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敬重范仲淹,最佩服歐陽修,最討厭司馬光,最同情王安石,最羨慕蘇東坡。您呢?

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她40600526


聊謅一順口溜表達觀點:

北宋堪稱世界強,詩詞散文科技強。

群英薈萃耀古今,名篇聚集書華章。

作文皆能驚天地,為官都為福四方。

功過是非後人說,聊謅一曲莫笑狂。

最感資治能通鑑,憂國憂民司馬光。

罔顧生民搞革新,最恨安石黑牛郎。

最羨文壇領眾秀,大家風範為歐陽。

最敬仲淹文武全,胡人卻步敢犯疆?

最服東坡才情高,一蓑煙雨蘇提唱。

最憶詞中雨霖鈴,白衣卿相柳七郎。


胡言喃語任我行


我也來吹一波

這幾個人中最有本事和忠於大宋的是司馬光,最無能和壞的是范仲淹。

先說說范仲淹,大家都知道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還有他在開封考公務員期間很努力和天天吃粥。對他的所作所為還是不甚瞭解。

范仲淹考上公務員後,混到了考試院的高官 。進行了考試資格大審核改革,所有的考生都要進行嚴格審核,要有保人,從考童生也就是高中升學考試開始就進行審核。這樣好多人,比如庶子,家裡面有人犯過罪的,贅婿等等沒有資格參加考試,當時又不是隻有一個宋國,大遼和大夏都在,於是好多人都跑到別國做官了。

後來范仲淹實在無能,皇帝就貶他到宋夏邊境。作為一個邊境官,和大夏搞好關係,不打仗就好了。他偏偏要建功立業,花大價錢修建城堡,建立保甲連坐制度,挑釁和入侵西夏,結果是年年被打得大敗。浪費了大宋大量的國力,也間接導致了種家軍佘家軍這樣的軍閥集體的出現。

皇帝一看不行,將它又貶官。他政治智商為零,和皇帝極為猜忌的滕子京勾搭到在一起,簡直是個扶不起的阿斗。

再說歐陽修,此人扒灰,還陷害死了忠良狄青。

再說說王安石,此人我也不多說,就舉個案例。此人強迫體弱多病皇帝宋神宗和皇后去農田插秧,結果皇帝病倒早逝。導致宋徽宗上臺繼位,北宋滅亡。

最後說說司馬光。司馬光主張不要朝令夕改,主張保守。打個比方,你朋友欠了你1萬塊錢,約定一年後還。司馬光認為,必須將錢還了,再談其他的。王安石說,這1萬塊錢我花光了,沒有錢還,現在來變法,以前借的1萬塊不還了。你再借1萬給我,我保證給你20%的利息。司馬光認為,國家和做官的首先要誠信,以前的債和承諾都履行了再談以後。王安石是先廢除舊法(過去的承諾和債務),再變法(再騙百姓一次)。但是百姓又不是傻子,自然不相信王安石的謊言。後來變法完全失敗了。

後來,大宋出賣大遼,也是按照王安石的思路來的。


天堂160590167


前邊的都非常贊同,唯獨最後一個,"最羨慕蘇東坡"不太理解,羨慕蘇東坡的文采嗎,從政治上說,我覺得蘇軾也就還好,跟另外四個不是一個層級的。

范仲淹范文正公,一個完人,能文能武,文能改革弊政,武能定國安邦,他在西北戰場常年同西夏作戰,可謂勞苦功高。他的能力連歐陽修都佩服不已,歐陽修向宋仁宗建議應該讓范仲淹做丞相,仁宗皇帝對范仲淹也是非常信任。



王安石相對執拗一些,但毫無疑問也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優秀政治家,他提出的改革措施雖然有些激進,但軍事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是切中時弊的。司馬光跟蘇軾同為保守派,他們堅決反對王安石變法,認為當時天下太平,國家沒有到大改的地步,蘇軾面見宋神宗向其闡述他的保守派思維,出發點確實是好的,但從長遠看,王安石變法措施被全面廢除,對北宋是災難性的。

我的觀點是,最敬重,最崇拜范仲淹,最同情王安石。蘇軾的文學成就確實沒的說,但我覺得范仲淹的詞一點不差,向大家推薦一首范文正公的《漁家傲 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是一首邊塞詞,是范仲淹駐守西北時寫下的,最近有一部叫《孤城閉》的電視劇就要播出了,"孤城閉"可能就是這首詞裡的詞彙。


