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是如何短暂成为列强的?

寒蟾


首先我觉得为什么清朝会被定义为列强呢?我觉得应该和国土面积有关系,当时的清朝国土面积应该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这个是其中之一

第二还是人口众多在当时清朝的人口在最鼎盛时期就已经到达了4.36亿再看看欧洲强国人口大多数也都没有清朝多我相信这也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加上比较当时亚洲文明应该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加上当时鼎盛时期的清朝光藩属国就有几十个就当是大英帝国也没这个实力,加上和鼎盛时期沙皇的几次雅克萨之战也都是清朝获胜,这个实力换做是谁都会害怕!

连拿破仑都说中国是一只沉睡时的雄狮不要去打醒他可见中国当时实力只不过当时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当年的中国,西方列强深知无法吞并中华便采取用鸦片腐蚀中国,随后的两次鸦片战争又以失败告终,虽然被打败但是中国有钱啊搞洋务总动又是买船可惜最后太高估自己,中日甲午战争被日本打的满地找牙!

清朝真是个悲伤的朝代!





历史如滚滚红尘


客观的说,19世纪80年代清王朝的国际地位还是蛮高的,主要以下三个事件促使:\r

其一:1876年-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r

其二:1882年-1884年,镇压朝鲜兵变,驻军汉城。\r

其三:1883年-1885年,清法战争,清军获胜。\r

随着清法战争,清军的胜利,清王朝的国际地位达到极高。\r

要知道,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里输给的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英国和世界第二强国法国。面对世界排名前二的选手合力一击,清政府打不过是正常的。当时全世界都没国家能接得住招。比如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不也是被英法联军揍得一地鸡毛?\r

这就好比现在美国要揍印度,印度打不过美国是很正常的。不能说印度打不过美国,就否认它是南亚第一大国吧?\r

所以说甲午战争之前的清朝是远东的第一大国,没有任何毛病。毕竟中国的人口体量摆在那里。\r

总结:甲午战争之前的清朝是区域强国,这是没有争议的。清朝在甲午战争后,从区域强国滑落到被鱼肉之国,这也是让很多国家都没有想到的。包括日本在内,都没有想到看似强大的清朝会如此不堪一击。\r



o上知天文o


有件事儿可能出乎大家的意料:印象中谁都能来打一打的晚清也曾有过短暂的辉煌时光,雄起过几次,如果能好好运作说不定国运会有转机,但统治者的思维始终是因循守旧,以自身利益为主,所以并没有把握住好时机。

晚清是通过这几件事儿暂时名列强国的:

一、收复新疆

1865年,阿古柏势力入侵新疆,并于1867年建立哲德沙尔汗国,普通老百姓受到了残酷的剥削和镇压,急切希望清廷能收复新疆。

但当时清朝国力本就孱弱,又有英俄施压,过了好几年才筹备收复之事,直到1876年才派左宗棠出兵新疆,主帅指挥有方,战士们浴血奋战,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收复了新疆。

这让当时的列强大吃一惊,经过此事之后,列强对清廷的态度变得比较慎重,在某些时候可以让清廷坐上谈判桌,进行稍微公平的谈判。

二、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发生在1883年至1885年,一开始法国侵略的是越南,但拿下越南之后就试图染指中国。

法军装备精良,参战人数大约是5000-20000人;清军装备落后,参战人数在25000-35000人。人数是比对方多很多,但这不是冷兵器时代,光凭人数就能堆死敌人,所以战争初期法军大占上风。

但后期台湾及杭州湾防卫成功,法军无力再战,没有达成预期目标,导致当时的法国内阁集体垮台。

清廷虽胜却也只是惨胜,统治者不敢扩大战果,只是以此为契机展开和谈,葬送了大量利益——没错,明明是清廷胜了,得利的却还是侵略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不败而败。

但不管怎样,清廷算是在国际上有了一点影响力。各国侵略者认识到这个东方大国虽然弱,逼急了也有反击的实力。

三、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开始于1861年,历时30多年,是清廷的最后一次改革变法。

主旨是接轨国际,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学习西方成熟经验,发展新式民用工业,打造新式军事工业等等。

留学生们就是在此时被派出去的,而这些人很多成为民主革命人士,为中国的民主进程做出极大贡献。

洋务运动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这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军事、民生、经济、教育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更是晚清能够苟延残喘这么多年的法宝。

四、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其实就是洋务运动的成果之一,成立于1888年,之所以单独列出来,是因为它太重要了,是清廷四支海军中规模最大、装备最好、实力最强的一支!统治者和大臣们视为国之重器!

