情上不喜歡別人多插嘴,特別是他的家庭內部事務。

《大明風華》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朱棣因為不滿解縉在太子朱高熾與朱高煦之間挑拔離間,將他趕出了朝廷中樞,打發到邊疆去當個小官。這個小官是廣西參議,解縉去了。如果事情就此打住,解縉的人生還可重新逆轉,畢竟他才38歲,等得起。等到朱高熾即位後,以他與朱高熾的交情再加上擁立之功,完全可以再回到朝廷做大官。然而,他不甘心,總想找機會出牌。牌是出了,卻是一把臭牌。他利用一次進京公幹的機會,私會了太子朱高熾。彼時,朱棣正在北征,他這屬於沒有請示;而且朱棣回來之後也沒有報告。這下可被朱高煦抓住了把柄,告到朱棣那裡。朱棣這下被徹底惹火了,你這是私交太子,圖謀不軌啊。老大震怒,後果很嚴重,解縉當即被逮捕下獄。


一代大師解縉:不朽的功績,悲劇的人生


解縉後來是死在一場大雪之中。他得罪了朱棣被送進錦衣衛昭獄,他與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又有過節,這就更要命了。紀綱準確領會朱棣大老闆的意圖,在一個大雪之夜,將解縉從監獄中“請”出來喝酒,喝醉之後把他埋在了大雪之中。

解縉,江西吉安府人士,字大紳,號春雨,諡文毅,享年47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