北宋耶律蕭


別的咱們不評論,就評論“司馬光”和“王安石。”

今天還有人汙衊王安石的變法,真是可笑,歷史的推進,永遠是改革者的推進。

如果說他們兩個是官場上的死對頭,政治上的異己者,倒不如說一個敢於為了朝廷做實事,一個卻為了彰顯自己的存在而反對的反對,

個人覺得王安石和司馬光跟如今的英國政治太像了,在野黨永遠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卻從來拿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等到自身真的掌握成為了執政黨的時候,往往還不如。

司馬光這個人怎麼樣,我們先不管,可是王安石就很苦逼。

宋朝羸弱是到骨子裡的,地主土地兼併,士大夫壟斷經商。王安石的變法其實就是為了提高生產力,這就需要打壓地主豪紳,這種超前的改革思維,是真的很牛逼。

除了王朝的更迭,想要變法改革,既得利益群體的阻撓往往是最強烈,這裡的既得利益者多指士大夫階層,地主豪紳。

所以打倒地主豪強有多麼讓人印象深刻。

而歷史上的變法,估計只有商鞅變法是最著名和成功的,這得益於秦王的鐵血手段,不過最後還是被車裂,為了安撫利益受損的貴族階層。

司馬光本質上也只是順從既得利益群體。

同情王安石的是,他生在一個不思進取的時代。


時光觀國際


范仲淹自然需要後人無限的敬重,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已經足現他的無上的品格。試問世間能有幾人做到?!

歐陽修是最幸福的,他一生也是文采飛揚,號稱“醉翁”,難得糊塗,天地一醉翁。這是凡俗人做不到的,他也是有義氣擔當的,在范仲淹推行改革的時候,遭到保守派的阻撓,歐陽修站出來反駁,寫了《朋黨論》。可見歐陽修也是很義氣的。歐陽修三次被貶,兩次都是與歐陽修有關,這是他們意氣相投,品格的魅力。

司馬光和王安石是對冤家啊,相互爭鬥了一生。司馬光作為儒家傑出代表,為當時的統治者服務,為了更好的治理國家,把整個歷史從新的梳理一遍,加上自己的見解,讓當朝的統治者可以借鑑來管理國家,這就是有名的史書——《資治通鑑》,可謂是歷史長河中一顆耀眼的明星,地位與《史記》比肩。司馬光做的另一件事就是阻止王安石變法,司馬光作為保守派,不能針對當時的國家弊病提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而王安石是積極的改革派,洞察當時的政治弊端,並能找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改革推行之後,讓當時的宋朝國庫充盈,王安石功勞不可謂不大。後來證明,王安石的變法是正確的,只不過是在變法的時候用人不當。司馬光是修書的高手,王安石是執政的強者。我不討厭司馬光,也不同情王安石。

蘇東坡,自從入仕途之後,不是被貶謫,就是被貶謫的路上。而蘇東坡心懷“兩家,儒家,道家”,入世就是儒家,積極為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出世,就是道家,逍遙物外,天地間“詩酒趁年華”。但是他是一個管不住“嘴"的,就連下面的侍女也是說他

"一肚子的不合時宜”,蘇東坡聽後也是開懷大笑。這是一個非常隨性的人。

在那個時代,士大夫和皇帝共同治理天下,讓民眾富足,從先前的一天兩頓飯,到一天三頓飯,或者在來個宵夜,簡直和現在沒有什麼區別,國家官員的待遇和底層民眾的生活,不能只是知足能表述的,更多是享受生活。那個時代是群星璀璨的時代,這幾個名字,在歷史長河中,閃閃發光。仁宗,神宗,這個時期是令人豔羨的時期。


曹城少年


因為水平有限,胡亂點評吧。

至今為止,對司馬光對歷史的貢獻都知之甚少,唯有小學時讀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和後來歷史上講到的北宋時以他為首編纂的歷史典籍《資治通鑑》,最近又讀了一首他的詩作《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唯有葵花向日傾。”雖然只有這一首,感覺意境卻很美!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與司馬光是同時代的人,也可以說是齊名,都曾在中國歷史上幹過轟轟烈烈地大事;功過是非,人品孰優孰劣,我才疏學淺,不敢亂作點評,恐打擾了兩位先人的安靜。

王安石的詩詞作品讀過幾首,尤其是《桂枝香》,不需細品,粗讀一遍,就感覺氣勢恢宏,場面雄奇,道盡了古金陵的前世今生和輝煌榮辱……這是在說人還是在說事呢?一切盡付笑談中吧!