当年《美国海军年鉴》对各国海军有过排名,从强到弱分别是: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清朝。请注意,这是世界排名第九,如果在亚洲的话,那是排名第一!

这才是各国勉强承认清朝地位的最主要原因。

但出道即巅峰,以清朝之孱弱根本养不起这么强大的军队,装备什么的慢慢跟不上。日本海军以北洋水师为目标,后来居上。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此后虽然重建,却再也找不回当年威风。

【结语】

晚清虽然有过局部的胜利,也组建过强大的军队,但所有这些都需要国力来支撑,国力弱,军队弱,胜战也可以变成败战!列强之说,更像个笑话。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大清晚期确实有段时间有列强姿态

在1864年到1895年之间,大约三十年时间,大清对内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平定了捻军,收复了新疆,为此还和沙皇隔空打了一架,赢了。最重要的是和法国真枪实弹的干了一场,导致当时法国内阁倒台,这是自184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战果,虽然最终不败而败,但也对西方列强亮出了肌肉

熟知东西方实力的赫德曾经评论,如果老太太继续打下去,会赢得

那段时间,不仅军事上展现战力,近代化的建设也卓有成效

镇压太平天国之后,清廷内部开始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思想,为此派出使臣、留学人员,和西方展开大规模交流合作,引进众多西方先进技术新办近代化工业。在此环境下,建立了马尾船政、江南制造总局、兰州制造局、天津机械局等一大批近代化工厂,而且这些工厂都可以自主建造轮船、枪炮、火药等;兴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三年给清政府带来了一千多万两白银收入……

那段时间,清朝税收每年近亿万两;军队也完成近代化换装,建立了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有钱、有军队、有发展,如何不能称列强呢?那时候,西方国家对大清,还是有些发怵的

可惜甲午战败,连个小日本都没打过,一切现了原型,原来是虚胖


灵石蕴珠宝


我从军事角度回答。

康熙帝国那会的大清其实也属于列强行列。1669年,康熙正式执政,他十六岁时就亲自谋划铲除了位高权重、专横跋扈的鳌拜,一生先后平定三藩之乱,东北反击沙俄,西北扬威平叛,修德中外一家;对内则治河安邦,富国裕民,肃清吏治,开创出清中期盛世的繁盛局面。康熙的一生,既能纵横疆场、运筹帷幄,又能经世济民、安邦治国,达到儒家标准的“内圣外王”境界。

乾隆王朝时期也很强大,灭准格尔汗国时候他全面换装了赞巴拉特火绳枪,1792年福康安反击廓尔喀缴获了不少英国先进的燧发枪和野战炮,他也想全面换装,但是技术不允许,无法大量生产,但即便如此他也给每个省绿营配了500杆,整个清朝也有一万杆英制燧发枪装备部队,至于马戛尔尼1793年访华请福康安参观火器操练,那纯粹是给福康安上眼药呢,1792年他刚和英制装备的廓尔喀打过仗,并且1800到1840年清朝也在仿制西方火炮。

关注我一起讨论。





种花家的tourbe兔


大清帝国确实也曾是世界列强之一,只不过一方面我们不愿意承认,另一方面这个列强的名号与真正的西方列强还是有决定性差距的。提及近代史,提起晚清其实很多人都是一种瞧不起的态度,因为中国曾经长时间领先于世界,但是到了近代却饱受欺凌,尤其是清末。但其实清末近70年的时间也并非一直不受西方国家待见。在某一些特定的时机,其实清政府还是赢得过世界的认可的,也曾成为世界列强之一,只不过在甲午海战当中清政府惨败,西方国家才真正认识到这个东方国家的实力,进而大举瓜分。

