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去世的真正原因,真的与雍正有关吗?看看外国使者的记载

在古代,皇帝与太子、皇子之间的父子关系,是宫廷最高深莫测、最险恶多变的关系,时刻牵动着朝野局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皇位传承,或刀光剑影,或有惊无险,或疑点重重。

满清从立国到宣统退位,一共出现十二位帝王。在清朝“皇帝群”里,大多数人上位都没有合法性问题,唯一被质疑得位不正的,就是雍正。

康熙去世的真正原因,真的与雍正有关吗?看看外国使者的记载

雍正

雍正的继位问题,不仅体现在遗诏上,连康熙的死也关联到一起。康熙去世,是康、雍皇位换代时非常重要的政事,也是检验胤禛是否篡位的一面镜子。如果康熙是正常去世,则胤禛篡位的概率就变小;如果康熙非正常去世,则胤禛篡位的可能就不小。

康熙晚年,身体不适,甚至连走路也要人搀扶,写字也经常换左手。他在康熙五十八年曾说,“心劳力竭”、“精神气血不如前”,基本上可以判定为年老体弱。但后来在给胤禵的朱批中又写道:

说明身体已经开始好转,否则,根本不可能骑马。即使是康熙六十一年十月,康熙也曾在外面打猎。

康熙去世的真正原因,真的与雍正有关吗?看看外国使者的记载

康熙

关于康熙生病,来源于清朝官方修订的《永宪录》的记载,时间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七日,地点在京城南郊南苑。

十三日戌刻,康熙死于畅春园。

关于康熙去世的原因,官方历史未曾过多记载,整个过程都是一言以蔽之。但凡重大事件,记载越是模棱两可,越容易给人想象空间,再辅之以文人的春秋笔法,就会更加脱离事实真相。康熙去世也不例外,各种说法流传至今。

坊间比较流行的版本就是“雍正下毒说”。《大义觉迷录》记载,康熙在畅春园病重,胤禛进了一碗人参汤,不知何故,康熙喝过没多久就去世了,然后雍正上位。

康熙多次明确表示不喜欢人参,认为人参不适合北方人,所以,他不太可能主动服用人参汤,但也不能排除雍正强迫他喝下的可能。雍正有没有作案动机呢?有!

康熙去世的真正原因,真的与雍正有关吗?看看外国使者的记载

雍正

第一,在嫡位未定时,胤禛作为皇子,肯定有上位的念头,要不也不会争得死去活来。想要当皇帝,就必须是康熙去世之后,而当时又是一个非常时刻。

第二,雍正具备篡位的条件。他已经拉拢了隆科多,完全可以控制畅春园,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只要康熙去世,最大赢家就是雍正。为防中途生变以及康熙传位他人,胤禛可能铤而走险。

此种说法,往往还与“传位遗诏”联系到一起,认为雍正对康熙下手后,伙同张廷玉,对遗诏动过手脚。

还有一种说法是“康熙正常死亡”。因为根据当时的情况,胤禛没有必要下毒手。胤禛对康熙的性格、心理以及用意,都有比较深的了解,他善于各种伎俩顺着康熙的意思办事,从而得到康熙对他“孝诚”“性量过人”的评价。

康熙去世的真正原因,真的与雍正有关吗?看看外国使者的记载

康熙

在处理政务时,胤禛又显示出比较强的才干,获得康熙的认可;尤其是他家弘历,深受康熙喜欢,还被养育宫中。在诸皇子夺嫡斗争中,胤禛实际上处于有利地位。

康熙已经年迈,随时有可能去世。他生病期间,胤禛被派往南郊,代皇帝祭天。

十三日,胤禛被召至畅春园时,康熙已经行将就木。而胤禛就在康熙身边,已在行使着皇权;倒向胤禛的隆科多,控制着京城的兵权。胤禛完全有实力左右局面,他只需静静地等待康熙去世,以孝子形象从容地登上皇位,没必要作出大逆不道之事。

此外,根据当时京城兵力的布防情况,胤禛也不方便下手。京城内的兵力分三层,外层是九门,由隆科多负责;内层由宫廷侍卫保护,由六位侍卫内大臣负责统领。胤禛搞定了隆科多,但没有拉拢侍卫内大臣。

如果说大清官方的记载,因为某些需要可能会故意掩饰、篡改,那《李朝实录》就相对可信。《李朝实录》中记载了康熙属于正常去世,而且胤禛也是合法继位。

康熙去世的真正原因,真的与雍正有关吗?看看外国使者的记载

雍正

秋媚说:康熙是一位明君,唯一的遗憾是晚年没有处理好接班的问题,以至于出现九子夺嫡的局面,这才有了后来雍正“弑君、得位不正”的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