歐陽文公、蘇老先生,兩位先賢的佳作曾讀過多首,最耳熟能詳的就是《蝶戀花》、《生查子》以及《念奴嬌》和《水調歌頭》;回想其中意境,體現出了東坡的雄渾大氣,文忠公的清新婉約。

最喜範公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往事越千年,雖然范文正公已遠去,但他為國為民的精神依然在為我們當代人做著無聲的詮釋,他們都有心憂家國的情懷,難道我們不應該向他學習嗎??


微笑8543861695582


最討厭司馬光

1.宋夏戰爭初,夏強宋弱,范仲淹穩守,司馬光冒進,任福大敗。

2.生病怎麼辦?沒錢買糧食怎麼辦?百分之一百,二百的高利貸等著你!王安石百分之二十青苗貸,司馬光政策呢?

3.司馬光上臺,辛辛苦苦攻來的五城要給西夏送回去!

司馬光既沒解決問題的理想,也沒手段,只是一噴子。司馬光的經歷從未主政一方。


上善若水4891


這話說的牛,好像你同他們都共過事是的。某不才,沒上過科班,至於《宋史》更沒有讀過,但對於這幾個大佬卻是仰慕的不行。背過《岳陽樓記》,知道作者叫范仲淹,特別欣賞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常恨吾等庸人,沒有那種眼界面;小時候砸缸救過小朋友的司馬光常讓我嫉妒:我咋那麼笨呢?小時候除了偷瓜摸棗,好像沒幹過啥光彩的事;至於“修卻知道你,你卻不知修(羞)”的歐陽修,在他面前我肯定永遠都是害羞的,因為我必須掂著腳尖去仰視膜拜,作為一代文壇的領袖,許多牛叉的人物都得感謝他的提攜;上中學學歷史,記得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列寧說過: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似乎改革家就和王安石劃上了等號,到後來讀他的詩文和典故,才知道是一大家,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句俗話據說就是稱讚他的;唐宋八大家是中國文壇的傳奇,而三蘇是傳奇中的傳奇,三蘇成就最高者當屬高唱“大江東去,浪掏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蘇軾蘇東坡了,其豪邁文風讓人擊節讚歎:如果能活在他的筆下,那該是怎樣的榮幸!此五人皆千年歷史人物,其事蹟皆能成做人之楷模,像我這樣的微小人物,有什麼實力能點評他們呢?算了,我還是多讚美他們幾句吧。


停停走走的風


本人最敬重范仲淹。不愧為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著述之名篇巜嶽陽樓記》,可謂融匯記述,寫景,思想,哲理於一體的不朽之作。本人每當心煩意亂,寂寞難耐之時,便背頌《嶽陽樓記》: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囑餘作文予記之。

餘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千客騷人,多匯於此,覽物之情,則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隠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推,萡霧溟溟,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瀟然,感極而悲者也。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鬱蔥蔥,而或長煙一空,晧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也。

嗟呼!餘常求古仁人之心,或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為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有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有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述畢。(年邁憶衰,如有錯漏,祈望高人同鑑指正)


wing246


政治家的標準是什麼?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的根本差異是什麼?我們可以把自己所處的位置按當下的現實條件按順序一一羅列、然後再把理想主義的條件按順序一一羅列、逐一對比、實際上是很殘酷的:我們一定會發現我們做事、做學問實際上大多數是按自己的主觀意識來判斷、決定我們的行為、這樣的結果自然是有巨大的差異、地位越高、學問越大、結果也就越悲慘!範、歐陽、蘇東坡等仕途失意、是不是執政理念、行事標準是自己的理念和標準呢?現在的話說不接地氣、可否說是書生意氣呢?毛主席的話叫做:理論沒有聯繫實際。他們的政治主張、執政方略失敗還奇怪嘛、他們高尚的個人修養與情懷、我們也學習、但也不過是寄託田園山水之間、憂國憂民是不是換成做事為國做事為民更現實一點、他們那麼高的才幹確遊歷在山水田陌間、這是什麼原因?司馬光做為政治家、也可稱文學家吧、是不是更務實、為社會做的貢獻更大一點呢?個人觀點:欣賞範、歐、蘇的個人情懷、按司馬光的方式去做事、做自己更紮實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