其实在之前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甲午海战之前虽然清政府屡屡战败,但总体上也能震慑得住西方列强,使他们也不敢得寸进尺,真正的瓜分,当然与清政府极其相似的俄国除外。在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就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认识而已,并没有上升到自我改变的地步,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政府才在慈禧和奕忻的主导下开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当时也称之为同治维新,实力确实有了质的改变。19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上半期清政府与列强大大小小的作战有胜有负,有退让,有坚持。总体而言,保住了当时清政府所认为的核心利益。

英国和沙俄也不能得寸进尺,只能与清政府反复谈判,尤其是新疆和西藏。而且在1875年慈禧决定出兵收复当时被沙俄攻占的新疆,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同时海防方面任命李鸿章加强海防军事建设。一系列的过方针,短短数年清政府的装备基本焕然一新,士气高涨,不论是边防还是海防都基本稳定了局势,但是在此之前所签订的不定平等条约依然有效。清政府无力收复失地,但至少这20多年的时间里清政府被西方国家所认可,也知道这个国家不容小觑。尤其是收复伊犁之后沙俄根本没有想到,已经签署丧失2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清朝能够出兵收复伊犁。

并且行动如此迅速,虽然双方的何谈经历了很多挫折,但是清政府的基本目标达到了,新疆重新归入清王朝的统治之下,而沙俄因与土耳其之间的战争也被迫做出让步。在当时英国人还曾说,清政府做出了能使俄国被迫做出不愿意做出的决定,把吞并的领土又吐了出来。这在英国与俄国的斗争史上都是罕见的,这也提高了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左宗棠收复新疆使得各国都将大清帝国视为当时的强国认为大清帝国改革成功。再加上中法战争虽然表面上清政府退缩和谈,并且签订不平等条约,但实际情况西方国家都了如指掌清政府的实力并不弱,法国也难以依靠自己去抗衡。直到甲午海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当然清政府在当时被视为列强之一,但是列强也害怕清政府强硬到底,重新与列强签订和平等条约,废除不平等条约损害各方利益所以在甲午海战的时候他们更希望日本能够赢得多一些。相当于扶持一个代理人限制这个在他们眼中看来会逐渐冉冉升起的东方大国。但是却不曾想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日本陡然间成为超越当时清政府的东亚第一强国,这又为列强所非议。因为这势必又会出现一个争夺西方国家势力范围的国家。所以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又出现了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退让一步,而此时的清政府也大为震惊,先后出现了维新运动,清末新政和立宪改革,直到清政府辛亥革命结束全国统治


大秦廷尉府右丞


在当时西方人的眼中无论国家大小强弱倘若能够在战争中强硬的表现就会赢得他们的尊重,他们只相信武力。因此清朝虽然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一时间受到世界主要强国欺凌,但是之后发生的一些列事件让西方国家看到了清政府维护国家主权领土权力的决心和意志,因此西方国家才把大清纳入到了列强的行列之中。

首先就是日本在1874年入侵台湾的事件,当时面对外国侵略清政府一直选择以求和的方式息事宁人,但是对于日本这个小国清政府一直都没有把它放在眼里。因此日本侵台事件发生之后清政府积极调兵遣将,准备对日本的侵略做出武力回应,这是让西方国家没有想到了。在这次事件中清政府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虽然没有直接和日本发生战争但是清政府强硬的姿态还是让列强看到了清政府的巨大变化。

之后因为法国侵略清朝属国越南以及法国军队渗透到清朝的东南地区,面对号称世界第二强国的法国清政府并不甘示弱。先后派遣淮军和黑旗军在中越边境发动大规模战斗,虽然双方都伤亡惨重但是清军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海上清政府虽然海军不如人但是还是在海战中还是将法国远东舰队司令炸死,迫使法国海军撤离中国沿海。中法之战清朝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并直接导致法国内阁倒台。这对清政府来说可是破天荒的大胜,清政府在面对洋人时也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番了。

最重要一件事就是北洋海军的成立,让西方国家在中国不敢轻举妄动,这支舰队虽然不是最强大的,但是在远东可是没有对手的。自从北洋海军成立先后对英国,俄国,日本在中国的沿海的军事行动实施了有效的威慑行为,维护清朝海域十几年的和平。

因此经过中日争端,中法战争以及北洋海军成立这三件大事清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列强之一!


微风书房


大清帝国其实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的国际地位是比较高的。

其中使得清帝国提高国际的地位的事件主要有三个。分别是

左宗棠收复新疆。

镇压朝鲜兵变,驻军汉城。

中法战争获胜

促成这三件事的原因也就是提高大清国际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同治中兴与洋务运动

清朝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对内乱后的经济调整。降低农村赋税,鼓励耕作及发放粮种,安抚人民的反抗情绪。

大兴科举,增加考试取录名额以笼络人才,防止类似太平天国的出现,笼络更多人才维护清廷统治,使近代中国人思想得到进步。

采纳西方外交实践与军事和技术手段来发起自强运动”就是洋务运动的核心,包括:航运、枪炮、船舰、电报等局的设立,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处理洋务,派幼童出洋留学等等。

在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有远见、思想较为开放的官员的提议下,清朝开启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强运动。请朝对此极为重视,鼓励工商业发展、开矿修铁路、消费大量白银打造新式军队。其中又以李鸿章的北洋水师最为出名。在当时被誉为是亚洲最强水上军事实力,世界排名第八。

而且清朝本就地大物博,经济实力一直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有了经济的实力支持,使得清朝的近代化更为快速的成功。

但是清朝的改革只是表面上的繁华,其政治体系的落后。使得清朝不能成为世界强国,在甲午战争落败后,国家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卢大大先生


清朝前期是比较强盛的,后期就不行了。

在现在的人看来,清朝是一个有着很多争议的朝代,有人赞扬自然就有人辱骂,有的人认为清朝为后来的发展定下了很好的经济基础,但也有一部分认为,正是因为清朝的原因,中国的地位才会变得越来越低。其实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清朝能够影响后世百年的发展,就说明影响力还是很深远的。但也的确就是从这个朝代开始,我国的经济以及发展速度就开始下降,而这和当时清朝的一些政策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有历史学家曾经说过,清朝的部落政治,是影响后续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清军在入关以后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力量,就通过部落的方式来稳定政权。而这主要通过四个方面表现了出来。

第一个是圈地。清朝当时在全国的各个地方都设立了重要城市以及军事驻地,并且让八旗驻扎,这无疑是为了震慑汉人,把汉人放在自己的监管之下,让他们无法做出什么反抗的事情。这样子领土以及军队就都掌握在了满人自己的手里。但是因为八旗子弟出生就有国家养着,士兵就相当于贵族,长期下来战斗力已经变得十分衰弱了,等到后来其他国家侵略过来的时候,因为他们的软弱以及无心战斗,军队也无法发挥出力量,自然很容易就被打败了。

第二个是官职。因为清朝被满族人统治,所以汉人当时很少能够有做官的,即使是有才学十分出众的,大多做的也是一些不重要的官职。清政府为了谋取发展,一边用权势收买人才,但一边又大兴文字狱,肆意打压汉人的民族主义,为了自己的统治,满清努力的破坏中华文化思想以及科技,禁止民众以及书生议论国事,担心会出现对自己不利的言辞,让民众从而变得愚昧麻木。

第三点是军权。清朝的军地被叫作绿营,里面的士兵都是汉人,因此这些士兵不止身份低下,就连装备也很落后,但是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绿营参加的,士兵死伤的很多。等到清代过了一半,实际上能够作战的部队已经没有了,所以后代面对侵略才一点反抗之力都没有。

清朝皇帝通过这些手段,把国家变成属于满族的私人部落,独自掌握了话语权,没有开放的态度,国家自然也就在不断的落后。





半旅


“强大”的大明朝,鼎盛时期疆域400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万。“羸弱”的满族大清朝,日暮西山时疆域1200万平方公里,人口4个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